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优化司法服务供给 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华儿女江西网讯(冯正经 康仁梅5月14日上午,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法院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二十条”举措新闻发布会,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烜城在会上称,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金融司法需求,能动规范调处金融纠纷,主动高效防范金融风险,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全市两级法院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中央、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工作部署,组织成立了“司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通过大样本、多视角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全面详实收集到立案、审判、执行、诉源治理方面的16类问题。经过深入分析、综合研判,市法院强化能动司法,不断优化司法服务供给,在诉前解纷、立案诉服、审判调处、执行兑现、控险防讼等五个节段,探索出台了20条针对性举措。主要做法是:

强化协调联动,做“实”诉前解纷段

一是探索拓宽多元化解纷路径。推动构建“党政主导、法院断后”的治理大格局,倡导鼓励金融机构众筹共治设立金融纠纷调解基金,细化完善职业解纷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提升金融纠纷诉前调解率,降低金融纠纷成诉率。二是探索推行金融纠纷调解方案前置改革。针对同质化较高、数量较多的类型化金融纠纷,指导金融机构事先制定范式调解方案库,推动实现由“个别争条款”到“高效选方案”的转变,提高诉前调解实效。

三是探索以保促调化解纠纷。运用执行查控系统开展金融纠纷诉前保全工作,对债务人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微信账号等进行保全,促使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债务人与金融机构达成调解合意。四是探索开展债务人联络修复工作。针对债务人通过变换通信工具方式失联、无法电子送达而导致债权催收落空的问题,探索与三大通讯运营商合作联系债务人,为诉前调解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提升体验感知,做“精”立案诉服段

一是推行金融纠纷案件受理善意预告知制度。在金融机构履行催收义务后,案件依法受理前,由法院立案部门善意提醒当事人及时与金融机构联系沟通,避免后期涉诉涉执。二是推行特定类型金融纠纷案件缓交诉讼费制度。对于金融机构作为原告的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类型案件,符合条件的可以缓交诉讼费。三是推行金融纠纷类案诉前服务指导制度。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过滤筛选无效诉讼,规范金融纠纷进入诉讼程序的要件与形式,提升金融债权司法保护的精准性。


推进繁简分流,做“细”审判调处段

一是深化金融审判专业法庭建设。针对金融纠纷案件体量大、主体相对集中的特点,依托浔阳区法院和濂溪区法院两个专业金融法庭,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好全市法院金融审判的“双子座”。二是积极探索使用电子支付令。倡导金融机构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电子送达方式、电子送达地址,优先适用督促程序进行化解,提高支付令的适用范围及效率。三是大力推广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引导金融机构将符合法定条件的小标的金融业务,主动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等内容置入金融服务合同文本,实现辖区小额金融纠纷案件一审终审。


聚力攻坚求实,做“活”执行兑现段

一是压降涉金融财产评估拍卖时间和成本。加强对执行阶段入库评估公司的监督监管,采取“竞争+摇号”方式竞价投标,优先选择评估费用低、评估时间短、拍卖成交率高的公司予以委托。二是灵活高效处置涉金融案件财产。探索在九江法院网设立“金融不良资产超市”,对于酒店、餐饮、商场、厂房等涉案资产,在不影响申请人实体权利的情况下,允许实际占有使用人在支付租金、孳息的条件下继续占有使用,用“活封”方式使查封财产物尽其用,盘活“休眠沉睡”闲置资产。三是定期开展涉公职人员拖欠贷款专项清收活动。在执行案件立案后,仍然拒绝履行义务或规避履行义务的公职人员,除依法对其采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外,还将向其所在单位发送司法建议,并将其拒绝履行生效裁判确定义务的行为抄送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四是探索推行债权文书“赋强公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展业时对合同进行“赋强公证”,对于符合条件的金融纠纷,在借款人违约时即由金融机构向公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证书。五是探索建立预查废证明机制。

通过将逾期的债务人与法院执行案件终本库进行信息比对,在诉前筛选真正无履行能力、多年来持续终本的债务人案件,如发现债务人已因其他债务涉诉不能执行或已列入失信名单,则由法院出具预查废证明并附他案执行终本裁定。六是建立完善关联执行案件检索机制。在办理诉讼费退费、案款发放时,由案款专员对全市法院执行案件进行关联检索,发现领款人为被执行人的,依法对拟退诉讼费和执行案款,采取协助执行措施。七是常态化推进终本案件“回头看”工作。完善常态化“终本”案件管理,压实当事人电话回访、线索核查、恢复执行审查等工作职责,有计划地分类分批推动旧案取得突破。


立足正本清源,做“强”控险防讼段


一是完善综合研判联席会议机制。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召开多方联席会议,围绕金融纠纷的“防”“控”“治”进行探讨交流,不断完善配套预防性制度机制,共同构建金融风险共研共商、协同防控的良好局面。二是精准及时发送司法建议。及时与金融机构对接沟通,围绕金融业务展业过程中存在的授信管控不严格、合约条款不明晰、催收方式虚僵化等问题,精准发送“靶向式”司法建议,压实商业银行自主催收责任。三是深入开展金融司法普法宣传。组织金融审判专业法官,定期走访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面对面”座谈交流、开设金融纠纷专题讲座、发布金融审判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大释法宣传力度,合力营造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客户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王烜城表示,下一步,全市法院将坚持能动司法,进一步强化“如我在诉”的意识,围绕以上“二十条”硬举措,大抓落实、狠抓落实,不断创新金融审判执行工作模式,拓展司法服务半径,积极回应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司法需求,努力为我市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