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错斩三将,若有一人存,蜀汉命运将会改写

公元263年,魏发起三路攻蜀,邓艾领兵牵制姜维,为诸葛绪和钟会提供机会。但两人争功,邓艾趁机成功偷袭。最终,钟会以“畏战”名义囚禁诸葛绪。

在剑阁,魏军内讧给了姜维喘息的机会。钟会因剑阁坚固想撤退,但邓艾主张乘胜追击,最终他率先进入成都,结束蜀汉统治。

假设诸葛亮未误杀三位蜀将中的两人,哪怕三个邓艾也难以攻破成都。那么,这三人是谁呢?

其中一位是魏延,遭诸葛亮陷害而死。据《三国志》,魏延带私人军队随刘备入蜀,不是降将。

219年,刘备夺得汉中后称王,将其视为政权中心,并安排重兵把守关中和巴蜀。负责汉中防务的,正是魏延。

刘备选魏延守汉中是个策略决断。虽然张飞、关羽等勇将如云,但他洞察到魏延的卓越才能。魏延不仅誓言能抵御曹军,还展示了他独到的防御策略:“若全兵力敌,我拒之;若偏师来犯,我吞之。”这份信心得到了刘备的赞许。

事实证明,魏延非但守住了汉中近10年无人能破,还发展了当地经济,使汉中成为富饶之地。他的选择,证明了实力与远见。

魏延,一位深谙兵心、英勇出众的将领,在《三国志》中有着高度评价。他善于用人,擅长稳定军心,赢得了士兵的忠诚。尽管如此,诸葛亮对他有所疑虑,认为魏延可能反叛,担心自己逝世后无人能控制他,因此遗命将其处死,尽管魏延本能够守护好刘备的汉中土地。

刘备的义子刘封也被视为不应被处死的人。他武技高强,力量惊人,211年在攻击刘璋时初显露头角。随后,随张飞和赵云西征益州时所向披靡。因战功显赫,刘备占益州后赏赐他为副军中郎将。219年,刘封攻下孟达大军并接管,再击败上庸太守。与曹操对战时,甚至让曹操派出其善战的儿子曹彰来对付刘封,彰显了刘封的强大战斗力。

刘备提拔刘封,视其为继承者。但刘封自负,未救困于襄樊的关羽。关羽败后,刘备怪罪刘封和孟达。孟达降曹,劝刘封同去,刘封拒绝,返成都。诸葛亮忧虑刘封难制,建议刘备除掉他。刘封终自裁。若他在,定会抗邓艾。忠于蜀汉,非马谡之错,无人可用。

第三位是马谡,一位被诸葛亮信赖的大将,因失守街亭而遭处决。尽管他的错误导致北伐失败,但他的能力曾受孔明认可。

在政治领域,马谡曾提倡“以农为本”,推动蜀国农业发展,增加收入。军事上,他在祁山之战用火攻取胜,也曾助诸葛亮南征,平息叛变。

如果不是街亭之败,马谡或许会担更多重任。

诸葛亮生前视马谡为接班人,看重其政治军事天赋。若非马谡早逝,或许能维护蜀汉安宁。但诸葛诛三将后,蜀汉因无主心骨陷入混乱,逐步衰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