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散户小手川隆成为股神凭运气还是实力?

金融不创造价值,但为什么充满了魔力?因为它能将财富重新分配,它是普通人最容易改变命运轨道的地方。

杨怀定,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刚刚离开国有企业,偶然从报纸上发现不同地区的国库券价格居然不一样,便开始做倒卖国库券的生意,这在当时人们看来是违法的,没人敢去尝试。后来他又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再后来,他就有了另外一个众人皆知的名字—杨百万。



1992年发行的股票认购证,谁也不愿买,最后硬是以政治任务摊派到单位,每人认购两张才勉强发完。其结果是,几乎所有的首次认购都是中签的,平均100份认购就能赚到五六十万,很多人一夜暴富。等新股认购抽签表在深圳发售的时候,在现场开装卸车的朱焕良看准了时机,拿了上万张认购抽签表,成了亿万富翁。

回过头看,我们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敢于抓住机会,做大家不了解甚至不接受的事,一直坚持做下去。写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动大家一定要去参与到金融市场,关注新事物,多学习实践新事物,相比那些只是羡慕别人,按部就班的人,实现财务自由的几率一定大大增加!


今天我们要说一个极其普通的日本年轻人小手川隆,22岁身无分文,然而29岁时,资产翻了1万倍,达到218亿日元,大致为2亿美元,以至于软银的总裁孙正义赏识他的才华,希望他帮助自己管理资产。那么7年时间,他做了什么让自己金蝉脱壳呢?事情要从JCOM上市说起……


2005年12月8日,当天瑞穗证券发行了一只新股,该公司将原来以“610,000日元卖出一股”的指示误作“1元卖出610,000股”。虽然日本也有单日股价变动幅度的限制,不可能以1日元的价格成交,但是61万股是该公司发行股票总数的42倍,这么大的卖单出现意味着股票完全没有价值,很多不知情的散户被吓懵了,疯狂的割肉离场。

仔细研究过招股书的小手川隆深信,一定是证券公司挂错了单,于是在短短10分钟内,他大胆抢筹,买进7100股,按照原先发行的总股数大约14500股,小手川隆用了不到10分钟成了JCOM的大股东,而瑞穗证券在东京交易所没有强行撤单的情况下,只好自己掏钱反向买回JCOM股票,于是股价很快从跌停拉回到涨停。事实上,当天有不少专业的交易员抓住了这块天上掉下馅饼,而小手川隆成为数不多的牛散户,之后他卖出了1100股止盈,第二天由于交易所的强制清算,剩下的6000股以每股91.2万日元卖出。在这次事件中,小手川隆总共赚了大约20亿日元,成为获利最多的个人投资者。

媒体开始对这位神秘的散户“关怀有加”,这个日本最牛散户是如何用原本不存在的低价股票实现一夜暴富,走向人生巅峰的呢?在江湖间,越来越多的人把他封为“股神”。他,到底是谁?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有关小手川隆更多的细节浮出水面,法律专业毕业,无工作,为人低调,一直在家以炒股谋生,以160万日元起步炒股等等,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此时,大家开始觉得,这只是一次巧合而已。


一次买卖成功,可能是运气好,就像你中了彩票,靠的是运气,真正体现出实力的,还要看能不能在一定时期内保全自己的财富。时间是检验股神的最好标准,2007年8月,日本股市发生股灾,机构损失惨重,散户一地鸡毛,反观小手川隆却全身而退,有业内人士估计,在此期间他获利至少2.6亿日元。值得注意的是,日经平均指数在2000年-2007年期间是下行的走势,从2000年最初的20000点一直跌到2007年的17000点左右。也就是说,小手川隆并不是靠着大盘的走势获得了财富,反而是在下行周期逆势取得收益。凭借着280%的超高收益率,2007年下半年,他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175亿日元。人们才发现,股神果然名不虚传!


那么,小手川隆究竟有什么样的操盘技巧呢?

首先是专注和彻底。对投资必须保持专注,把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贯彻到底。其次,反复实践练习,小手川隆说自己仅仅看过一本入门书,对交易的熟悉完全是反复练习造就的。当然,作为法律专业毕业的他,逻辑分析能力和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能力自然也是一流的。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洗脑广告,30年前,到大街上摆个地摊,轻松就成了万元户,20年前,到沿海城市开一个加工厂,遍地都是钱,10年前,去炒几套房,或者开淘宝店,资产一年翻一番,5年前,开个公众号,广告收入都比普通人的一年工资高,机遇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小手川隆的故事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股票##日本##大话股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