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22:循礼门老火车站的最后影像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武汉和上海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以及“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而如今,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推进,一栋栋优秀历史建筑被推倒,一片片著名里分(里弄)被夷平,一处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高档楼盘。地产经济正在左右城市的发展。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大汉口的踪迹?

周国献

2017年7月于武汉

即将拆除的循礼门火车站站台(周国献2009年10月6日拍摄,下同)

循礼门火车站建于1916年,原为京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主要用于货运,另有几趟客运慢车在此停靠。京汉铁路贯通初始,汉口市区内设有江岸、大智门、循礼门、玉带门4个车站。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我曾到此车站帮战友办理过几次搬家托运,印象中的循礼门车站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后来市区零担货运陆续转到解放后修建的汉西站。1991年,随着汉口火车站的搬迁,循礼门车站也停止使用。1995年,原铁轨也拆除,并在原铁路线上建设了京汉大道和武汉轻轨。

2005年该块地出让给和记黄埔,但市政府对循礼门火车站的去留问题一直举棋不定,该地块并没有交给和记黄埔,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随着2008年武汉市开挖循礼门地铁站和2009年市政府将该地块交给和记黄埔开发,循礼门车站周边的老房子悉数被拆除。笔者多次路过此地,很想进去拍照,却被保安人员严词拒绝,只能隔着工地围墙远远注目。

2009年10月6日,乘施工方拆除红砖围墙、改砌灰砖围墙之机,笔者终于踏入了这块久违的土地,拍下这组循礼门老火车站的最后尊容,用镜头定格了一份永远无法忘却的纪念。

从东面望去,循礼门站台的雨阳蓬犹如一只受伤的雄鹰,张开着巨大的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在四周夷为平地的施工现场上,循礼门老火车站犹如一座海上孤岛,落寂地伫立在那里,与旁边的轻轨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从南面看,确实有些破败了,站房的门窗残缺不全,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就是曾经熙熙攘攘的、坐落在汉口旧城八个城门之一的清代老车站。

绕到车站东面,墙上“循礼门”三个字依稀可见。从东面望去,站台的雨阳蓬犹如一只受伤的雄鹰,张开着巨大的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站房西墙上的“循礼门”三个字清晰可见

站房东墙加盖的房屋曾经遮住了“循礼门”三字

来到站台上,我抬头望去,突然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站房柱廊式的布局,平行凹槽的爱奥尼克柱式,精美的柱头,带有几分希腊古典建筑的味道,显得从容、大气。硬山式的屋顶,中国传统的红砖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中间两对双柱,两根柱子共用一个柱基,但每根柱子有独立的爱奥尼克柱头;门廊两边的柱子挨着红砖墙,柱基与墙体联成一体。

站房柱廊

站房柱廊的爱奥尼克双柱共用一个柱基

站房柱廊的爱奥尼克双柱柱头

站房柱廊的爱奥尼克双柱和柱头

站房柱廊的爱奥尼克双柱柱头

站房柱廊的爱奥尼克双柱柱头

门廊右侧的爱奥尼克柱

门廊左侧的爱奥尼克柱

门廊左侧的爱奥尼克柱柱头

整个车站只剩下四间站房和大约50米长的雨阳蓬站台,其中一间是老候车室,房间空空荡荡的。老式的红砖墙早已斑驳,颜色却依然鲜艳。门廊窗棂上用大头钉固定的“防火工作,人人有责”标语招贴画还很清晰。

没有了铁路大盖帽的严肃身影,也听不到火车的汽笛和装卸工的喧闹声,老车站显得比以往更加高贵和典雅。

雨阳蓬支架

雨阳蓬支架

门廊窗棂上用大头钉固定的“防火工作,人人有责”标语招贴画还很清晰。

老式的红砖墙早已斑驳,颜色却依然鲜艳。

也许是老天爷的特别恩赐,2009年10月6日的天空特别晴朗,光线超好。上午拍了老车站东面和南面,下午太阳西下时又赶去补拍西面和北面(西面墙上的“循礼门”三个字比东面的完整和清晰)。曾经多次绕着施工工地不得而入的遗憾终于得到了补偿。

我隐隐感到老车站凶多吉少,能记录下这组影像我已心满意足。想她的时候,把照片翻出来看看,带着几分惆怅、几分记挂……

站房东墙

站房西墙

不少有识之士曾经为循礼门老火车站的保护奔走呼号。武汉市文化局文物普查办公室2008年下半年将它定义为“不可移动文物”,要求有关方面“原貌保护”,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发出呼吁。

据《楚天金报》2008年10月14日报道,武汉市文化局2008年10月已报请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申请文物复查;一旦被鉴定为文物,无论文物级别是市级、省级还是国家级,一律不准予拆除。负责该段地铁线设计的武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采访时说,城市建设不会以破坏和拆除历史文物为代价,若循礼门老火车站台被鉴定为文物,绝对不会被拆掉。

站房西墙

站房西墙

站台亭柱上拴着一只狼狗,我素来怕狼狗,远远地躲着它。后来发现这只狼狗并无野性,看上去还有几分忧郁,也许作为老站台的最后主人,它也知道这幢老建筑终难逃脱被拆的命运。来回走了几趟,狼狗默认了我的存在,我干脆蹲在它前面为它立此存照。

我向临时住在这里的工地民工家属打听站台会不会拆除,回答说在等政府的批文,据说快了。但当笔者2009年10月31日再次路过此地时,发现循礼门车站已被拆除,忽然觉得这一刻来得太快了。

站台亭柱上拴着一只狼狗,看上去有几分忧郁,也许作为老站台的最后主人,它也知道这幢老建筑终难逃脱被拆

2009年10月底,武汉市最后一个百年老火车站台——汉口循礼门火车站一夜之间被整体拆除。尽管市文化、规划、房产等部门先后回应“循礼门火车站不属于文化保护单位,也非历史优秀建筑,不受强制保护”,但市民仍表现出了强烈的保护诉求。

2009年11月,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拍得此处地块的和记黄埔地产武汉公司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老火车站的一砖一瓦没有丢,都保存在公司仓库里,今后用于恢复重建……循礼门火车站还会回来的”,才得到市民理解。

遗憾的是,2013年元月,“整旧如旧”后崭新的汉口循礼门火车站(2号线循礼门地铁站)一亮相,记者发现善良的武汉市民还是被骗了——和记黄埔食言,没有“用旧材料恢复重建”(参加2013年1月《长江日报》记者关于该事件的系列报道)。

尽管和记黄埔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答应彻查此事,但最后仍不了了之。早已麻木的广大市民也失去了往日较真的激情。

模仿循礼门老火车站台的循礼门地铁口(周国献2017年9月17日拍摄,下同)

鲜活的例子一再证明,所谓“整旧如旧”、“修旧如旧”、“复旧如旧”等只是开发商恣意拆除优秀老建筑的幌子!

随着京汉铁轨的拆除和老站台的消失,循礼门老火车站的影像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常有人提起,“城市需要现代化带来的便利,也需要一份历史的积淀”。但看着一栋栋老建筑、一片片老街区让位于城市规划,不免有些怅然。过五十年后,人们还认得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如此辉煌的大武汉、大汉口吗?

模仿循礼门老火车站台的循礼门地铁口

风雨飘摇百年的循礼门老火车站,已摇身变为武汉地铁2号线循礼门地铁站的一个出站口。面对崭新靓丽的循礼门火车站房,无语之余,翻出2009年10月拍摄的循礼门老火车站拆毁前的最后影像,在此发布,权作纪念。

【周国献大武汉系列链接】

0、周国献摄影作品集《大武汉》翻书视频

1、大武汉系列之21:武汉有机合成化工厂

2、大武汉系列之20:武汉市无机盐化工厂

3、大武汉系列之19:武汉市无线电二厂

4、大武汉系列之18:武汉铜材厂

5、大武汉系列之17:鹦鹉磁带厂

6、大武汉系列之16:武汉酒厂、黄鹤楼酒厂及其酒缸巨阵

7、大武汉系列之15:武汉市第一针织厂

8、大武汉系列之14:武昌裕华纱厂、武汉国棉四厂

9、大武汉系列之13:武汉申新第四纺纱厂、武汉市国棉三厂

10、大武汉系列之12:武汉锅炉厂

11、大武汉系列之11:武汉重型机床厂

12、大武汉系列之10:武汉汽车齿轮厂

13、大武汉系列之9:江岸火车站、江岸车辆厂和转车楼

14、大武汉系列之8:平和打包厂

15、大武汉系列之7:周恒顺机器厂寻踪

16、大武汉系列之6:从扬子机器厂声名鹊起,到武汉冶炼厂黯然退场,一声叹息

17、大武汉系列之5:武汉国棉一厂续篇——珍贵老照片及布机车间火灾现场

18、大武汉系列之4:武汉国棉一厂

19、大武汉系列之3:汉口隆茂打包厂的最后遗照

20、大武汉系列之2:探访鲜为人知小角落——武昌粤汉码头遗址,上世纪初火车如何渡江

21、大武汉系列之1:消失的影像——汉口交通路

特别声明: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发请注明出处。

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巡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