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鄠邑区大王镇凿齿村!

丰镐遗子/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睁眼看西安”

丰镐遗子/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归附。儿子夏启建国为“夏”,封有扈氏于“扈(hu)”,史称“扈(hu)邑”。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hu)邑”为“鄠(hu)邑”。秦孝公时期设置“鄠(hu)县”。1964年为了简化生僻字,“鄠县”改为“户县”,2016年底,批复户县撤县设区,富有时代气息的“西户区”没批下来,西安市户县最终变成了人文气息浓厚的“鄠邑区”。

在鄠邑区东北部有一个驰名的古镇,地处108国道和咸户公路交汇处,东与长安区以新河为界,北与咸阳市秦都区毗邻,名叫”大王镇“。说起大王镇那一座有数百年历时的商贸重镇,本地人称:大王店(音译“当王店”)。据史籍记载:元朝至元八年前有王姓兄弟二人在今大王镇开设客店,分居后,其弟向西搬迁,仍设客店,人称兄店为“大王店”,弟店为“小王店”。

《户县志》记载:大王设店于元朝至元元年,清雍正十三年大王店改成大王镇,清代康熙四十五年,知县令筑城门,今天已荡然无存。大王镇政府驻地大王村,以姚、刘、朱、王、赵、杨等为主姓。据传姚姓望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武昭帝姚苌的后裔。

大王镇的东南有个凿齿村,顺着镇东七号路十字(大庞路)一路向南,过梧桐村(本地人叫“梧村”)、兆仑村(本地人叫“笊篱村”zhao lv cun))就到凿齿村。分东西南北四个行政村,坐落大庞路两侧。本地有个大城隍爷叫纪信,原为刘邦大将,是大王镇王守村人,纪信之妻为苍游镇什王村人,所以渭河南岸一带十九村为一社,轮流供奉,本地人叫“接爷”。

小时候在本村看“接爷”,那时候还叫“卓日村”,(本地人叫“卓儿村”)。卓日村什么时候改名凿齿村我不知道。退伍后一直在西安上班,不经常走七号路,有一次到庞光镇化羊庙游玩,回来走大庞路回老家,过了五竹镇,看到路两侧出现四座“凿齿村”,当时还以为把路走错了。

凿齿村村名来源于前秦时期的大文学家习凿齿。原先村中有城堡,门额上还有“习凿齿故里”的匾额。相传五胡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南下攻晋,陷襄阳,请东晋名儒习凿齿和佛门高僧释道安来长安,习凿齿和释道安就寓居本村,习凿齿去世埋葬于此,村子随得名凿齿村。

解放后村民把“凿齿””转音为“卓日”,村名:卓日村,简称卓村。卓村按地理方向分为:卓南村、卓西村、卓东村、卓北村。2006年为了弘扬传承文化,返璞归真又改回凿齿村。分为:凿齿东村、凿齿西村、凿齿南村、凿齿北村 四个行政村。凿齿东村有2个村民小组,村民不过千;凿齿南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以阎姓为主,村民过千;凿齿西村7个村民小组,人口也过千;凿齿北村有3个村民小组,以赵、薛两姓为主,村民不过千;四个村子加一起村民不到4000人。

清乾隆四十二年《户县新志》就有本村记载。清末年凿齿村部分住户迁址村外北侧居住,称“围墙堡”。民国《重修户县志》记载“凿齿东、西、南三社,北社名围墙堡”。至此形成东西南北四村格局。民国二十二年吴继祖《重修户县志》载:“道安与襄阳习凿齿入秦,尝游于户。凿齿村村北有道安寺。”习凿齿墓原在凿齿村西,墓已不存。民国二十六年《户县乡土志》载:“凿齿村有道安寺及习凿齿墓。”今其址已成农田。因习凿齿和释道安入秦后曾寓居于此所以本村最早还叫过习家坡。

习凿齿是东晋湖北襄阳人,世代为荆楚豪族,曾任荥阳太守,后辞官归里,著作有《汉晋春秋》54 卷,书中,上起东汉光武帝,下至西晋晋愍帝,承汉为正统,纵贯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史学上所罕见,其历史和文化影响极其深远。释道安是河北冀州人,12岁出家为僧。习凿齿亦通佛学,力邀著名释道安到襄阳弘法。释道安在襄阳研究佛学15年,成为东晋时期的佛教领袖。

传说习凿齿去见释道安时,远远地便自我介绍说:“四海习凿齿。”释道安则应声道:“弥天释道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是四海皆知的习凿齿;我是天下闻名的释道安。由此可见,两人在当时的知名度。前秦皇帝苻坚也是早就听说过习凿齿和释道安,常说:“襄阳有习凿齿和释道安,两人均是非凡的人物,我想让他们辅佐朕。”符坚攻下襄阳,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称习凿齿和释道安,习凿齿与道安被执送长安。

符坚得此二士非常高兴,向人们说道:“我派出10万之师攻取襄阳,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半人。”手下问:“问什么是一个半人?”苻坚说:“释道安一个人,习凿齿算半个。”原来习凿齿有脚疾,是个瘸子,只有上肢健全,在符坚的眼里仅为“半个人”。

习凿齿听了这话很不高兴,觉得受了嘲弄,索性与好友释道安来到户县居住,其所居之处后代称为“凿齿村”。当时习凿齿在这里养病,道安在两华里开外的地方讲经。两人经常往来,道安所住的地方后来就称为道安寺。 道安寺年久失修多有坍塌,明时重修。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事时寺院遭受兵烫,只有两殿幸存。解放前,道安寺依然以前后两殿为主。

凿齿南村阎家堪称大户望族,古代除了一位郡马爷,三位武进士,两名武举人,还有1名武生源。明朝时期本村阎邦教就在大明南京太医院当御医。清朝时期本村出了有个百年老字号的名医世家。清乾隆五年凿齿村阎辅炽,在户县县城西街,开设广育堂药铺,阎辅炽精于医道,特别是对痧症有独到研究,研制的痧药治病有奇效。历经嘉庆六年、咸丰七年,光绪十年四代掌柜苦心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到民国14年鼎孝接手,民国17年痧药制作改为机器加工,产量大增,畅销西北。,到民国18年痧药参加万国博览会,备受推崇,销量激增,远销京沪,成为风靡一时的金字招牌。

丰镐遗子书文2012年8月20日,整理与2017年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