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共商银发经济发展,助力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立‘自我造血’机制”“建议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责任险”“用人才撬动银发经济、社区养老”……5月15日,把脉养老事业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在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座谈上,基层人大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根据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询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发展银发经济方面,60.89%的被调查者对老年人消费供给渠道多样化表示满意,44.45%的认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较好,涉老企业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也得到了37.75%的人肯定。但是,在养老金融产品、旅居养老等服务业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和智能设备使用推广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

调研座谈会上,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养老专业人才短缺。一项数据显示,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共3300余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从业人员占比达到60%;从学历结构看,高中学历及以下从业人员接近80%、初中及以下48%以上。养老行业存在队伍年龄偏大、人员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不专业等问题,养老护理队伍的人数和专业技能都落后于现实需求。对此,省人大代表,山东睿扬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王德勇表示,无论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还是做大银发经济产业,都需要专业人才,“像养老志愿者、养老产业运营人才,把这样的人列入人才队伍,通过人才力量撬动养老事业发展。”他还建议,要推动医养结合,实现长护险的可持续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让老人在银发经济的发展中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

参加调研的人大代表普遍认为,要下好养老“先手棋”,支持银发经济;要打好监督“组合拳”,助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答好养老“必答题”,同向发力银发经济。

历下区人大代表、山东丰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园园说:“要建立医院、养老院、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全链条养老体系,培养更多护理人员、康复师和心理医生,为失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照护服务。”市人大代表、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岛认为,要以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为发力点促进养老家居消费新场景的应用升级。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建设和优化各类创新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需求特征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定期发布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提升养老服务的在线化、智能化。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对此,今年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询问,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次监督工作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回应民生,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打好“监督组合拳”的一次创新实践。近期,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先后以“社会保险法贯彻实施情况评估”“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推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专题,组织市人大代表、有关专家,联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养老服务科研团队,到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和槐荫区等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中,邀请五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专题调研,面对面听取城乡老人、养老护理员、机构负责同志意见建议,全面摸清情况、切实找准问题、掌握群众需求。

记者:罗晓飞 通讯员:笑凇 通讯员:启源 通讯员:晓童 校对:高新 编辑:刘梅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