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降价的背后,难道不应该感谢华为吗?

2024年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家曾经的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在这个曾经的增长极为重镇的市场上出现了滑铁卢。

数据显示,2024年前6周,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高达24%,在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商中的排名仅位列第四,市场份额则从2023年的19%下降到15.7%。这一低迷的表现令人震惊,因为在过去3年里,中国市场一直是推动苹果高增长的最大动力。

导致苹果在华遭此滑铁卢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iPhone产品线在创新上的乏力。iPhone 15系列自去年发布以来,就因为缺乏创新而受到消费者和媒体的广泛吐槽,其销量大幅低于预期。师郭明錤预计,iPhone 15系列和iPhone 16系列的出货量在2024年上下半年都将同比下降15%左右。

面对销量的下滑,苹果不得不采取大规模降价促销的策略。在2024年春节前夕,苹果就启动了罕见的"迎新春限时优惠",对iPhone 15系列、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热门产品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价优惠。随后在3·8妇女节期间,iPhone 15再度遭遇直降超千元的"腰斩"式促销。

除了创新乏力之外,供应链问题也是制约苹果发展的一大因素。尽管苹果公司一直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但近年来也在谋求供应链多元化,将产能转移至印度等地。这无疑加大了苹果的供应链管理压力和成本。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实力在不断提升,使得苹果在供应链上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创新停滞、供应链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令苹果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上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很可能会在这片土地上渐行渐远。

华为凭创新和供应链优势反超

与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通过Mate 60系列的热销实现了反超。数据显示,2024年前6周,华为手机销量同比暴涨64%,市场份额从9.4%猛增至16.5%,一举超越了苹果,重新夺回了国内手机市场的龙头老大地位。

推动华为这一反超的,Mate 60系列手机本身出色的创新实力。作为华为自主研发的首款5nm芯片麒麟9000系列的继任者,Mate 60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在性能和能效比方面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华为手机的竞争力。

华为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卓越表现也功不可没。尽管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但华为通过多年的持投入,已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实现了自主可控,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为Mate 60系列的热销提供了坚实的供应链保障。

截至2023年8月,华为历代Mate系列手机的总销量已达1亿台。而这一代的Mate 60系列,预计销量将超过3000万台,创下历史新高。有师预计,2024年华为零组件采购量将达到3000万至4000万台。

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华为不仅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其鸿蒙操作系统生态也在逐步走向成熟。据官方数据,鸿蒙生态产品已达7亿,覆盖手机、平板、耳机、汽车座舱等多个领域,原生应用版图基本成型。

华为通过长期的战略布局,最终在被制裁的逆境中闯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成为中国科技实力的有力代表

行业竞争白热化

回顾2024年上半年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消费者的选择正在发生倾斜。

过去,苹果和三星这些国际巨头凭借出众的创新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长期主导着高端手机市场。但随着国产手机厂商的不断追赶,特别是华为、小米等品牌在创新和品质上的持突破,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认可度和偏好度越来越高。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国产手机厂商在芯片、操作系统、摄像头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华为的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为例,通过多年的沉淀,已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与国际巨头旗舰机型相当的体验

国产手机厂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更具优势。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本土的手机供应链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在成本和效率上都占据明显的领先地位。这使得国产手机无论是高端旗舰还是性价比机型,在全球市场上都更具竞争力。

未来的手机行业竞争格局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创新实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将决定手机厂商能否在这场白热化的竞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对于像苹果这样的传统巨头来说,只有及时调整战略,切实解决创新乏力和供应链管理等问题,才能避免被国产手机厂商彻底赶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