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转无人机,使得动拖拉机,90后硕士小夫妻带农民地里“淘金”

金凤 通讯员 许天颖

“今天刚刚把育好的玉米苗移栽到地里,5个人种了两亩地,五一期间已经种了快7亩地了。”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江苏常熟秾韵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宁云霞刚刚结束一天的劳作,这个小长假,他和丈夫李中奇结结实实地过了一把“劳动节”。

2016年,李中奇、宁云霞从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结伴到苏州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一直想自己做生态农场的李中奇,工作一年后,辞职办起了合作社,做玉米育种、栽培。2年多的时间里,从仅有一户农户跟种“黄金小玉米”,到50多户农民跟种。如今,李中奇不仅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还统购统销,每亩地可为农户增收1500元左右。

对于不少出身农门的年轻人来说,到大城市读大学并在城市安居乐业,是更为主流的选择。然而这对90后小夫妻却难舍对土地的热爱,在他们看来,“推广农业技术,带动农民一起致富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心怀农场梦,4年前携手赴田间推广农技

“前阵子遭遇疫情,我们的货运不出去,我就把自己和周围农户种的优质蔬菜发到微信群里,每周给附近的居民配送两次。”宁云霞所说的微信群,是她和丈夫推广当地玉米品种“黄金小玉米”时所建,想不到,这个200人的“小社群”,让他们刷了一把微商的存在感。

与“黄金小玉米”的缘分,还要从2016年说起。

那一年,李中奇和宁云霞分别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和园艺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前夕,李中奇已经拿到盐城一家农场的offer,而宁云霞也准备前往武汉工作。但在学校组织的最后一场招聘会上,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宁云霞的注意,她很快也收到了对方的橄榄枝。研究院所在的常熟市董浜镇是江苏出了名的特色果蔬小镇,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与常熟董浜政府合作,兴建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门用作产学研合作和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基地。

李中奇从小怀有“农场梦”,又不忍与宁云霞分隔两地,也前往应聘,结果心想事成。于是这对小情侣便顺利结伴前往研究院工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田间管理。

在农村长大的李中奇,看着农民辛苦种出来的蔬菜卖不出好价钱甚至烂在地里,以及长期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质量越来越差,他在心里暗暗较劲,“有朝一日做自己的生态农场,种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工作半年后辞职创业,育种推广“黄金小玉米”

工作大半年后,李中奇对当地的玉米新品种、技术推广和生产销售有了初步了解,恰好当地又有一块土地,2017年3月,他从研究院辞职创业。

李中奇研究生就读的方向是防微生物,即“以菌促生、以菌抑菌”,利用作物种植过程中自然界的有益菌种,做成生物肥料,用来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害,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

李中奇想将学校学来的技术理念,与当地特色果蔬种植结合,使用微生物和富硒肥进行农业生产,改变周边农户传统的种植方式。

拿到地之后,仅除草、养地、铺设水肥设施,李中奇就花了大半年。比个头还高的杂草要除,水管、肥料管道要铺,土质不行还要重新翻地建垄。为了节约成本,小夫妻俩就自己忙活。

地里水肥设施老化,水管很细,一遇上淤泥就会堵住,七八月玉米拔节抽穗,哪能经得起这样的一开一停。白天周边农户用水量大,水压不足,李中奇只得在凌晨一两点爬起,套个电筒在头上,手动疏通水管,“贪黑”忙活了一个月。

2017年,玉米成熟的9月,恰逢李中奇到市里考农机证,采摘、装箱、包装,全靠宁云霞一人打理,小个子的她早上4:30就起床,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刚来董浜时,连镰刀和锄头都分不清的她,竟然一天打包了70多箱。

这年丰收的9月,他们创办的常熟市秾韵果蔬专业合作社也成功注册,也收获了第一茬“黄金小玉米”,每亩产量约300斤,通过农旅公司的微商平台,打上了“硕士黄金玉米”的品牌,不到6天就卖了800斤,收益6000多元。

从将信将疑到50多户跟种,平均每亩可增收1500元

白手起家,缺什么工具,就借什么;什么不会,就去学什么。这几年来,李中奇的袋子里集齐了拖拉机证、无人机植保证等多个农技证书,给小麦、玉米、水稻喷洒农药,他就动用无人机;翻地播种时,他又是一位手法娴熟的“拖拉机手”。从拿第一块地,到不断开垦扩容,夫妻俩如今打理的田块,有130亩。

田里主打的“黄金小玉米”,是董浜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李中奇和宁云霞进行生物栽培和育种,不断提纯玉米种,改善玉米口感,同时摸索用微生物有机肥配合标准化生产,制定出一系列栽种、施肥标准。

干得风生水起的小两口,也渐渐得到了农户的信任。见李中奇种出来的玉米产量高、品质好,曾经笑话他不施农药化肥,是个“书呆子硕士”的隔壁农户赵叔,竟然主动跑来向他要种子、要方法,“我想按你的方法,先种个1亩地试试!”

李中奇毫不吝啬地拿来种子,告诉赵叔,微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化肥能减施30%,再种第二茬,就可减50%。

李中奇说,要改变农户的传统种植理念,只能靠示范,农户只有看到能赚钱,才会跟着去种。

“我们一边做玉米的育种,向农民提供优良的种子,推广种植技术,一边帮农民采收,统一销售。”李中奇说,3年前,当地还仅有一户农户将信将疑地种他们育种的玉米,看到第一年的收成不错,其他农户开始纷纷跟种。2018年,有十几户农户跟种,2019年,有26户农户跟种。今年,已经有50多户农户跟种他们育种的黄金小玉米。他们手把手地做给农户看,带着一起干,平均每亩可增收1500元。

如今,硕士小玉米换代升级。据宁云霞介绍,为了更好地打造品牌,他们不仅在玉米种苗上进行了筛选,在育苗、生长、采收的每个环节,都用上了微生物菌剂,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栽培管理上,早春玉米覆膜3层,全部是人工除草,来回3趟,不用除草剂。

2018年年底,小两口还为黄金小玉米注册了新商标“董小棒”。“学一行、干一行,我们希望用现代农业的理念灌溉农田,希望通过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能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李中奇说。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李俊霞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