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身75年,晚年备受煎熬”:人老了,孤苦无依,是一种折磨

01

随着老龄化不断发展,不婚不育成为了常态,“孤苦无依”这个词,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有家庭的人,很少会感受到“孤苦无依”,除非儿女特别不孝顺。可是,没有家庭的人,就只能时常感觉到“孤苦无依”了。因为无人相伴,本就是一种不幸。

老龄化持续发展,可只要“家庭”还存在,那问题就不大,而老龄化的矛盾也能被缓解。

反之,如果“家庭”不存在,或者这个人并没有家庭,相信养老矛盾就会愈发变得激烈起来。

试想,这代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那他们的晚年,到底会面临怎样的结果呢?

前段时间,看到过一部韩国的纪录片,说的是一些没有家庭的老人,哪怕在房间里面去世,也没有人知道,直到房间飘出了恶臭味,才为人所知。

像这种情况,到底会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呢?其实,一直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只是出现的频率不高,而我们也就不知道罢了。

人老了,最大的悲哀,便是无人可依,无人相伴,最后在晚年的劫难中,唏嘘到老。

02

“我单身一辈子,晚年备受煎熬。”

同行的杨先生,他的中学老师刘大伯已经75岁了,是个彻彻底底的不婚主义者。没办法,人到晚年的他,只能躺养老院去了。

其实,时年40岁的杨先生,也经常去探望刘大伯,每一次都买些礼物给他,希望他能够活得开心快乐一点。

只不过,刘大伯在65岁那年就中风了,只能卧病在床。

记得在那一年,刘大伯在客厅摔了一跤,便感觉到不对劲,立马搀扶着扶手走了下楼,找了隔壁的邻居求救。送到医院的那一刻,刘大伯已经出现了中风的迹象了。

由于刘大伯的门生比较多,所以他就拜托他的学生,把他送到高级点的养老院去。

直到今时今日,刘大伯都只能在养老院里面过日子。可是,他却对生活没有了希望,甚至认为苟活着的人生,毫无意义。

可以说,在刘大伯的身边,已经没有亲人了。他的大哥走了,而大哥的后代跟自己毫无交集。没办法,他只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学生可以信任。

哪怕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除了个别学生来探望,而其它的时间,他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

或许,人老了,晚年孤苦无依,是一场劫难。

03

据杨先生所说,刘大伯在进养老院的时候,便把市中心一套房子卖掉了,直接套钱来养老院生活。

只不过,他的钱再多也没有用,因为他经常躺在床上,也花不了,这就特别悲哀了。

有一次,在杨先生去养老院探望刘大伯的时候,刘大伯跟他说:“人老了,还得看护工的脸色做人,无奈啊。有些时候失禁了,让护工来换尿片,可护工却当没有听见,哪怕来换了,也一脸不屑的模样,甚至小声地在骂我。而且,在洗澡的时候,就跟猪出栏时被人喷水似的,一点尊严也没有。”

听到了刘大伯的话后,杨先生无限唏嘘,只能找到负责照顾刘大伯的护工,塞了她几个红包,希望她能好好地照顾刘大伯。

每当杨先生说到这件事时,都感慨万分,他的老师这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错事,为什么年老了,还要受到如此的折磨呢?

后来,杨先生总结了一点,人到晚年,如果卧病在床了,那就是不幸的开始。如果连儿女都没有,那更是人生的无奈。

虽然说刘大伯有市中心一套房子的钱,可他也花不了。试想,没有人陪伴,而且他卧病在床,哪怕给他一个亿,又有什么用呢?

04

在这里,并不是说单身不好,而是说“晚年孤苦”,是很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有家庭的人,如果他的儿女不孝顺,那他也会面临“晚年孤苦”的结果。没家庭的人,那就更加不用说了,早年很潇洒,中年很自由,晚年却很憋屈。

为什么“晚年孤独”的情况会出现呢?就拿有后代的老人来说,不是养儿防老吗?

其实,在如今这个时代,养儿防老,不过是一句谎言罢了。

像刘大伯这般有钱的中产阶层,都需要过上“孤苦终老”的人生,那我们不妨想想农村里面的老人。

农村的老人,由于他们的子女都进城务工了,所以他们只能成为“留守者”,在日复一日的孤独中老去。

这,究竟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很遗憾地说,暂时没有办法解决。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代替儿女,陪伴在老人的身边。除非以后的人工智能特别先进。

在如今这个“人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年代里面,孤独者的无奈,只有孤独者知道。

无论是单身一辈子的老人也好,还是留守且孤独的老人也罢,他们的晚年,注定不会太好。这,便是现实。

文/舒山有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