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一届总统任期后 普京首访为何选择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5月14日宣布,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将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是普京第20次访问中国,更是他开启新一届总统任期后的首次出访。

新任期首访中国,普京有何考量?

自2013年以来,中俄元首会面已超过40次。双方最近一轮互访是在去年。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这是习近平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同年10月,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今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5周年。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两国领导人计划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签署俄中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俄罗斯总统国际事务助理乌沙科夫表示,双方将通过一份多达30余页的详细文件。它将凸显双边关系的特殊性,并对进一步发展各领域双边关系的措施加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张汉晖表示,这充分展现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合作框架下互动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两国元首外交是中俄关系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两国元首同意继续保持密切接触,就中俄关系和共同关心的战略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普京日前接受新华社书面专访时表示:“正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让我决定选择中国作为我正式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后第一个出访的国家。”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救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赵隆表示,普京此访一方面延续了两国元首间的深厚友谊和年度互访的传统,通过元首外交,为中俄各层级的对话合作进行战略引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呼应中俄建交75周年这个双边关系的重要时刻,与习主席一起共同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进行着眼于中长期的定位规划和顶层设计。

双边贸易领域,普京有何期许?

2023年,中俄经贸合作克服了一系列复杂的外部环境,超额完成了目标。双边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额566.8亿美元,同比增长5.2%。今年普京是否会在会晤中提出更高的目标呢?

普京在采访中表示,中俄两国正在持续、系统地开展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一些新的大项目正在展开。俄罗斯向中国市场供应农产品的势头良好,投资和生产领域的倡议正在落实,两国间运输和物流走廊正稳步运行并不断壮大。

赵隆指出,经贸合作是中俄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力。不过,这些年因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中俄双边贸易正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所以此次普京此访,除了巩固能源、矿产、粮食等方面的大宗商品贸易之外,还会寻求与我国展开非资源类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合作。

俄罗斯政治研究院院长谢尔盖·马尔科夫表示,俄罗斯必须大幅增加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而不仅仅是武器。创建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独立、更加多元化的新型经济,是普京最重要的目标。

此外,克里姆林宫5月14日发布消息称,在访问中国期间,普京将访问哈尔滨并出席第八届中俄博览会开幕式和第四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本届中俄博览会将于5月16日至2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合作、互信、机遇”为主题,展览总面积38.8万平方米。主会场设俄罗斯、国际及港澳台等5个展区,预计展出10个领域、20余大类、超过5000种产品。

作为博览会期间的重点活动,第四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将于5月17日举办。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达赫诺夫斯基此前介绍称,俄方有25个州区代表团确认出席该活动,其中17个州区行政长官将出席。

赵隆认为,这从侧面表明了,深化中俄两国的地方合作,推动人文交流也将会成为普京此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面对地区冲突局势,普京是何态度?

5月14日,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对媒体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北京会晤期间讨论乌克兰、中东和亚洲地区局势。

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与对话一边,致力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4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提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四项原则。

普京称,俄方积极评价中方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中方的举措包含了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遵循国际法准则、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等思想,注重其全面综合性和相互关系,既考虑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又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和平的政治外交进程。

赵隆表示,如何为众多地区冲突局势去降温,找到政治解决重大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的方案,显然是此次普京访问的重要的议题。

外界眼下更关注的,俄乌能否在奥运期间休战。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时指出,中国愿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倡议运动会期间全球停火止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克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应该会支持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因为加沙立即停火与俄罗斯的立场比较接近。他认为,从目前已发布的消息来看,俄罗斯也希望能在奥运期间达成停火协议。但是乌克兰方面可能不太愿意,因为这样会导致战线固化,俄罗斯可以巩固其占领区。因此,双方是否能够达成实质性的停火协议,最终将取决于战场上的具体评估和双方的战略考量。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