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州主场活动顺利举行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即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5月15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杭州主场活动在杭州博物馆举行,杭州网对此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活动现场公布了首届杭州市博物馆“十佳临展”和“十佳研学课程”,并为获奖单位颁发证书;发布了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手绘地图和打卡护照,同时启动了“让文物活起来”海报大赛、篆刻大赛、文创大赛、研学线路设计大赛、“我和博物馆的故事”征文等一系列赛事;公布了第三批杭州市乡村(社区)博物馆和首批杭州市星级乡村(社区)博物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为五星级乡村(社区)博物馆授牌。

新增认定30家乡村(社区)博物馆

高质量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博物馆

乡村博物馆守护住了乡村文化根脉,活化了优秀传统文化,兴旺了乡村产业发展,厚植了精神共富沃土,是社会文明进步在农村文化生活中的反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升,博物馆在杭州的乡村(社区)正快速崛起。

2022—2024年,杭州市共有140个乡村(社区)博物馆通过认定,其中今年新增认定30家,被列为市级民生实事,超额完成2021—2025年孵化培育100个乡村(社区)博物馆的目标。

老百姓家门口的博物馆数量多了起来,质量也得同步提高。今年3月,第一批杭州市星级乡村(社区)博物馆评定工作启动,有60家乡村(社区)博物馆入围。根据《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关于开展乡村(社区)博物馆星级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星级评定办法(试行)》,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大众投票、集体研究审议等程序,评选出第一批杭州市五星级乡村(社区)博物馆6家,四星级乡村(社区)博物馆15家,三星级乡村(社区)博物馆25家。这些环境设施好、陈列展览佳、开放服务优的星级乡村(社区)博物馆作为示范引领,也将为加快提升杭州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良好样板。

让文物活起来

高质量提升博物馆的展览水平

为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好博物馆作为杭州城市形象窗口的作用,发挥博物馆展览磁吸效应,围绕讲好杭州文物故事,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市园文局组织开展了首届杭州市博物馆“十佳临展”推介活动。

本次推介活动围绕“宋韵、亚运”为主题的临展展开评比,来自杭州市各区县(市)级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和乡村(社区)博物馆的24个展览项目入围终评。在今天活动中公布了“琢光·向阳——动漫皮影美学艺术展”等10个获奖项目。

据了解,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一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学会组织全国范围和省域内的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而杭州此次开国内市级范围内评选博物馆“十佳临展”之先河。通过评比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质量与形式,让博物馆成为文化生活的载体,让“相约看展”成为居民休闲度假新时尚。

让文物活起来

高质量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为讲好杭州故事,高质量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挖掘优秀研学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杭州组织开展了“让文物活起来”——杭州市首届博物馆研学课程评比,收到了来自全市23家博物馆(纪念馆)精心准备的29个研学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充分展现了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博物馆的研学创新成果。在今天活动中公布了“如果青瓷会说话”等“十佳研学课程”。

本次研学课程评比是展教并重下文化和研学模式的重要探索,并为今天活动启动的“让文物活起来”研学线路设计大赛提供了重要参考。

让文物活起来

高质量推进建设“博物馆之城”

杭州市现有博物馆224家(部分博物馆同属两个类别),其中,经登记备案的国有博物馆54家、非国有博物馆33家,乡村(社区)博物馆140家。为有效盘活全市博物馆资源、高质量推进建设“博物馆之城”,杭州在顶层设计上做了精心谋划,2021年出台《杭州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中包括“一十百千万”五年计划,即五年内打造一个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十个国有博物馆,孵化培育百个乡村(社区)博物馆,策划千场临时展览和全媒体传播活动,全市博物馆每年服务观众千万人次以上。

同时,为具体落实顶层设计要求,市园文局每年都推出年度文物宣传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本次活动即依托“杭城迹忆”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共有230个博物馆的309件/套藏品参与评选,最终按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三大类,评选出市级“镇馆之宝”共66件/套,以及“镇馆之宝”入围藏品164件/套。在去年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中,杭州属地的国有博物馆有42件/套藏品入选。目前,全市共有108件/套“镇馆之宝”。

市园文局围绕这些“镇馆之宝”,举办“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特展等一系列主题展览,策划一系列“寻宝”路线,开展短视频大赛、海报大赛、篆刻大赛、文创大赛、研学线路设计大赛、“我和博物馆的故事”征文等一系列赛事,开发一系列主题文创产品,特别推出“镇馆之宝”手绘地图和打卡护照。

关于杭州的“镇馆之宝”

蕴含着独属杭州的智慧、浪漫与传奇

在今天的主场活动中,“镇馆之宝”特展拉开帷幕,展览分为三部分:文物实证杭州历史、文物讲述杭州故事、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

展览的入口处,时间穿越了5万年,旧石器时代的一颗晚期智人的右上犬齿见证着那段遥远的时光。杭州博物馆馆员阎晶宇说:“晚期智人和我们现代人的形态上差别不大,牙齿也没有相差很多,它的发现证明了早在5万年前,我们杭州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的遗存了。”

在这里还有和杭州地域性十分相关的展品,比如“陈二郎十分金”金叶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工作人员虞翔介绍:“这件金叶子由纯金箔打制,状似经折,正中戳打‘陈二郎’铭,为工坊或工匠名。金叶子是南宋时期的一种货币,主要用于兑换钞引、赋税、上供、军费、国费开支等,这实证了杭州南宋时期曾使用过这种数量的货币。”

还有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藏的“金铲银锅”铲质纯金,锅为银质,锅为银质,锅身镌有“胡庆余堂”“丁丑年置”铭文,专门用于“局方紫雪丹”的制作,这也是代表了杭州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制药工具。

你见过和掌心差不多大的电影机吗?这件旧时光影音展览馆藏的“瑞士9.5毫米手摇电影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放映机。“这台电影机是1920年生产的,到现在都可以使用。” 旧时光影音展览馆馆长王利龙介绍。

喻翔说:“杭州有224家博物馆,其中一部分是乡村(社区)博物馆,我们通过举办这次展览,希望能让更多的市民游客了解这些小而美的博物馆,走遍杭州的博物馆,讲好杭州的文物故事。”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底,市民游客可以来杭州博物馆近距离欣赏这些实证杭州历史的文物藏品,了解他们背后的杭州故事,并将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融合转化成海报、篆刻、文创、研学线路、文字等多种形式,参与各项赛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