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功夫”丨黄友剑:让高铁硬币竖立不倒

编者按:工匠,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技艺,见证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由湖南省总工会主办的第二届湖湘工匠评选名单揭晓,这些能工巧匠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一名湖湘工匠,一面进取旗帜。红网株洲站推出“株洲‘功夫’”系列报道,听湖湘工匠们讲述奋斗故事,看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他们抵达职业高峰。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何杏 株洲报道

在高铁上玩“立硬币”挑战,是中国高铁最硬核的实力之一。高铁运行如此平稳,离不开一项重要技术——减震。而减震离不开一个关键部件——锥形弹簧。在高铁车厢与轮毂之间、每节车厢之间,都有锥形弹簧发挥着减震作用。这种弹簧的制造者,便来自株洲时代新材有限公司。而掌握上述弹簧核心技术的专家是中车资深技术专家、湖湘工匠、株洲时代新材开发中心技术发展部部长黄友剑。

黄友剑正在讲授技术特点。

孜孜不倦 攻破减震弹簧材料世界级难题

初见黄友剑,个子高挑,皮肤白皙,话不多,书卷气十足,很难将他与“技术大拿”划等号。但聊起自己的研究时滔滔不绝。

他说,那些发挥减震作用的锥形弹簧,并不是用金属制造的,而是用橡胶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别小看这种材料,其制造要求极高,不仅要保证减震效果,也要保持数年使用寿命。

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为解决这道难题,黄友剑带领研究团队沉入实验室,日复一日进行编程计算,成千上万次进行疲劳仿真计算实验。他必须要摸索出橡胶高分子材料的最佳配比,这样才能使产品更耐疲劳,使用寿命更长。

2010年,他们终于攀上了第一座高峰——研制成功使用寿命达到8年的橡胶高分子减震产品。后续黄友剑和他的团队又先后参与了和谐号、复兴号高铁的减震仿真设计,主导雅万高铁所有减震部件的仿真计算。其中,“大变形非线性精准仿真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工信部优秀案例。

如今,黄友剑在行业内创建了首个减震元件仿真材料基础数据库,使其仿真技术基本具备精准仿真能力,促进了轨道交通高端减震产品升级换代。不仅研制出用于高铁车辆的减震产品,他还用橡胶仿真方法,研制出了高铁轨道减震器,使高铁噪音大大降低。

研发一线的黄友剑。

毫无保留 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

在黄友剑及其团队努力下,不管是锥形弹簧还是轨道减震器,我国都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产品畅销全球,形成市场销售规模100亿元。其先后出版著作2部,SCI和EI论文5篇,获发明专利10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创造。”黄友剑说。多年来,他坚持传帮带,培养徒弟31名;并通过担任导师、直播授课等方式,指导员工进行技能竞赛、传授分享仿真技能。如今已有多名员工成为了企业的研发技术骨干。

如今在株洲时代新材有限公司,黄友剑出现在哪里,那里的人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黄工”。对此,黄友剑感到无比自豪,也更坚定了他继续奋战在工作一线,做好“传帮带”,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作出更多贡献的决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