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营商 助企惠民”实事项目展示③丨宜昌市税务局:推行“亲柔化”税收非强制性执法

目前,由省委依法治省办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法护营商 助企惠民”优秀实事项目展示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旨在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意见》,发挥法治助企惠民促发展的重要作用。

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单位积极参与,推荐了一批各单位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心,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北方面的具体实事项目。

今日推介的优秀报名实事项目是宜昌市税务局的“推行‘亲柔化’税收非强制性执法”。

为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降低遵从成本,宜昌市税务局围绕“亲和、柔性、教化”三条主线,将长期以来的柔性执法方式系统化,推出了税收“亲柔化”执法体系,将亲情柔性融入执法刚性,开辟了法治惠民“新航道”。

宜昌市三峡坝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为三峡旅游集团财务人员讲解办税流程,并提醒防范涉税风险

税收“亲柔化”执法体系包含“提醒遵从、守法激励、包容执法、审慎监管”四大板块,内含十个子项目(对一般纳税人登记、发票领用开具、欠税风险、大企业管理等风险的提醒;推行容缺、信用、契约激励;打造容错不罚教化体系、容时自查宽罚制度;建立风险评估+观察期机制)。该项目于2023年被湖北省政府发文推广、子项目被商务部评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多项改革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等媒体推介。

秭归县税务局“一般纳税人孵化团队”上门为连续12月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湖北归云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送达《税收风险提示提醒函》

“惠”在实施风险提醒,让纳税人不因“小遗忘”造成“大隐患”,在法理相融中给予“预防”机会。融入“说理”执法理念,通过在重点环节建立风险指标模型,对税收管理中涉税风险重点领域全程实施说理式提示提醒。2023年度累计提醒206户次达标小规模纳税人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登记,通过提醒约谈等方式清欠2.78亿元,对相关企业均未采取强制措施,发挥了“以法化人”的教化作用。

纳税人向先生在五峰税务局办税服务厅不动产业务专窗自愿签署《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与《告知承诺服务登记表》

“惠”在推进诚信激励,让纳税人不因“小缺陷”带来“大麻烦”,在鼓舞守信中给予“优待”机会。推行容缺激励、信用激励,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依据“诚信推定”的法治理念,在纳税人承诺后期补充资料时先行办理,事后善意提醒。2023年共容缺办理告知承诺81176件次,惠及4万余户宜昌购房人;与全市32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合作,为中小微企业发放“纳税信用贷”5627户,贷款金额达81.45亿元,让纳税人在被信任中办事更“顺”。

兴山县税务局青年干部与某“三新”企业财务人员开展交流

“惠”在税收审慎监管,让纳税人不因“小跟头”导致“大翻船”,在谦抑善意中给予“复活”机会。推行“观察期制度”,对发展初期存在的违反税法行为,经评估适用的,暂不予负面评价;对主动纠正的被执法对象,实施有限管控,暂不给予税收处罚,2023年共4家企业成功通过“观察期”考验,获得减轻处罚和纳税信用等级不受影响的良好结果。

“惠”在打造行政不罚机制,让纳税人不因“小失误”贻误“大发展”,在宽容教化中给予“改错”机会。推行税收容错不罚机制,分类实施“首违不罚”“轻犯不罚”“无错不罚”等不罚机制。打造容时自查宽罚制度,在税务稽查时对自查主动纠正改错、消除危害后果、配合检查的依法从宽处理。同时通过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征管建议等形式,增强纳税人对执法的接受度,提升守法遵从度。全年对4365户次纳税人实施首违不罚,共为144户次纳税人办理“容错”执法事项;在“自查容时”中共补缴税款2.13亿元并适用宽罚处理。

2023年4月23日,宜昌市税务局联合宜昌市银保监分局在桃花岭饭店举办“银税互动优环境 惠企利民助发展”专项活动

税收“亲柔化”执法秉承着对守法者激励尊重、对风险纳税人说理提醒、对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处罚的创新理念,促使纳税人从被动遵从向主动遵从转变,以“亲商”助发展、以“容商”致教化、以“信商”予尊重、以“安商”降成本,全方位提高了税收执法工作质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项目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税务局)

【纠错】编辑:邱玲鹏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