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新生态

本文字数:2000字

阅读时间:约4分钟

“◆立足地区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分工、业务需求和信息化基础等实际,以用促建,把握地区资源本底、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指标设计、模型优化和系统开发

◆加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深刻变革,充分应用新技术手段感知国土空间,持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和数字化治理政策机制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常态化、机制性、无差别地开放,向社会公众提供参与、实施、监督规划的新途径,构建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完善治理的多元共治网络”

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和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推进规划全周期在线管理,营建规划治理新生态。

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完善数字化治理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印发实施,以及相关建设试点名单的公布,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建设全面加速,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积极谋划本级CSPON建设工作方案或实施计划。CSPON是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全面升级,包含了业务联动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和开放治理网络三个层面的建设内容。

CSPON建设要立足地区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分工、业务需求和信息化基础等实际,以用促建,避免“一刀切”将工作简单地任务化、模式化。一方面,要立足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自然资源系统内外有关需求,区分工作重点,搭建各类规划管理业务场景并引领相关理论技术研发、数据治理和系统功能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CSPON赋能效用,重塑原有规划管理业务流程,加强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国土空间治理需求,CSPON建设要把握地区资源本底、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特征,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标设计、模型优化和系统开发等。

同时,CSPON建设要重视与已建规划“一张图”系统的工作延续。按照有关要求,各地采用省市县三级统建、统分结合、三级分建等建设模式,基本完成了各级规划“一张图”系统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进行相应的升级和完善,不要造成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CSPON建设要加强理论创新,把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深刻变革,推动“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理论研究和创新突破。智慧规划不仅是规划手段和工具升级,还是不断充实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内涵,推动形成数字时代的全新规划范式。

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应用新技术手段感知国土空间,为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系统性支持。在各级CSPON建设中,要持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坚持“四统一”原则,推进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研究,构建全域全要素时空数字底座;着力提升规划及关联数据治理水平,做实做细数据获取、治理、更新等各环节;推动规划专业模型算法研发,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知识和模型体系;加强应用场景搭建,持续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深化相关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网络体系。

此外,还要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数字化治理政策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智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CSPON建设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效能。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通过CSPON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向社会开放规划资料库与知识库、规划公开公示、规划信息一键查等公众服务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参与、实施、监督规划的新途径,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驱动数字社会发展。

同时,坚持常态化、机制性、无差别地开放,凝聚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规划合力”。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开展专题专项评估和规划实施监督。

此外,依托CSPON建设打造行业公共平台,构建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完善治理的多元共治网络。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相关数据资源、模型工具、监测评估报告、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布和交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创新联盟、科创平台、民间组织等积极作用,打破行政区划、地域和行业限制,推进创新要素的链接和整合,推进产业创新和应用创新,培育智慧国土、智慧规划数字经济新动能。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