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小众资产,成市场投资新宠

图片来源:FABRICE COFFRINI/AFP/GETTY IMAGES


对于几乎所有业务来说,天气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雪,滑雪度假村就得关门歇业。大雨会劝退前往餐厅和零售店的人流。热浪会迫使电力公司争相寻找电力来源,为其客户的空调提供电力。气候变化让上述很多风险更加突出,不过对华尔街而言,有天气风险,就有钱可赚。

2023年对于所谓的天气衍生品来说是突破性的一年,这类小众资产类别可以让投资者押注天气,包括下雨、日晒和气温。在经历了数年的缓慢增长之后,2023年天气衍生品交易量的涨幅超过了250%,规模达到了约250亿美元。

行业刊物《Artemis》的创始人史蒂夫·埃文斯对《财富》杂志表示:“借助这类工具,人们能够管理业务内部的波动性。天气衍生品大卖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人们越发关注气候风险……人们只不过在前一段时间停止使用[这种工具]。我觉得它只是又回归了人们的视野。”

天气衍生品是相对简单的金融工具。两方在接洽后就一系列指标达成一致意见,例如具体的降雨量或某个温度持续特定的天数。如果降雨量超过或天气温度超过合约范围,那么一方就会拿到钱,反之亦然。各大交易所,主要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允许交易员之间购买和销售合约。

确实,意识到天气衍生品作用的首个参与者之一是2001年破产的能源巨头安然(Enron)。安然的业务严重依赖于天气,比如,公司在天气炎热时的电力支出要高得多,因为客户整天都在开空调。安然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购买天气衍生品,对冲其中的一些损失,因为一旦温度超过某个水平,那么衍生品就能够获得回报。

埃文斯表示:“安然是首批天气交易机构之一,这些机构最终发现,可以通过一种明智的方式来对冲影响业务的温度波动性,尤其是能源业务。”

2008年之后,天气衍生品交易额出现暴跌,该市场在去年大幅增长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起色。增长的部分原因源于新参与者的推动:天气衍生合约不仅仅只是适用于能源公司和大型机构参与者。埃文斯表示,很多小型企业都通过购买保单间接参与了天气衍生品,因为这些承保公司会购买天气衍生品合约。随着市场的扩张,事实证明它对小企业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已经看到有公司购买雪天衍生品,因为一旦下大雪,它们就得清理其设施的积雪。”埃文斯说,“我曾经看到一家珠宝公司购买了这类衍生品,是一种保险,但其背后由衍生品作为支撑。这是因为,如果天气不好,或遇到暴雨,那么[客流量]就会减少。”

天气衍生品与巨灾债券有一些相似之处,这是另一款去年在华尔街大卖的天气相关资产类别。然而,尽管巨灾债券关联的是大规模严重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和飓风,但天气衍生品的范围通常包括更常见的小规模自然事件,比如下雨或气温。

此类产品交易量增长的主要推手是寻求对冲其天气风险的公司,而不是寻求赚钱机会的对冲基金或交易机构。各大公司对于应对气候风险越发浓厚的兴趣,以及最近通过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强制提升气候风险披露力度的规定,都将企业推向了这个不断增长的领域。

埃文斯说:“这些工具可被用作确保公司营收和业务运营的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们是首席财务官和风险管理者的最爱。”(财富中文网)

译者:冯丰

审校:夏林

《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试图寻找到那些从人的真实需求出发,着眼于解决复杂问题,具有商业前景或能为社会发展带来持续影响的优秀设计。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查看《卷入璩静争议的抖音红人“参哥”,什么来头?》的精彩观点
查看《4月货币供应量增速缘何放缓?多位专家解读》的精彩观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