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诫子书》,为何能成为千古绝唱?因为其有满满的正能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的毕生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今人读来,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成为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诫子书》的中心思想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这封书信,概括了做人治学的道理,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比如:“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