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家银行宣布下架,河南情况如何?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一年过渡期结束,多家银行宣布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2023年,监管部门下发通知,自当年5月15日起,要求各银行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并要求银行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

时隔一年,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访郑州市内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多家银行按照原利率执行过渡期为一年的政策,于5月15日正式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但仍然保留了普通通知存款业务。部分银行还上线了利率相当的其他存款类产品作为替代。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目前部分银行下架智能存款、调整大额存单等,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成本。更重要的是,银行下架或调整相关产品,有助于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减少高息揽储影响等。

今起执行,多家银行停办智能通知存款业务

记者梳理发现,自4月份以来,已有超20家银行宣布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但多数仍保留了普通通知存款业务。

“假如您购买的是1天通知存款产品,利率达0.25%,即使您存款超过7天或者期限更长,支取时也是按照规定利率结息,不会自动滚存。”工商银行郑州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该行在去年已经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目前只有普通的1天和7天通知存款,都是单利产品。

中信银行郑州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自5月14日起,该行终止智能通知存款业务,已签订的协议继续生效并定期转存,转存的通知存款产品保持原利率不变,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普通的通知存款产品业务仍然保留,客户需要自己手动设置结算时间。

“至少要持有7天,不足7天则按活期利率结算。”郑州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称,该行目前有普通类通知存款产品“郑薪宝”,利率为1.55%,5万元起存。若存满7天,则计息按照支取日利率和相应存期计算,未存满提前支取的,按照活期利率计算。

中原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称,该行1天和7天个人通知存款(优享版)年利率分别为0.7%、1.4%,客户在购买产品时需要自己选择到账日期。若办理7天通知存款业务,以10万元为准,1个月利息约为117元。

随着“高息”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下架,各家银行早已做好了准备,上新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吸引储户。

建设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已经下架,现存的利率没变化,并推荐了“中德住房储蓄产品”。整体来看,利率均高于该行普通通知存款产品1.25%的利率。

“您可以考虑一下我行最新上线的‘随心享’存款产品,产品期限3个月,起存金额500元,利率为1.6%。”中信银行上述客户经理称。

光大银行理财经理称,该行于5月15日起停止运作“天天存”及“周周存”产品等通知存款产品,并推荐了该行另一款存款产品“季季存”,年利率为1.65%。

光大银行官网显示,“季季存”产品是一款具备自动转存功能的3个月定期存款,500元起存,签约成功后将根据相关协议自动存入、按季付息、随时支取。

净息差持续承压

下架高息存款产品有利于银行缓解负债成本

通知存款又被称为“类存款”,利率一般高于活期存款,且期限较为灵活。与普通通知存款产品不同,智能通知存款会在月底根据客户每天的实际余额,自动为客户在每个时间段(以余额低于5万元为分界)选择1天或者7天最合适的类型,无需客户进行预设指定。

智能通知存款自动滚存的特点,实际上变相提高了存款利率,对于银行而言无疑增加了负债成本。

为打击银行高息揽储行为,2023年监管部门下发要求,国有银行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为执行基准利率加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个基点。按照当前1天通知存款0.8%、7天通知存款1.35%的基准利率计算,国有银行通知存款利率上限为1天通知存款利率为0.9%,7天为1.45%;其他银行1天通知存款利率上限为1.00%,7天为1.55%。

高息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下架的背后,是银行持续承压的净息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分别为1.74%、1.74%、1.73%、1.69%。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情况下,银行业应该如何面对?

“就银行本身而言,通过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破解负债成本上升、净息差压力等问题。”周茂华建议,银行应根据存款市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存款市场化调节机制,为存款利率合理定价,并共同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力,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科创及绿色等重点新兴领域业务拓展;顺应市场需求加大财富管理、零售等业务发展,稳步提升轻资产与轻资本业务比重,增强客户黏性,也有利于活期存款沉淀,降低综合负债成本;通过数字化技术引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与风险能力,降本增效等。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