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麦收小麦机市场会唱哪一出

过不了多久,麦收作业即将从湖北、四川等地开镰,小麦收获机将再次吸引人们的目光。

在国内农机行业的发展史上,轮式谷物收获机(大家常称为小麦收获机)绝对是传统农机品类中典型代表之一,它是被定格在几代农村人脑海里麦收画面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从最初的背负式到如今的自走式纵轴流;从浩浩荡荡的跨区作业“麦客”队伍到足不出户的手机“遥控指挥”作业;从之前的卖场疯抢到现在的存量竞争和网上订购。在农机行业的前进大潮中,小麦收获机已经显现出“老戏骨”的新特征。

2019年,从整体看来,小麦收获机市场销量在2万台以下,同比2018年持续回落。

针对2020年小麦收获机市场,我们必须以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按照目前依然平淡的销售态势判断,趋稳运行销量再降或成定局。

1. 存量竞争

国内轮式小麦收获机产业发展阶段及主流机械

从发展阶段来看,小麦收获机市场仍会处于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结构调整阶段,这个阶段的小麦收获机市场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存量竞争的特点。

自2015年开始,小麦收获机市场出现深度调整,不仅年度销量增速大幅折腰,而且表现出补贴效应递减、新增需求多来自存量更新等特征。

不难预测,2020年,小麦收获机市场存量竞争特点会愈加明显,存量产品更新将持续进行,普遍过剩、节拍趋慢、竞争加剧,将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

2. 年需趋稳

轮式联合收割机销量变化

在小麦收获机的市场发展历程中,有不少时间节点值得铭记。

一是2004年。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小麦收获机市场快速增长全面开启。

二是2005年。国家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0.7亿元上升到3亿元,创国内农机补贴史上最大增幅。当年小麦机市场销量由上年的1.7万台上升到3万多台,增幅达到了83.53%。这一增幅也成为后续14年中最大增幅。与之同步,“三夏”跨区作业兴起并迅速升温,专业“麦客”一度成为社会热点。

三是2007年。2006年底,国家公布取消小麦收获机购置补贴,2007年小麦机销售出现同比下滑51.97%的近16年最大降幅。

四是2009年。当年补贴资金由2008年的40亿元增长到130亿元的“百亿元”通道。小麦收获机也因为小麦、玉米兼收一体机的补贴而出现大爆发,当年销量超过6万台,达到小麦收获机市场的年度销量顶峰。

五是2010年。自此开始,小麦收获机连续3年的年需求量维持在4万台左右,市场饱和度日益显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国内稻麦收获机械社会保有量达到113.4万台,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六是2014年。在农业种植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下,小麦收获机市场进入销量逐年下滑通道,市场增量需求逐步转向存量更新。2017年,小麦收获机市场销量再次出现超过35%的下滑,随后年度销量维持在2万台左右运行。

以此推测,如果不出现大的政策性变化,2020年小麦收获机销量将维持在1.5万~2万台,趋稳放缓仍是未来几年市场运行的主节奏。

3. 头部企业主导

提及国内小麦收获机市场,有几个品牌不得不提。在2013年之前,“谷神”一直处于行业绝对垄断地位,一度占据了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谷王小麦收获机推出是在2011年,经过培育,2013年进入第一梯队,国内小麦收获机市场竞争格局由原来的“一家独大”变成了“两大共治”。

以后连续几年里,谷神、谷王两大品牌小麦收获机销量占据市场超过75%的份额。连续4年,“谷王”率先推出7和8kg/s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销售机型。

头部企业快速发展,后面企业却面临着“末位淘汰”的危险,企业数量在快速缩减。2015年以来,生产企业从36家逐年减少到25家,经销商数量从1725家减少到了目前的1346家,市场“洗牌”的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4. “消费”新特征

伴随着用户年龄结构持续改变,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必然随之发生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新用户,不仅要求产品好用,更关注产品个性化工业设计,用户新的消费理念直接决定企业产品供给的针对性。

小麦收获机企业需在6点消费趋向上予以高度关注。

1. 品牌过硬

小麦收获机市场的品牌识别度和用户品牌认知度非常高。

2. 可靠性强、性价比高

小麦收获季节时间紧迫、作业期集中,所以产品质量必须过硬。近两年,在收益下降的境况下,用户对产品价格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3. 产品再升级

当下,国内小麦收获机产品由切流滚筒加纵轴流单、双滚筒脱粒分离技术,逐步升级为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技术。在作业功能上,用户要求不仅能够收小麦,还可以兼收多种作物的复合型产品。用户对产品升级的关注程度仍然在提升。

4. 智能化

这一点与互联网技术升级、用户消费观念更新、科技创新等因素息息相关,小麦收获机这一传统产品必须注入现代智能元素,这是大势所趋。

5. 高效节能

这种趋势与当前国家所倡导的绿色环保相匹配,同时,也是用户降低作业成本的必然要求,值得所有制造企业高度关注。

5. 生态圈服务

每年“三夏”麦收季节,规模企业都要联合经销商、供应商、服务商等资源,组织全国性的麦收作业跟踪服务。

从4月下旬开镰,一直到6月下旬麦收结束,服务队根据不同区域作业时间,跨越四川、陕西、湖北、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河北和山东等地,为机手提供跟踪式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也一直被国家政府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和倡导。

随着发展,用户对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管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服务商,都必须紧紧抓住用户的诉求点,才能有的放矢。

2020年,建议企业在小麦收获机服务领域做好以下4点。

1. 确保传统服务手段到位

这是促进产品销售的最基本的服务手段。

2. 确保充足的配件供应

按照小麦收获机5~8年的更新周期来看,市场存量产品正在批量进入更新期,这就催生了二手机交易、新机需求和配件需求。所以,企业应在这些环节上投入适当的精力,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3. “互联网+”拓展和应用

这方面包括企业及产品信息发布、整机和配件需求响应、服务问题解答、线下线上互动等,今后,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助力。

4. 衍生服务生态圈的打造

近几年来,国家对秸秆禁烧、秸秆离田等工作要求上升到政策层面,农机企业应该主动联合秸秆运贮、加工等企业,形成一体化服务。

今后,小麦收获机企业靠单打独斗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不仅要考虑全面完成小麦收获机械化,更应该充分考虑大部区域尤其是中原区域自然晾晒所带来的霉变、浪费、占用道路引发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大力推进小麦收获后机械化烘干。

同时,针对小麦秸秆打捆回收、饲料化、肥料化及加工再利用等形成一系列机械化解决措施,不管是联合相关企业打造生态圈,还是规模企业拓展业务范围,针对小麦作物从种到管,再到收、贮、加工全过程机械化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实施复合式经营大有必要。

小结

可以断定,国内小麦收获机市场回落运行大势已定,但是,即使再趋弱的市场也存在新的需求,也将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特点。唯有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才会发展得更加长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