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日常小事中练出孩子的勇气|《勇气》

真正的勇士,是那些看见了恐惧却依然坚持前行的孩子

写在前面的话

让我们先认识下作者,一个特别风趣亲切的老爷爷:

【美】伯纳德·韦伯

他自己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范例,小时候常常搬家,家人为了他的成长,总是确保新家附近有图书馆和戏院。

这位风趣亲切的老爷爷,特别擅长在看似平淡的日常背景中插进不合理的情节,制造出令人错愕的效果。他对童年会经历的一切喜悦、不安与惶恐有深刻的了解,温暖着每一颗学习长大的心灵。

《勇气》这个故事适合2-6岁小盆友,也适合你我这样的大盆友。

“勇气”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每次我对孩子讲:“宝贝,你要勇敢,要有勇气……”时,孩子总是一脸迷茫,不明所以的看着我。她小小的脑袋一定在飞速运转:勇气?什么是勇气?我要怎么做,才算有勇气呢?

这个故事,正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日常小事将“勇气”生动诠释了出来:勇气就是骑自行车不再装辅助轮;是把自己的棒棒糖留下一根等到明天再吃;是勇于尝试不喜欢的蔬菜……

读完这个故事,孩子就明白了,哦,原来,我这样做,是有勇气的表现。

01_

关于“勇气”这个事,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因为,孩子的胆小曾经一度挺困扰我的。

当初给女儿取名“千寻”,就是希望她像宫崎骏先生动画片《千与千寻》里的女主角千寻一样勇敢。可我们家的千寻却更像一只小海龟,小海龟很谨慎,三岁时,到游乐园看见超级大滑梯,其他同龄小伙伴早兴奋地爬上去玩起来了,小海龟不会,她观察良久,又缠着我抱她滑了好几次,熟悉了,才愿意放开胆子自己玩。

我还是有点郁闷,毕竟,每个做父母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孩子勇敢自信不畏怯,像个小小“冒险家”。

于是,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改造,像很多育儿文章里写的那样,通过鼓励,给孩子多一些勇气。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这碗鸡汤没有效果。

面对一个有点风险的攀爬架,就算我在一旁说:“你不用怕,有妈妈保护你,就算掉下来,我也能接住你,你就大胆往上爬吧!”甚至,用上同理心:“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不敢爬,但尝试了几次后,发现其实也没啥可怕的……”

可不论我怎样苦口婆心的劝说,女儿依然会在攀爬架下徘徊好半天。虽然最后还是爬了上去,但这个不爽意的过程,总让我怀疑她缺少勇气。

02_

是韦伯的《勇气》,解决了我的烦恼。

当我与孩子一起读完《勇气》这个故事后,对“勇气”这个词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

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之前,最想告诉大家的:这个故事首先是改变我们,然后才是改变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勇气”的理解其实是有偏差的。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冲在前面的小小“冒险家”,有很多孩子,和我家的小海龟一样谨慎,有时看起来有点畏手畏脚。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比着,不知不觉给这样的孩子贴上了“不勇敢”的标签。

在《勇气》里,有熟悉的场景:

这幅图与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艾琳博士的观点结合在一起,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勇气并不意味着无所畏惧,而是意味着即使当我们面临恐惧,依然坚持完成的决心。一个有勇气的孩子,他并不是不害怕,而是他愿意接受害怕的情绪,学会容忍害怕,没有因为恐惧而停滞不前。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勇气”时,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其实很勇敢。

他们虽然害怕,却愿意去观察、去小心尝试,不会因为别人的鼓励迈出脚步,而是凭借自己的判断来做决定,最终战胜害怕,完成挑战,这个不爽意的过程,反倒体现出了孩子的勇气。

03_

这个故事又将如何影响和改变孩子呢?

首先,这个故事最大的优点,是它描写的各种场景十分贴合孩子的日常,是孩子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那些事儿。

正是如此,孩子读起来才特别有亲切感。你看:

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

勇气,是故意踩人行道的缝隙

勇气,是不开灯就上床睡觉

当孩子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他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勇气”这个抽象的概念呢?一下子就明白了,哦,原来我可以不怕黑、我可以试试不用安全轮……

故事的第二个优点,是赋予了“勇气”更广的角度。

它告诉孩子,不只是挑战风险才算勇敢,还有一些小事,也能体现勇敢的品质。比如:

勇气,是你知道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

勇气,是能够从头开始

勇气,是必要时说声再见

还有很多很多: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下一块到第二天;勇气,是当你看到有人要欺侮你的小弟弟时,你大声的跟他说:最好离我的小弟弟远点;勇气,是晚上的时候,由你负责查看房间里的动静;勇气,是看到美丽的鲜花你很爱它,却不摘下它;勇气,是坐车游览到风景最好的地方时,你却被挤在中间,你把好位置让给别人……

看到这儿,孩子会明白,原来,有很多时候,勇敢的人并不是冲在前面的“冒险家”,而是为了别人、为了更长远的目标选择了隐忍克制的人。因为,忍住诱惑是勇气,帮助他人是勇气,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也是一种勇气。

04_

最后,再送给大家几个儿童心理学家艾琳博士提出的好方法,可以用在日常小事上,练出孩子的勇气:

一、承认孩子的感受

我们常用的鼓励往往是这样的:别害怕,这有什么可担心的!

但这没有效果,孩子听了这样的鼓励,不但不会生出勇气,反而会更害怕。

如果我们换成这样:妈妈知道,你有点害怕,是因为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对吗?效果就会好很多。因为,你的理解,才能真正减轻孩子承受的恐惧的重量。

二、提供信息给孩子

恐惧源自未知。如果你能对孩子害怕的事物进行详细解释,提供给他信息,他就能打消疑虑、战胜恐惧。比如,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一度很害怕消防员,因为他觉得消防员会放火,自从朋友认真给孩子讲解了消防员的作用之后,孩子感觉就好多了。

三、将你的信心传递给孩子

如果你经常给孩子说:这个不能碰!那个太危险,还是我来吧!孩子肯定会养成畏惧的习惯。

当孩子在徘徊、观察,准备尝试的时候,不要去阻止他,也不要去催促他,告诉他:这虽然很难,但我知道你能做到。

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耐心和信心,你会惊喜的发现,孩子有接受到我们传递出来的信心,表现出有勇气的一面。

千寻絮絮叨

说到阅读,我们都知道是件好事。如今,还有哪个父母不重视阅读呢?

可是,浩瀚书海,那么多绘本,你将如何挑选?

有家长说,我按经典来买就好了。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能够成为经典的确有它的优势,但同时,经典也可能代表了某种“过时”。比如,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的故事,今天,你还会给女儿讲一个公主需要等待王子一吻才能醒来的故事吗?你应该更期待,自己的女儿,是能够救赎王子的强者,而不是等待王子救赎的花瓶吧。

有家长说,各种类型我都买一些,放在家里,孩子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重点是培养阅读习惯,而不是看什么。真的是这样吗?我和女儿的亲子共读已经三年半,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阅读,并不是把孩子丢进书堆里那么简单。

信息时代,我们的孩子不缺乏信息,缺的是精挑细选。正如,当您觉得孩子少了点勇气,想找到最合适的绘本给他看,可那么多讲“勇气”的绘本,都买回家吗?或者随便挑一本?

如果你希望绘本给孩子的影响是深刻、高效的,就不得不花时间和心力,去淘出“与时俱进”、真正有效的绘本,并提炼出故事里最深刻的点给孩子。

而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为您做的。

下周荐影预告:

《垫底辣妹》是由日本Film Face制作,东宝发行的影片。该片于2015年5月1日在日本上映,2016年4月14日在国内上映。

这是逃妈和九岁儿子逃逃在美国打造的号,逃妈主写侃育儿,逃逃主讲学英语,关注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