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14-(4)哈德良:耶路撒冷方案

第四节 哈德良:耶路撒冷方案

先说说书中开头提到的哈德良与他的小情人安提诺乌斯,这是哈德良比较有名的典故。虽然在古希腊罗马这种同性关系非常普遍,但像哈德良与安提诺乌斯这样感情深厚也不多见,有如亚历山大与赫菲斯提安。哈德良皇帝以喜欢“旅游”出名,他几乎去遍了帝国境内所有行省,所到之处大多留下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性建筑(城门或神庙),即使一个现代旅游爱好者,想走完哈德良的足迹都不易。

(哈德良,摄于大英博物馆)

(安提诺乌斯,大英博物馆)

130年,哈德良带着他的情人安提诺乌斯来到耶路撒冷,哈德良下令将耶路撒冷改造成帝国境内其他罗马城市的样式,即使现在我们依然能见到很多这类城市的遗迹(城门、广场、大道、神庙、剧场、浴场等),并且将耶路撒冷城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本章的大标题)。更为甚者,哈德良还下令废除犹太人已有千年历史的割礼习俗(与上帝的约定),这几乎等于要了犹太人的命。

在耶稣受难的各各他(骷髅地)的地方,哈德良下令建一座朱庇特神庙,在耶稣受难的大石头上,再立一尊阿弗洛狄忒(对应罗马的爱神维纳斯)神像,这倒不是针对犹太人,而是给基督徒们看的(书中说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另外在圣殿山上再竖一尊哈德良骑马像。

布置完这些工作后,哈德良带着小情人就去了埃及,没想到130年10月24日,小情人安提诺乌斯淹死在尼罗河,巧的是,这一天正是埃及人纪念冥神奥西里斯的日子(我们前面介绍过奥西里斯的来历,不知还记得吗?)。悲痛万分的哈德良下令将安提诺乌斯溺亡的地方命名为安提诺波利斯(Antinopolis,现在埃及中部尼罗河东岸的El-Shaikh Ebada),并在帝国境内广建安提诺乌斯裸体雕像。

哈德良这一系列的政策,彻底激怒了犹太人,又一次暴动即将开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