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品牌一线牵 鲁皖结“粮”缘

做花生油的鲁花、玉米油的长寿花、中裕挂面、华瑞面粉,这些中国家庭厨房里常见的粮油品牌,实际上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齐鲁粮油”。

2018年底,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山东粮油正式步入品牌之路。5年来,将全省优质的粮油产品集纳在“齐鲁粮油”的公共品牌下,通过公共品牌放大山东粮油企业及其产品的影响力,成为齐鲁粮油香飘万家有力的助推器。

5月15日,“齐鲁粮油”中国行活动走进安徽省合肥市。带着“鲁力共筑皖美粮景”的美好期许,山东与安徽,两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借助活动搭建的交流推介平台,开启了粮食产业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品牌赋能:“金招牌”换取“金效益”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粮食生产、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山东每年为全国供应60%的玉米油和花生油,34%的粮食深加工产品以及22%的面粉。

好粮油如何突破地域、认知等阻碍被更多人看到,并转化为实在的经济发展动力?“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打造,将山东粮油资源的优势充分挖掘、提炼、高度定位,为山东的粮油企业、粮油产品提供了强大的品牌赋能。

现场推介环节中,滨州“粮油金三角”鲜明地亮出“2023年滨州粮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952亿元,是全省的1/3、全国的1/25”的坚实底气;临沂“沂蒙花生油”自信地发出“全国每消费8桶花生油,就有1桶来自临沂”的响亮声音。在品牌力量的加持下,一个个山东粮油产品身价倍增、产销两旺,正带来超乎想象的价值与效应。

“金招牌”与“金效益”,在这两者之间画上等号并非易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山东高点定位谋划品牌、立体推介创建品牌、完善体系赋能品牌、科研创新塑强品牌,用环环相扣的努力有效聚合、盘活产业链上下游和线上线下各种资源,使“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得以成为推动全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强劲引擎。

2021年,中国品牌促进会评定“齐鲁粮油”品牌价值达681亿元。进入战略融合发展阶段,在亮相活动现场的齐鲁粮油品牌“五朵金花”之外,还有着众多新一代“金花”等待加速绽放。

质量为要:“好品质”带来“好口碑”

纵观全国,“水韵苏米”“天府菜油”“皖美粮油”等区域公共品牌群雄逐鹿,“齐鲁粮油”一路行进,与众多城市结下深厚的友谊,正是源自彼此怀有同一个目标:品牌强农、质量兴农。

“面筋道,油浓香”,是齐鲁粮油好品质的精髓。强健每块“筋骨”,把品质根基筑牢,“道不尽齐鲁粮油好”的背后,有着多维质量密码。

以高标准引领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山东先后发布了《山东饺子用小麦粉》《山东高油酸花生油》《山东煎饼》等13项高于国标、行标的团体标准。

以科技为质量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山东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立足五大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及8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科技创新平台,助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

活动现场,鲁皖两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举行,以及双方企业在产销协作方面达成的意向都表明,正是得益于“齐鲁粮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不断充实完善,山东粮油才具备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潜能。

公共品牌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抱团营销,而是质量保证的象征。为更好保护和利用好“齐鲁粮油”这个公共品牌,山东还专门研究制定了《“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明确“齐鲁粮油”产品标识管理和使用规范,对入选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一个商品贴上“齐鲁粮油”的标签,它代表着“信得过”。而从省域层面来看,这种对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彰显的是山东全力推进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建设的责任担当。

产业向新:“新思路”创出“新前景”

近年来,山东深入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粮食企业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探索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在发达集团,高蛋白小麦粉、高纤维小麦粉等创新产品,为减肥人士提供了缓解“碳水焦虑”的有效方案;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一粒小麦能延伸出10大类600多种产品,“种”出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在香驰控股,精耕大豆产业,促进加工层次由浅到深、加工链条由短到长,开发生产出大豆蛋白、果葡糖浆等几十种下游产品……

面对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新需求,“齐鲁粮油”拓宽思路谋发展,把饱含“新”意的好粮、好油、好面端上百姓的餐桌,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安全、健康、营养与风味的需求,更让品牌自身的吸引力、竞争力与日俱增。

思路决定出路,宣传也是生产力。山东安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覆盖产购储加销全链条。跟随“齐鲁粮油”中国行的脚步,让大流量聚焦山东优质粮油产品,鲁皖两省深化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必将为省际间产销协作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这场以品牌为支点撬动的对话交流中,粮食增产、科技自立、产业升级的景象正刷新着人们对山东这个农业大省的传统印象。(文/张艺凡)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