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 狗主人仍未找到 律师:家属可要求调查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

近日,河南3岁男童被狗咬伤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新野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对外表示,目前对狗主人的调查,当地警方正在进行中。日前,海报新闻记者采访到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其表示,如果无法找到狗的主人,相关部门可能会介入调查并追究责任。

据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在4月21日,河南省南阳新野县上港乡的一名3岁男童在路边玩耍时,被突然跑出来的一只“哈士奇”攻击咬成重伤。虽经过多次住院治疗,但男童仍于5月9日抢救无效死亡。

目前伤人恶犬的主人仍未找到,那么在该案件中,谁应该为男童的死亡负责?海报新闻记者采访到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付建表示,如果无法找到狗的主人,相关部门可能会介入调查并追究责任。

“根据《民法典》一千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若能找到饲养人,饲养人应承担侵权责任;若未找到,应看该恶犬活动的场所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尽到义务。如果是被遗弃的动物,同样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的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索赔问题,付建解释,家属可以向当地警方或动物管理部门报告此事,并提供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目击者证言等。家属可以要求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可能获得赔偿。

记者注意到,动物伤人事件发生后,都容易陷入责任主体认定的混乱中。就这一问题,付建表示,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动物饲养者应对其饲养的动物行为负责,包括确保动物的行为不会伤害他人。

“就比如狗伤人案件,如果狗没有得到适当的管理和训练,导致伤害他人,狗的主人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如果出现宠物伤人后,主人一声不吭、一走了之的情况,受害者或其家属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可以向当地警方报告此事,并提供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目击者证言等。此外,受害者或其家属还可以向当地动物管理部门报告此事,并提供相关证据,协助调查。”

付建还向记者列举了狗伤人这类问题难以划分责任的部分原因:“公民文明养犬意识不强,存在不栓绳、遗弃、未做好防疫等问题;违法成本过低,处罚难以形成威慑,使得一些人有恃无恐;执法难度大,流浪犬数量众多,需要消耗大量行政资源;发生咬人事件后,难以锁定犬主人,后续赔偿难以解决。”

为尽量减少宠物伤人事件的发生,付建建议,从养宠人士等群体的角度,可注意以下几点:饲养动物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动物的行为不会伤害他人;应该对宠物进行适当的训练和管理,以确保它们不会攻击他人;必须给宠物戴上嘴套或拴上绳子,以确保它们不会逃脱或攻击他人;应该教育养宠人士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安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宠物伤人事件的发生。

“如果发生宠物伤人事件,养宠人士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及时与受害者或其家属联系,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问题。”付建称。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