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博会声音】对话安正琴:三尺讲台写芳华 赤诚匠心育桃李
“这堂课不错,设计很有新意。”“这个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还需再加强。”4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举行。台上,教师们声情并茂,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台下,评委老师们则是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地对每一堂课进行打分、分析、评比和总结。

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场(韩雨 摄)
安正琴作为评委中的一员,此时她正细致地记录着每堂课的特色和亮点。她的目光追随着台上教师和学生的反应,时而颔首微笑,时而蹙眉沉思。
“想想不久前我也是在台上紧张地参加评选的老师,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安正琴感慨道。

评比活动现场,安正琴(左四)正认真记录(韩雨 摄)
2013年,安正琴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前途一片大好,可这位来自铜仁的土家族姑娘却作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放弃贵阳优渥条件和回到家乡发展的机会,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扎根凉都,成为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一名基层语文教师。
面对亲友的不解,她有着坚定的想法:“我想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带领他们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为此,安正琴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将青春淬炼成照亮学生的星光。

正在给学生上课的安正琴(受访者供图)
作为班主任的安正琴有着自己的一套“育人经”。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在她的班级里,没有“差生”的标签,只有等待被发掘的潜力。面对腼腆的孩子,她用放大镜来寻找他们身上优点;面对叛逆的女孩,她用耐心呵护让她们吐露心声;面对沉闷的课堂,她用轻松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老师就像一位大家长一样,带给我们温暖。”“安老师真是我遇到过最好的老师了。”对于学生们的夸赞,安正琴只是微笑着说:“这些都是小事儿,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安正琴(右一)正在与学生亲切交流(受访者供图)
10多年来,安正琴用她的青春和热血,履行着自己的承诺,诠释着何为“扎根”。她也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成长为校级名师,在教学上屡获佳绩——获贵州省移动“和校园”杯教师技能大赛教学优质课一等奖、六盘水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凉都骨干教师称号,并主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
“这些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六盘水对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安正琴表示,刚来时环境陌生,谁也不认识,还好学校帮忙解决了住宿,还安排老教师带领自己开展工作,才很快适应下来。
近年来,六盘水深入实施人才“四大工程”和“五项行动”,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全要素,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措施,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吸引了一批批像安正琴这样的优秀人才。
此外,六盘水持续健全人才机制,建立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对专业技术本领过硬、在本职岗位作出重要贡献的,优先作为职称评定、提拔使用、评先选优人选,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初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体系,更是在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让人才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安正琴(右一)正在与同事交流工作(受访者供图)
同时,六盘水还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促进人才成长。安正琴在任职期间,不仅参与了多项市级、校级课题研究,还多次在省级、市级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这些机会和平台,让她能够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最终成为六盘水教育战线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六盘水这片土地滋养了我,而我也想成为滋养更多种子的雨露。”说起未来的打算,安正琴目光灼灼,语气坚定,“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和力量,努力培养更多积极向上、心怀热忱的时代新人。”
通讯员 韩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编辑 尚宇杰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