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时节,请到江西吉安来,到高岭宿集赴一场千年银杏之约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对江西的记忆仅限于婺源和庐山,对于广袤的赣中南大地一直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在我的印象中,赣中南大地就像是宣纸上洇开的一团墨渍,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的形态,直至此次高岭宿集之行,才得以一窥门径,将赣中南这个名词落实成一些清晰明了的影像……

大雪节气对于北方来说,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冬日景象,而对于赣中南深山里的高岭宿集来说,秋天才刚刚到来。

高岭宿集是一个深山里的民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西元村高岭组,相传郭子仪的后人经由外乡迁入定居于此,并种下数百棵银杏树,如今这些银杏已长成参天古树,每到大雪节气,金黄色的银杏叶点缀山谷之间,在万千竹林的掩映中,犹如一团团焦黄的火焰。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就在云雾的脚下,一个迤逦展开的小村庄。

通向高岭宿集的山路现在已经被拓宽了,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蜿蜒与陡峭,在接近村庄的地方,道路一再攀升,且只容得下一辆车通行,因此就出现了一条紧依村庄的环路,这边进村,那边出村,道路尽端再无村庄,至此已是大山深处。

银杏的黄,竹叶的绿,青色的瓦,黄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民居,高岭的秋天一定被造物主亲口吻过。

即便是一个不会拍照的人也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因为这是一片被祝福过的土地,你只需要拿出手机,对着眼前美景按下快门,其他的事情都已被造物主安排的妥妥当当,在我游荡于高岭的几天里,络绎而来的游客流连在银杏树下,穿行在石板路上,让这个几近废弃的村庄再次有了生机。

这是一个拥有60多棵银杏树的古村落,400至1200年的古银杏树有25棵,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深处,邂逅一袭古意。

60多棵银杏树并不算多,1200岁的银杏树也不算太老,但是,这些因素汇集于这个海拔1000多米的古村落时,便有了绵长而婉约的古意,随着时日的嬗递,多余的东西已经被荡涤一尽,留下来的无疑是最精粹的部分,在高岭,银杏就像是时间留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能够循着这片景色,快速回到从前。

如今的高岭村已经再度复活,中国三峡集团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建设的高岭宿集民宿项目已经开门迎客。

高岭村是美丽的也是幸运的,高岭宿集的建设让这个古老的村子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扶贫项目的高岭宿集,通过高端民宿的方式留住了乡愁,为这个几近废弃的小村庄创造出新的生命力。

用8个独立的院落,安放被银杏染黄的乡愁。

由于年久失修,高岭村的传统民居大多属于危旧房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已无可能,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高岭宿集8个院落都属于在原有的宅基地上复建,建筑师充分考虑了对原有文脉的延续与传承,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传统民居的样式和色彩,以非常克制的方式介入这片土地,使新旧建筑可以和谐共处、却又浑然天成。

竹林掩映之中,又见炊烟升起。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但是传统的村庄因为缺少工作机会,无法留住年轻人,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为一个个的空心村。高岭宿集的建成让村民再次回归成为可能,民宿提供了采购、管家、厨师、保洁、园丁、司机、导游等工作机会,通过培训使村民可以掌握一技之能,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村庄里又一次升起久违的炊烟,高岭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样本。

低调的轻奢风格

高岭宿集的室内装修选用了具有乡村气息的轻奢风格,不事张扬,和项目的整体定位比较契合,灰褐色的墙面保留了手工处理的痕迹,和建筑外立面形成一种有机的延续,深色的木饰面材料和家具的运用给人沉稳大气的感觉,室内铺设了地暖,并配置了中央空调,这在赣中南的冬天尤为必要。考虑到外墙保温的需求室内开窗面积不算太大,但都拥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每个窗户都如同一个大大的取景框,看出去就是一幅优美的画面。

短暂的高岭之行结束了,我在大雪节气后回到凛冽的北京,当我在书桌前整理这篇文字时,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再次回到娴静婉约的高岭村。

再见吉安,再见高岭宿集。


图文:弥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