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球观察丨中俄提前实现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普京新任期首访再选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16日至17日对华进行开启新任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将就中俄建交75周年背景下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当地时间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俄罗斯联邦第八届总统。日前,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正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让其决定选择中国作为其正式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向记者表示,在普京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将签署多份政府间文件。此外,还有大量其他协议和文件将在两国国家元首不在场的情况下签署,包括一些商业文件。

“我对俄中经济关系的宏伟前景充满信心。”普京强调,“俄中将努力在工业和高科技、太空与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创新领域开展更密切的协作。我们也将继续为此创造良好的法律和组织条件,发展交通运输和金融基础设施。”

乌沙科夫表示,在北京会晤期间,两国领导人将讨论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一系列地缘政治热点,以及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一体化进程。

据克里姆林宫介绍,除了北京,普京还将访问哈尔滨市。他将在那里参加第八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和第四届俄中地方合作论坛开幕式,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同该校师生交流,并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苏联战士的纪念碑敬献花圈。

此次访华标志着普京第20次访问中国,同时也是他连续两次就任总统后首访地选择中国。他上一次来华是去年10月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普京新任期首次国事访问来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新内阁班子刚刚正式确定,普京就第一时间来到中国,这体现了中俄关系高度的战略互信,以及两国元首良好的工作关系。他强调,元首外交对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

5月15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人民日报》撰文称,两国元首迄今已会晤40余次,就治国理政、国际大势、百年变局等战略问题深入沟通,结下深厚个人友谊。相信中俄元首再次会晤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上层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大家常常认为中俄关系是“政热经冷”,但近年来已经变成“政热经热”,经贸、投资、人文、科技各领域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在中俄元首外交的引领下,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的最高水平。

对于中俄关系的本质,普京指出,俄中通过扩大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平等互利合作,促进两国的繁荣发展;通过加强外交政策协调,推动构建公平的多极世界秩序,这些决定了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未来。他强调,当代俄中关系独立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局势之外。

中俄关系的意义何在?王义桅认为,中方一直主张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要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重点是要争取欧盟,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俄罗斯的重要性将尤为凸显。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中俄两个大国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深化协作,国际秩序就乱不了,世界公理就倒不了,霸权主义就赢不了。

刘英强调,中俄全方位合作不仅体现在双边层面上,还推动了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层面的合作,这为全球南方合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中俄在多边舞台上的合作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代表性和影响力,推动了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王义桅看来,近年来,西方的孤立政策迫使俄罗斯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问题上积极“向东看”,这也使得俄罗斯更加重视与亚洲的合作,特别是中国。去年,他在东方经济论坛上重申对远东大开发的决心,并表明愿意改善对远东地区的投融资环境,以吸引巨额投资。普京对哈尔滨的访问就传递出希望加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合作的信号。

王义桅指出,此次访问有望进一步加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中俄关系也不仅仅是双边关系,两国一直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进行战略协调,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力量。

中俄提前实现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

谈及双边经贸务实合作,普京在采访中指出,俄中经贸关系发展迅猛,展现出对外部挑战与危机的持续应对能力。近5年,两国贸易额翻了一番。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2023年俄罗斯在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排名中升至第4位。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发展。据中方统计,2023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提前超额完成了两国元首共同确立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今年以来,中俄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货物贸易额达566.8亿美元,同比增长5.2%。

普京说,当前,双方正持续、系统地开展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一些新的大项目正在展开。俄罗斯向中国市场供应农产品的势头良好,投资和生产领域的倡议正在落实,两国间运输和物流走廊正稳步运行并不断壮大。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经贸合作的“压舱石”。俄罗斯连续多年是中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国全年进口俄罗斯原油1.07亿吨,同比增长24%。今年1—3月,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2853万吨,同比增长12.9%,3月更是接近历史最高月度记录。

张汉晖近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中俄原油贸易等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面对全球能源市场波动,中国始终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中国一贯反对单边制裁,中国的正常能源贸易不会受第三方干扰。

与此同时,农业正在成为中俄贸易的新亮点。乌沙科夫称,“这一合作已经具有战略性。去年,我们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了53%,创下76亿美元的新纪录。”按照俄方的统计,去年,两国贸易达到创纪录的2278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两国公司间超过90%的结算以本国货币进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丁一凡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减少对美元、欧元等西方货币的依赖,未来对人民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丁一凡认为,俄罗斯积极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将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俄罗斯是世界前10大经济体之一,促进人民币在俄使用有巨大的示范效应,会引起其他金砖国家模仿。”他说,“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已出现使用人民币结算趋势:印度买俄罗斯煤炭用人民币,巴西买俄罗斯化肥用人民币。”

西方制裁下,中俄投资需创建新通道

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由中俄两国学者共同撰写的智库报告《创建新通道:中俄双向投资现状、挑战与建议》。报告认为,冷战结束以后,中俄两国用合作代替竞争,进而从中受益。随着两国之间巨大的贸易往来,发展双边投资变得更加重要。

从投资规模来看,中俄双边投资规模非常有限。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流量规模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7年,俄罗斯还是中国投资规模排名第12位受益国,但自2018年以来一直在逐渐下降,甚至未能进入前20名。具体来看,2015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流量规模29.61亿美元,达到峰值。2019年与2021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流量规模为负,出现投资流出的情况。2022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0.36%。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报告分析认为,俄罗斯对华投资规模更是微不足道,2022年虽同比增长了300%,但仍仅4000万美元,约占中国吸引外资的0.02%。同时,俄罗斯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对俄罗斯现有资产的垂直整合,特别是铝制造公司、代工、物流和零售业。

报告显示,对于中俄双边投资来说,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次级制裁的威胁阻碍了中资企业、金融机构与俄罗斯公司之间的交易,使得大量中小企业无法正常收回款,迫使企业直接收缩业务,或将退出俄罗斯市场。由于受西方对俄制裁及次级制裁的影响,截至2024年3月底,中俄80%的支付结算业务被迫暂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贸易合作往来。

因此,报告认为,要解决当前中俄投资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尽快构建支付结算新通道,解决对金融机构的二级制裁威胁,因为这个问题不仅限制了投资,也限制了贸易。

报告结合实际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新的金融机构,使用CIPS和SPFS,排除欧盟和美国的不必要的打扰,以规避西方制裁。然而,建立新的金融机构需要时间,因此只能从中长期角度考虑。二是在短期内,可以推动较小的地区性银行与俄罗斯合作。这些银行应该是已经成立的、不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易的银行。

普京对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兴趣浓厚

普京在采访中表示,他对进一步探索独一无二、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在他访华期间。“我对中国武术了解不少,武术在俄罗斯非常流行。我对中国哲学充满敬意。我的家人也对中国很着迷,其中一些人正在学习中文。”

今明两年是中俄文化年。普京认为,俄中两国世代紧密相连,不仅是因为两国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而且双方还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和人员往来。今天的俄罗斯社会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兴趣很高。目前俄罗斯约有9万名大中小学生学习中文。中国艺术家参与的创作团体巡演和展览收获了巨大成功。游客流量持续猛增,去年超过73万俄罗斯公民到访中国。

“我知道,中国人民也渴望更近距离了解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我们出色的剧团和音乐家定期在中国演出,博物馆举办各式展览。我们非常乐意继续向中国朋友展示多民族俄罗斯丰富多彩的历史、创造和文化遗产。”普京说。

当前,中俄旅游合作正在稳步推进。2023年以来,俄罗斯被列入首批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的20个试点国家名单,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政策也在正常运转执行,两国游客互访热情高涨。据中方统计,2023年全年俄赴华游客数达99.79万人次,据俄方统计,同期中国来俄游客数为47.7万人次,在俄入境游所有国家中名列首位。

莫斯科市旅游委员会国际合作处处长努尔穆哈诺夫-布拉特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2023年,莫斯科迎来了超过20万的中国游客,比2022年增加了五倍,但仍然与疫情前的水平相去甚远——2019年,到访莫斯科的中国游客数量超过了87万人次。

张汉晖在采访中表示,中俄两国旅游主管部门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下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和良好互动,今年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旅游合作分委会、金砖旅游部长会议等机制性会议都将在俄召开。随着两国在旅游合作领域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以及各项利好政策的落地和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相信中俄旅游合作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