被收割!高端芯片涨价3倍,高通与联发科联手收割中国手机厂商!

5月6日,魅族手机前总裁李楠发感慨说:国产手机被高通140-160美元抢劫价格压得喘不过气了!

显然,李楠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他说出了国产手机厂商们集体的“痛”;那就是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和出口国,但一直被高通和联发科的手机SOC牢牢控制着。

一、手机芯片涨3倍多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公开数据,2023年中国出口手机1370亿美元,是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

但国产手机们还是不得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几乎垄断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的高通和联发科在轮番的涨价,不断蚕食手机微薄的利润。

根据分析机构数据,2023年高通和联发科的高端芯片涨价幅度近100美元。对比,2016年高通的骁龙835售价大约为300元人民币,如今的骁龙8Gen 3售价则高达1400多元(约为140-160美元),涨价超过三倍多。

更有甚者,将旧款芯片改名后重新上市,继续大卖。如高通将2018年的骁龙660稍微升级后推出骁龙680,联发科则将两年的天玑700、天玑810改名为天玑6020、天玑6080重新上市。

高通、联发科之所以敢于如此肆无忌惮,根本在于其几乎垄断了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目前没有其他对手可以威胁到他们。

二、高通、联发科垄断手机芯片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的统计数据,在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机SOC的市场占有率前5名分别是联发科(36%),高通(23%),苹果(20%),紫光展锐(13%),三星(5%)。

综合全年来看,联发科和高通虽然市场份额各有起伏,但两者相加基本占据全球手机芯片60%左右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占据20%左右市场份额的苹果自用A系列芯片;全球超过8成的手机芯片已经垄断。

剩下的,紫光展锐虽然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但主要用于低端智能手机,无法对高通和联发科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再说三星的手机芯片,暂且不说其性能不够稳定,即使是开足马力,以三星手机的体量,其自用还远远不够;最后就是华为海思,与苹果类似基本自用,无法对外销售。

因此,看完一圈你可以发现,目前手机芯片确实只有高通和联发科两家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是上述李楠说:期待华为麒麟芯片对外供应的根本所在。

三、高通、联发科赚得盆满钵满

既然市场只有两个大玩家,缺乏足够竞争的时候,国产手机厂商只能承受更大的代价,让高通和联发科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可以看一下高通近五年的财务报表(2018-2023年度),数据虽然有所起伏,但其近5年的净利润率最低为2018财年约为17%,最高为2022财年将近30%;而平均净利润率不低于20%

净利润超过20%是什么概念呢?作为对比,我看一下小米2023年的经营数据。根据小米官方数据,其2023年全年营收2710亿元,净利润为193亿,整体毛利润率为21.2%。也就是说高通的净利润率与小米的毛利润率相当而实际小米的净利润率仅为7%,这还是2023大幅增长的结果。

再看一下,联发科2023年度财务数据。2023年联发科营收约合人民币992亿元,同比减少21%;净利润约合人民币177亿元,同比减少34.9%。

2023年对于联发科而言,营收和利润双双大幅下滑,并非好年景;但即使如此其净利润率也超过了17%。而2023算是大丰收的小米,利润率仅为7%。

初步梳理高通、联发科、小米三家财务数据,说高通、联发科赚得盆满钵满一点都不为过了;而小米确实赚的是“辛苦钱”。

四、国产手机芯片艰难之路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现阶段被收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接下来国产手机芯片有希望崛起吗?

崛起之路异常艰难,华为海思就是典范;海思的手机芯片曾于2020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球前十半导体公司。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的最新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海思半导体营收达到26.7亿美元,同比暴增54%,史上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之列

海思曾经推出全球首款5nm手机芯片——麒麟9000。单论手机芯片,2020年的海思已经超越联发科,距离高通也仅有2个身位。

但在内外夹击之下,海思一落千丈;虽然2023年第四季度海思手机芯片回归,位列第六,市场份额仅为1%。

但就是这1%恰恰是国产手机芯片最大的希望所在,如有朝一日芯片制造问题解决,华为海思芯片或向所有手机厂商开放,预计海思也将超越高通成为全球另一个手机芯片巨头。

那时,国产手机厂商被收割的命运也才算是彻底终结!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