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浙商精神,高明民营企业家沉浸式参观阿里巴巴、浙商博物馆

“这次来杭州感受到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力量,未来企业发展趋势是往智能化、数据化方向走,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

“作为企业家,除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之外,还要大力去履行社会责任。”

“浙商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把行业上下游发挥到了极致。”

5月15日,2024年高明区工商联(总商会)“探索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杭州考察学习活动(第一期)第三天,约30位高明区民营企业家以“参观+讲座”的方式沉浸式参观阿里巴巴集团、浙商博物馆,了解阿里巴巴全链路数字化实践、浙江经济与浙商精神。

要将数据资产用起来

阿里巴巴1999年在杭州创立,从中国第一家盈利网站到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网站,阿里缔造了世界企业发展史的奇迹。现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国际数字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大文娱等6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

阿里巴巴被评为杭州“数字经济旅游十景”之一,当天企业家们第一站来到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A区,了解阿里巴巴的发展史,感受阿里文化,体验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参观后,阿里B2C事业群总监、阿里云行业金牌讲师刘剑峰围绕“阿里巴巴全链路数字化实践”主题进行了一场课堂分享。刘剑峰以酱香拿铁切入,观察和分析数字时代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挑战与机遇,再经由阿里自身的案例阐明“数据业务化”和“业务数据化”的理解和最佳实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新‘石油’,是资产。”他提及,企业家们可通过“汇、通、活、用”四步将数字资产进行沉淀和治理,通过自上而下构建一套“数据体系”,进一步推动自下而上的形成一套“业务创新机制”。

这堂课程引发了高明民营企业家的思考。高明区工商联副主席、佛山民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文韬表示,“以前企业最大的资产是土地、厂房、固定资产,现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最大的资产是数据,回去后要想想如何将数据整理使用起来。”

对此,高明区总商会副会长、区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海峰也有同样的感受。“有数据就等于有一切。电梯是与人的出行息息相关的,其产生的数据很庞大,把背后的数据作为资产来做生意,也是一个商业模式。”他表示,不要老是用传统的思维去经营传统的企业,一定要跳开这个圈子,这就是他们要走出去的目的。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当天考察学习的第二站,企业家一行来到了浙商博物馆。浙商为浙江为中国乃至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被称为中国第一商帮,是浙江的“金名片”,是浙江的独特资源。浙商博物馆是浙江省唯一展示浙商精神和浙商贡献的空间实体,是了解浙商经济和浙商群体的窗口平台。

“娃哈哈利税总额接近2000亿元,宗庆后每天工作十几小时。”“为什么一瓶水能做成亚洲首富?”“李书福45岁时面对‘两个零’的选择。”“豆腐、筷子、插座是不是好行业?”“娃哈哈怎么做到37年零负债记录?”……在浙商博物馆,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作《浙江经济、浙商精神及其启示》主题讲座,以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农夫山泉创始人兼董事长钟睒睒、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知名企业家的事迹生动讲述浙江经济与浙商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明区工商联主席、区总商会会长、佛山市兴沛冲汇通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礼沛表示,此行来浙商博物馆,希望企业家们感受学习浙商精神,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服务社会。

据悉,本次活动是今年高明区“青蓝结对”活动的首场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创二代”占比达1/3。活动过程中,父辈民营企业家与青年企业家互相交流碰撞,是活动的一大亮点。“父辈企业家刻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高明区工商联执委、区青年商会执行会长、广东万方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钊表示,通过“青蓝结对”,青年企业家和父辈企业家联系更为紧密,“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去向辈民营企业家请教,他们会传递给我们很多经验。”

【撰文/拍摄】朱苏娇

【作者】 朱苏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