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燕燕(2)一战成名,从少女到契丹军事统帅

热文推荐汉武帝的蓝罂粟之恋

图志推荐图志|学习实验短片

文/陈二虎,素心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者简介】素心,赤峰市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CCTV文化中国》《满州里日报》《赤峰诗词》《喀喇沁时讯》《百柳》《红山晚报》等报刊杂志。在多个微刊平台推出原创作品。诗作收录《世界诗歌文学》《花开的声音》《当代诗歌精选》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二)

《辽史·后妃传》中对承天太后萧燕燕有一段简约而深刻的文字:“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竭其忠;犹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

这是对萧燕燕叱咤风云几十年的评述,其文字的后面隐含着多少良苦用心!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景宗乾亨元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在消灭北汉之后,乘胜兵发幽州,打了契丹人一个措手不及。在幽州被围困的危机时刻,耶律贤竟然萌生放弃幽州的想法。萧燕燕否定了景宗的想法,运筹帷幄、临危不乱、调兵派将,赢得高梁河大捷,使宋军大溃。宋太宗狼狈地乘驴车仓皇逃生,解了幽州之围。

失利固然令人沮丧,然而胜利未必全是惬意。浮燥、轻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均会在胜利的喜悦中悄然滋生……

头脑最热的便是景宗耶律贤。幽州城下的那场酣战让他体会到什么是君主的难堪。遥想当年契丹铁骑天下无敌,驰骋中原,一战而灭后唐,再战而灭后晋。自世宗即位以来,南伐中原就成了昨日黄花。想不到在他的统治下,宋军竟然打到眼皮底下。他要报城下之辱,杀杀宋太宗的锐气,来一番逐鹿问鼎……

原则上,萧燕燕并不反对南伐,但她却反对没有充分准备的南伐,更何况景宗未经战事,军事才能远不及宋太宗,而宋太宗之所以幽州战役最终惨败,其原因就是仓促北上,士气低落,各方面都不够成熟。本来宋军此次出兵是以平北汉为目的,在灭掉北汉后就应该让转战半年之久的将士们得到休整和补充,然而宋太宗既未对北伐幽州作详细的军事布置,又不顾将士们长期作战的疲惫,冒然进兵……

同宋太宗的北上一样,辽景宗南伐也缺乏必要的准备。更为严重的是任命毫无临战经验的燕王韩匡嗣为统帅,韩匡嗣看病内行,打仗可不行。

虽说是帝后联合执政,但萧燕燕也不好否定一国之君的决策,只能设法弥补。她深知:辽宋之争的核心是幽云十六州,辽军以攻为守更好,而尚未走出幽州被围阴影的耶律贤,的确应找回一点面子。为此,她让刚刚痊愈的耶律休哥和连续征战的爱将耶律斜轸等人各率所部从征。临行,又一再告诫切不可轻敌冒进,以免被敌所困。

然而结果却是满城兵败,损失惨重。万余人被歼,数万人被俘,上千匹战马遗失……这令辽景宗怒不可遏,执意要把“弃师鼠窜”的韩匡嗣处以死刑!萧燕燕极力讲情,这位败军之帅才捡了一条命。事实证明,让一个医生,连纸上谈兵都不会的人统兵打仗,哪有不败的呢!

为了给丈夫挽回面子,萧燕燕又为景宗策划了一次南征。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十月十二日,辽景宗与萧燕燕双双驾临南京幽州,一场酣战在即。

十一月初一,天刚蒙蒙亮。萧燕燕就冒着刺骨的寒风站在幽州城南门上极目远眺,心中十分挂念南伐的耶律贤。人在幽州,心早就飞到百里之外的瓦桥关……

十一天前,辽景宗所率领的契丹铁骑威风凛凛,浩浩荡荡驰出开阳门,马不停蹄直逼北宋边境的三关之一——瓦桥关,一场大战已是箭在弦上。此次出征,萧燕燕周密布置,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她指派威震敌胆的耶律休哥为景宗亲征的实际组织者,临行一再叮嘱耶律休哥,并对其约法三章:一,确保圣驾安全,不允许有丝毫闪失;二,见机而动,不可深入敌境;三,取得胜利,不可恋战贪功,只要取得一个战术上的胜仗,便鸣金收兵。

尽管萧燕燕为景宗的这次亲征详细地给予安排,可她对于身处敌前的景宗还是放心不下,牵肠挂肚。战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风云变幻,战场上的变化很难意料,这毕竟是耶律贤第一次出征。

十月三十日,驾临瓦桥关的景宗如神兵天降,指挥如狼似虎的将士把瓦桥关围个水泄不通。守关宋将在第二天的深夜派出一支精兵,缒城而下,夜袭辽营,却被早有提防的辽军杀的大败而归。两天后,北宋的一支援军抵达瓦桥关以东,但由于将士对血战高梁河畔的辽将耶律休哥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冒然进攻,仅仅虚张声势表明援军已经到达。

被围困在关上的守将张师见到援军的旗帜,奋勇率守关将士突围而出,以期里应外合击败辽军。耶律休哥一下识破张师的企图,跃马挺枪驰入敌阵,死死咬住张师,如影随形,令张师无法脱身,被挑于马下,送了小命。军士们见主将送命,争先恐后地退回关上。宋的援军目睹了耶律休哥临阵斩张师的神威后,士气更加低落,不顾将令,丢下被困的瓦桥关里的将士,仓惶逃走……

牢记萧燕燕叮嘱的耶律休哥,杀退了宋军的第二支援军后,乘胜追击,在抵达莫州后,鸣金收兵,给辽景宗在位期间的唯一一次亲征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往期推荐文化丨《诗经》植物志:一株益母草流出了诗经的河流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洪与、姚小红

编辑:邹舟、于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