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鲁迅:《鲁迅杂文集-热风-随感录三十七》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文章中,鲁迅谈到了社会上涌动的鼓励国人习武强身的浪潮,对此鲁迅是不大赞成的。“打拳打下去,总可达到“枪炮打不进”的程度(即内功?)。这件事从前已经试过一次,在一千九百年。可惜那一回真是名誉的完全失败了。且看这一回如何。

鲁迅的观点是:一,学新武术未必强过学“外国体操”;二,军事上要依靠枪炮而不是武术。鲁迅为什么反对武术?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1918年,马良在山西武备学堂任教官时期,编创并出版了一套“中华新武术”教科书。随后,议员王讷的《推广中华新武术建议案》被众议院通过,拟将“中华新武术”在全国中学、高等院校及专门学校中推行。这引发了鲁迅在这篇短评中的嘲讽——鲁迅认为在全国推广“新武术”没有必要,现代战场上是用枪炮作战,他恐怕这种鼓励习武的氛围会导致如同1900年义和团运动那样,愚昧的信众叫嚷着“刀枪不入”冲向洋人的枪炮。

“精武四杰”之一陈铁生

鲁迅的这篇短评很快招来武术界的不满,上海精武体育会“精武四杰”之一的陈铁生写信给《新青年》反驳鲁迅的观点,他认为拳匪和拳术不能等同。一场论战随即展开。鲁迅做了一篇《拳术与拳匪》回击,“总之中国拳术,若以为一种特别技艺,有几个自己高兴的人,自在那里投师练习,我是毫无可否的意见;因为这是小事。现在所以反对的,便在:(一)教育家都当作时髦东西,大有中国人非此不可之概;(二)鼓吹的人,多带着“鬼道”精神,极有危险的豫兆。”鲁迅最担心的,还是如义和团那样的“鬼道”精神的复活。

1928年,鲁迅在编辑一个名为文辉的年轻人作的文章《这回是第三次》时,加了一句按语。“在五六年前,我对于中国人之发“打拳热”,确曾反对过,那是因为恐怕大家忘却了枪炮,以为拳脚可以救国,而后来终于吃亏。现在的意见却有些两样了。用拳来打外国人,我想,大家是已经不想的了。所以倒不妨学学。一,因为动手不如开口之险。二,阶级战争经许多人反对,虽然将不至于实现,但同级战争大约还是不免的。即如“文艺的分野”上罢,据我推想,倘使批判,谣诼,中伤都无效,如果你不懂得几手,则会派人来打你几拳都说不定的。所以为生存起见,也得会打拳,无论你所做的事是文化还是武化。”这段话仍然夹着讽刺与戏谑,妥妥的鲁迅风格。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其实鲁迅也是习过武的。1903年,他在日本弘文学院留学时,曾经师从号称日本“柔道之父”的嘉纳治五郎学习柔道,并且表现出相当不错的习武天赋。不过,他的一生虽然跟很多人论战,却没怎么跟别人动过手。

日本留学期间的鲁迅

日本“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