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岸英为外婆做寿,一农妇找杨开慧,岸英大哭:找你20年了

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一位农妇满脸沧桑,红着眼眶,语气颤抖地对岸英说:"你是—岸英伢子!"这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将他们拉回了那段灰色的岁月。面对这个久违的亲人,岸英不禁潸然泪下。这位农妇到底是谁?她和岸英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为何相隔20载方能重逢?

一. 小保姆的大苦难:陈玉英被捕入狱,并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1930年10月14日清晨,一缕曙光尚未透过长沙的薄雾,国民党反动派便包围了杨开慧的家。杨开慧、年仅10岁的毛岸英,以及家中的保姆陈玉英遭到逮捕,被关押在了长沙警备司令部内。

这只是陈玉英漫长牢狱生涯的开端。接下来的岁月,她和杨开慧被反复转移,先后被关押在清乡司令部、陆军监狱署等地。随着关押地点的升级,施加在她们身上的刑罚也逐渐加重。

在陆军监狱署内,她们三人被关押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大牢房里。室内光线黯淡,只有一个小窗可以透进些许阳光。整个牢房除了墙角堆放的一床破旧的草席,再无他物,这也是三人唯一的御寒之物。

在这人间地狱般的囚室里,敌人对杨开慧和陈玉英进行了长期的严刑拷打。每当杨开慧遭到毒打,陈玉英也会成为敌人的新靶子,遭受抽皮鞭、坐老虎凳、踩竹杠等残酷折磨。

不过,令人钦佩的是,即使在这种非人的对待下,陈玉英仍然学习杨开慧的做派,挺直腰杆,对敌人的咄咄逼问只字不提任何革命机密。有时,当伤痕累累的陈玉英回到牢房,实在忍受不住剧痛而潸然泪下,杨开慧会安慰她说:"真是对不住,让你为我遭受这样的苦难,你要哭就哭吧。"陈玉英却回应说:"不,我为你受苦,那你又是为了谁在受这番煎熬?"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敌人的严刑逼供遍体鳞伤,但他们仍旧一无所获。杨开慧和陈玉英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无疑给了敌人巨大的打击。于是,敌人开始施加新的威胁,要求杨开慧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面对这无理的要求,杨开慧毅然拒绝,坚定地说:"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在她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面前,敌人只能作罢。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突然被单独押解出了牢房。这一情景无疑让杨开慧和陈玉英感到了巨大的不安,似乎凶多吉少。为了护住杨开慧,陈玉英用身体堵住了牢门,大喊"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同时,毛岸英也哭着扑上去,抱住母亲不愿放手,却被敌人毫不留情地打晕在地。

在这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惨剧发生时,杨开慧异常平静地将女儿托付给了陈玉英,对她说:"我走了,麻烦你带好岸英,等他长大了,你们就会好的。"就在这一刻,杨开慧的生命定格在了29岁的年纪,定格在了那个凄风苦雨的长沙识字岭。

二. 母子相依度过艰难岁月

杨开慧就义后,陈玉英和年幼的毛岸英继续被关押在监狱里。虽然失去了杨开慧这个战友,但陈玉英并没有垂头丧气,反而更加矢志不渝地捍卫着革命的尊严。

在狱中,她每天仍要忍受着敌人的严刑拷打。有时是毒打,有时是水刑,有时则是坐老虎凳等酷刑。但不管遭受何种残酷对待,她都始终学着杨开慧的样子,挺直腰杆,对敌人的咄咄逼问只字不提革命机密。

更令人心疼的是,这段艰苦的日子里,毛岸英还患上了严重的腹泻,整个人渐渐变得枯黄寡瘦,时刻都有生命垂危的可能。面对这一切,陈玉英强忍悲伤,精心照料着岸英,给予他最大的关爱与呵护。

每当两人被押解回牢房,陈玉英都会像母亲一样,紧紧将岸英搂在怀中,生怕他一刻离开自己的视线。日复一日,她耐心地喂养、照料这个小命,时而用温暖的怀抱给予慰藉,时而亲自为他擦拭身上的污秽。

就这样,在牢狱的铁窗之下,一个小小的生命得以保存下来,全靠这位普通保姆母亲般的呵护。而陈玉英也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她对杨开慧的庄严承诺。

直到1931年2月下旬,在党组织和亲友的多方营救下,陈玉英和毛岸英这对母子终于结束了将近一年的牢狱生活,走出了敌人的魔窟。

走出牢门的那一刻,陈玉英本想和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太太会合,一同抚育好三兄弟。然而苦难却远没有结束,树欲静而风不止,仅过了三个月,便有人密告敌人要来抓捕她。

闻此噩耗,陈玉英心如明镜般一滞,不禁泪流满面。她何尝不想一直留在杨家,履行对杨开慧的诺言?但眼下的形势却危在旦夕,稍有不慎就会使三兄弟断了根基。

正当她百般徘徊时,向老太太态度异常坚决,亲自为她备好了一些路费,并说:"拿你当女儿,我已经失去一个女儿了,可不想再看着你重蹈覆辙,和死神会面。现在赶紧走吧!"

面对这番深情的嘱托,陈玉英欲言又止,只得点点头,含泪作别。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未完全放亮,她便怀揣着满腔不舍,带着岸英离开了杨家的避难所。

之后的岁月里,陈玉英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南宁乡县坝塘村。在这个小村庄里,她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耕作,终于度过了那段极其艰难的日子。

尽管生活窘迫,但她始终未忘杨开慧的叮嘱,精心把照顾好岸英。直到毛泽东举家抵达延安,母子俩才与之重逢,好不容易熬过了分离的煎熬。

整整18年的光景,一切似乎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有陈玉英对毛家孩子们的那份拳拳之心从未动摇分毫。而这一切,也都要归功于杨开慧的那番嘱托,给予了她力量和勇气。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温馨回归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终于宣告诞生。作为亲身经历过旧社会黑暗的陈玉英和毛岸英母子,对于这个伟大的时刻无疑备感振奋。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他们注定将迎来生活的大转折。

新政权成立后不久,陈玉英就收到了专门派来的工作人员的拜访。原来,党中央早已了解她和毛岸英这些年的遭遇,因此决定从中央层面给予资助。从此,陈玉英母子便可以摆脱了多年来的贫困生活。

不过,即便如此,陈玉英依旧选择了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她对工作人员说:"国家刚刚走上正轨,我这个年纪的人还是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勤快干活为好。"于是,她继续在老家的乡村里劳作耕种。

尽管如此,毛泽东依旧时刻牢记着这对母子的存在。1953年,当毛泽东获悉陈玉英身体每况愈下时,便立即下令给予了一大笔补助金。从此,陈玉英无需再为温饱操劳,可以好好休养生息。

此外,每当毛泽东抽空回老家团聚时,都会亲自将陈玉英母子接回自己的家中。在那里,三兄弟和陈玉英相见,场面热烈而感人。毛泽东更是将陈玉英当成亲人般热情款待,时常拉着她的手细细问候生活近况。

有一次,正逢三兄弟的生日,大家正在家中其乐融融地庆祝。毛泽东突然说:"我今天也要祝你一个生日快乐!"说着,便命人为陈玉英也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生日礼物。

面对毛泽东此番殷勤周到的安排,陈玉英顿时哽咽落泪。这位曾在地狱般的囚室里与她并肩作战的同志,今日却如此体贴入微地对待她。这一幕幕,不禁让她想起了那段黑暗岁月里与杨开慧之间的深厚革命情谊。

事实上,正是出于对革命烈士的敬重,毛泽东夫妻从来都以平等的身份看待陈玉英。每每相见,他们都会亲自招呼陈玉英入座。有时,毛泽东还会半开玩笑地说:"你要是嫌菜不好吃,就尽管骂厨子!"

在这个新生代里,阶级差距这种旧社会的陋习已经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革命功勋者的由衷尊重,以及对所有平凡劳动者的真挚关爱。正是在这种新风气的熏陶下,陈玉英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直到去世的那一天,她始终保持着自己最朴素的生活作风。只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会时不时说起当年与杨开慧并肩作战的岁月,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珍贵记忆。

四. 重逢时的肺腑之言

就在陈玉英安享晚年之际,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950年1月,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为母亲彭茜玉过90寿诞,特意在长沙举办了隆重的庆典活动。届时,全国各地的贵宾云集长沙,共同祝贺彭茜玉老人家步入人生的新阶段。

在这次盛会上,陈玉英也受到了邀请,成为了与会嘉宾之一。而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宴会现场,她与一个人重逢了——那正是毛岸英。

原来,在经历了数十载的分离之后,母子俩终于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场合相见了。一时间,两人都被汹涌的感情所淹没,久久说不出话来。

良久,陈玉英终于扑上前去,紧紧抱住了岸英,语无伦次地说道:"我可算是找到你了,可算是找到你了!二十年前,你才这么大啊..."

说罢,她哽咽得无法再说下去,只有泪水沿着她那布满皱纹的面颊无声地流下。而岸英此时也禁不住潸然泪下,一把将陈玉英拥入怀中,反复轻拍着她单薄的背脊,轻声安慰道:"阿姨,我们终于团聚了!您为了保护我,吃了那么多苦头,我都记在心里呢..."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贵宾无不潸然泪下。他们看到,在这对相逢的母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特殊革命情谊。那是在枪林弹雨中凝结而成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而来的。

自此之后,陈玉英一直住在毛家旁边,时常前来看望毛泽东和三兄弟。不过,她依旧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一切如故,仿佛从未离开过那个贫困的小村庄。

有一次,岸英特意前往看望她,发现她仍旧生活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于是,岸英动情地说:"阿姨,我们随时可以给您准备一处更好的住所。"

然而,陈玉英听后却笑着摆手拒绝了,说道:"不不,我这儿住惯了,住在你们身边就很好了。"

从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陈玉英在晚年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她依旧保持着谦逊朴实的品格,丝毫没有被物质生活所蛊惑。对于一个曾在囚室里遭受酷刑,却始终坚贞不渝的革命者而言,这或许是最能体现革命情怀的生活方式。

岸英对此也由衷地表示理解与赞赏。在他看来,陈玉英便是一面不朽的革命旗帜,代表了那个年代最朴素却最纯粹的革命品质。所以后来,每当有人对毛家及陈玉英的事迹感到好奇时,岸英总是以饱含热泪的口吻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

五. 一路走好,永垂不朽

1968年11月28日,这一天降临的时候,陈玉英已经度过了87个寒暑。她就这样平静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当年那段峥嵘岁月留下的种种记忆。

得知这个噩耗后,毛泽东和毛岸英等三兄弟无不黯然神伤。他们亲自操办了陈玉英的丧事,并专门在北京八宝山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追悼会现场,岸英怀着沉痛的心情,缓缓讲述起陈玉英的一生。他说,陈玉英身上凝聚着那个革命年代最纯朴、最质朴的品质。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到革命战士,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与杨开慧结下了战友情谊,也郑重许下了照料三兄弟的诺言。从此之后,不论是在狱中遭受酷刑,还是在贫困潦倒的年代,她都矢志不渝地履行着这个承诺,用自己的双手呵护着这个小小的生命。

正是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执著追求,使得她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的纯洁追求和坚贞不渝的品格。而当新中国成立,社会重新步入正轨后,陈玉英选择了继续过着朴素生活的方式,这更加体现了她作为一名革命者的坚韧品格。

说到这里,岸英禁不住热泪盈眶,哽咽地说:"阿姨便是我们一家人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淳朴、忠诚、正直和坚韧!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她的丰功伟绩!"

在场的每一个人,在听到岸英的这番话后,都无不动容。有的人潸然泪下,有的人深有感触地点头。在那一刻,大家仿佛都看到了陈玉英这个平凡却伟大的革命者的形象。

追悼会结束后,岸英还特意前往杨家,将这个噩耗告知了杨开慧的家人。那一天,杨家的门口也是悲戚一片,杨开慧的母亲和姐妹们无不哭成了泪人。

毕竟,陈玉英不仅是她们最亲密的革命战友,更是亲如家人的至交好友。而今,这个承载了她们太多珍贵记忆的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从此再也看不到她那慈祥的面容,亦无法再聆听她诉说当年峥嵘岁月的故事了。

正当大家追悼伤痛之际,一封特殊的信件被送到了杨家。这是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向杨家人致以沉痛的哀悼之意。信中写道:

"陈玉英同志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她不仅是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更是一位令人景仰的人民教师。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多年之后,陈玉英这个名字再一次熠熠生辉,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典范。而那些年,她所做出的一切贡献和付出,也终于换来了应有的回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