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不了的基层负,治不了的躺和卷

这几天总是有各路领导深入县乡村,搞调研、办座谈、发问卷、抓典型,把“基层减负”的面子彻底撑了起来。其实我劝大家洗洗睡吧,想立竿见影就有效果,太不现实了。

第一,基层负担本来就少不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永远错不了。上级的各项政策、各种措施,县、乡、村是最终的执行单位,随着国家治理日趋科学化,基层的负担少得了吗?

第二,上下级的互信基础本来就建立不了。你丫的平时四个人“开会”切磋牌技,没事时在酒桌上猜拳“下乡”,夜深时还找妇女主任谈“工作”,到了上级要监督检查,免不了填报虚假信息玩数字游戏,涂脂抹粉搞面子工程,上级不信任你这个下级

了,肯定会频繁地干预工作,不断地要求报告工作进展,甚至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措施来监督和管理你,这样一来,活该你疲于应付!

第三,结构性的资源配置本来就平衡不了。从经济资源配置来看,上级掌握着切蛋糕的刀,下级还想怎么样,敢犟吗?从人力资源配置上来看,上面人多可管理的面却比较大,可能管不过来,下面人少可负责的事却比较多,可能干不过来,你说这个人力金字塔是该倒着还是正着?

第四,各级的趋利性质本来就改变不了,想更大的权、想更多的钱,这是本性使然,无可厚非。这些东西从哪来呢,指标考核机制应运而生。一些地方和部门过分追求指标和数据,忽视了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动辄“一票否决”、“不能评优提拔”,为了追求政绩和利益而不断加码,各种加班时反复斟酌修改的报表、数字、影像资料,成为上级和基层实现各自利益目标的工具。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棋的布局时间本来就短不了。“大棋”讲究的是一个势,涉及到社会治理层面的布局,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体规划有分规划,总体步骤有分步骤,一代人干不了也许需要几代人,局部解决问题后才是总体解决问题,政策、制度、措施的连续性很重要,一些目标任务下出台后,配套政策和资源未必会及时跟进,导致事务繁琐,问题纷繁复杂很正常,必然会让各级大呼“受不了”。

所以,结构性问题、政策执行、考核机制、利益驱动、制度建设等等,从哪个方面讲都有道理,但从短时间来看,基层负担减不了、躺和卷现象治不了,任重而道远,我等升斗小民,干好本职,不添麻烦就对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