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名校看重的批判性思维,最简单易行方法就是给孩子讲这个故事

换个角度看问题,答案会不一样

说到“批判性思维”,大家应该不陌生,这几年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教育文章里。

这个对任何观点都证伪求真的思维方式,是西方教育的核心,在西方社会,评价一个孩子是不是受过较好的教育训练,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他是否掌握了批判性思维。

我们这一代,很少有“批判式思维”。小时候,父母老师是不容许质疑的权威,敢跳出来说“不”的小朋友经常被打击,慢慢就养成了不敢质疑、懒得质疑的毛病。

现在的小朋友不一样了,我感觉,他们已经具有了一些“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就拿前几天发生在绘本馆的一幕举例——

一个妈妈给小朋友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讲完后她说:“希望你们都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像愚公一样,持之以恒去完成……”

话音一落,几个小朋友就七嘴八舌抢着说:

“像愚公那样挖了几辈子山,山还是庞大无比。为什么要做这种没有成果的傻事呢?”

“对啊,故事里的智叟也不一定就没有意志呀,也许智叟有很轻松就解决愚公问题的好办法呢。”

“难道除了不停的搬,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我们可以用挖挖机啊。”

……

好吧,我们几代人学习并坚信不疑的愚公“挖山”的坚韧意志,就这样被几个“10后”小孩批驳得体无完肤。

孩子们的说法也不见得正确,但他们的勇气和质疑精神还是让我们很感概。我小时候,肯定也听过这故事,应该也有过不同看法,最后要么是没敢说出来,要么就是说出来被“镇压”了。

而正是这些具有质疑批判精神的小人儿,把一场故事会变得生动又有趣。质疑让更多的可能性出现了,大家从狭隘、固化的思维中跳了出来,新的创意层出不穷。批判性思维开启了一道门,门后是对复杂维度的探索,是不同思想碰撞出的闪光点。


不过,看了美国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我就发现:

我们只是比父辈更民主了,不再扮绝对正确的权威,于是我们的孩子有了质疑的勇气,但在有意识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我想,做得不够不是大家不想做,而是“批判性思维”听起来太抽象了,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做。

比如,我刚接触到这个概念时,脑海里第一时间冒出的想法就是:

关于“批判性思维”有太多学术类解释,但作为一个妈妈,我最想知道的只是----

怎么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呢?有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答案是有的。

美国家长和老师最常用的接地气的方法就是:“讲绘本”。

我曾观摩过一次美国小学生的在线课程。

教室里,甘尼斯老师在给同学们讲一本名为《驴小弟变石头》的绘本,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头驴在下雨天捡到了一粒小石头,它对石头说希望雨停下来,雨就真的停了,于是它觉得石头肯定有魔法。当遇到饥饿的狮子时,它就对石头说希望我变成石头,结果驴就真的变成了石头……

故事之后,甘尼斯首先提出了两个简单的问题:

什么是魔法?

大家相信真的有魔法吗?

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

紧接着,甘尼斯又提出了更深入的问题:小驴怎么知道石头有魔法?它又是如何检验的呢?如果两件事同时发生,我们就要认为有因果关系吗?为什么?……

最后,甘尼斯还拿出了一个装着很多奇形怪状小石头的盒子,让同学从中挑选,再在自己选中的石头上画图写上愿望,制作出富有个性的魔法石。

一个简单的故事,经过甘尼斯有意识的引导提问,学生们开始对问题进行因果推理,提出不同的看法,找证据来支撑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次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但像甘尼斯老师这样,用一个简单故事做引导来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对教育者来说还是有点难度。(教育者脑子里至少要预备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如我这样的懒妈就会忍不住冒出一个贪心的念头:有没有现成的,直接就可以训练孩子批判性思维的绘本故事嘛。

还真有这样的绘本。和千寻一起读完《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后,我发现这个故事内容本身就是一次质疑和颠覆,是可以直接用来训练孩子批判性思维,很不错的启蒙教材!

这个“狼版”的三只小猪故事,与孩子们听惯了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完全不同。残暴可怕的狼不见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戴着眼镜、彬彬有礼的狼。它要洗去自己身上的罪名,它说它是被冤枉的,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每个人都知道三只小猪的故事,至少他们认为自己知道。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没人知道这个故事的真相,因为没有人听过我的说法。我不知道“坏蛋大野狼”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但是,那都是错的!

我为老奶奶做蛋糕时得了重感冒,不停打喷嚏,不巧的是我的糖用完了。我就去向邻居小猪借一杯糖,我才敲一下门,那稻草做的门就掉下来了。接着我又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草房子居然倒了,小猪被草堆压死了。

我只好去另一个邻居小猪家借糖,我的鼻子很痒,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好大的喷嚏。没想到,这家伙的房子也倒了,灰尘散开后,我发现这只小猪也死了。

我又走到下一个邻居小猪家,我刚敲门,那只小猪就粗鲁地吼道:“走开!你这只狼,不要再来烦我了!”而且,它还侮辱我的奶奶:“你那个又老又丑的奶奶不是只吃肉吗?吃什么蛋糕?不要骗我啦!”我气极了,所以警察围过来的时候,我正要打破猪小弟的大门。

最后,大野狼气愤地申述:“记者们都认为,一个生病的家伙要借一杯糖,这事听起来一点也不刺激,所以,他们就把事情夸大了、扭曲了。变成了一只大野狼狠狠地吹、吹倒了小猪的房子。从此以后,他们就认定了我是坏蛋大野狼。”

给千寻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就问她:“现在,假设你就是黑猫警长,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呢?大野狼说的可信吗?”

她说她觉得大野狼说的不是真的,理由是大野狼的奶奶应该和大野狼一样,是肉食动物,它们只爱吃小动物,不会吃蛋糕。所以,大野狼说为奶奶做蛋糕,一定是骗人的!

我又问:“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肉食动物就不吃蛋糕呢?”

“还有,狼喜欢吃小兔子、小猪这些动物,是它们的错吗?它们天生就是这样啊,就像你天生喜欢吃冰淇淋一样。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还可以说它是大坏蛋吗?”

……

这场头脑风暴会一直从“大野狼用来证明自己是无辜的证据链到底有没有破绽”讨论到“天生爱吃肉算不算原罪”。最后,我们还是没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相。

这个颠覆旧版的故事,让千寻跳出了固有观念,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理解到了“事实”和“观点”的不同,(观点是一种感觉,无须证明。事实却需要证明真伪。)而区分“事实”和“观点”,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而且,我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尾很有意思,大野狼说那些记者是出于自己的立场,希望报道出来的东西吸人眼球,为报纸带来更多收益,所以才把事情夸大扭曲。

可见,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代表着自己的立场,即便是公共媒体也不例外,只有具备了批判思维的人,才会在大众舆论影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只有这样的人,在面对各种复杂状况时,能保持自己理性的判断和考量。

理解到这点后,会发现,“批判性思维”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过来,其实就是:独立思考与不断质疑的能力。作为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讲绘本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和质疑,这就是对批判性思维最好的启蒙了。

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让他成为一名独立思考者

欢迎关注东西儿童教育,我们是一群行走在中美两地的家长,分享地道的美式教育理念实践,和靠谱的中国育儿实战攻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