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吟解词牌丨鹧鸪天

鹧鸪天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

【注】:中:可平可仄,加粗处为韵脚处。

赠人

沧海明珠曾掌中,深杯竟未识雍容。醒时吹蜡东风冷,梦似流云茜影空。

亏久叹,误初逢,几回辗转觅芳踪。人间君已留痕浅,莫与余辉倶化风。


此调名《鹧鸪天》,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上下片各有三平韵。上片末两句,下片两个三字句例用对仗。上篇文章说到浣溪沙(孤吟解词牌丨浣溪沙)与此调其实类似。鹧鸪天其格式也是脱胎于律诗,但又是将律诗颈联摊破而出

而就因为此处的改动,使得该词牌与律诗有了近乎迥异的作法:本该于律诗中“厚稳压篇”的颈联,摊破成了“三,三,七”这种短促回旋的结构,而”三,三“句处又是“句中带对偶”的格式,极似舞者腰身。所以我们作词中,这处“三三”句式,一定要于旋转之中,层层推进。而后连接的七字句则要力量均稳,方不使得由于前句旋转递进造成的篇幅不稳。也正如此上片结尾的对仗句宜清浅淡笔为好。不宜发力过大,过大则如负重跳舞一样,肢体难以协调;下片结句亦不能平铺收尾,而应该“于雅致中见高格”,通俗的讲就是不能过于直接的表达最终的态度,略需“端着姿态”。终而归之,由于细微处的改变,使得鹧鸪天的格式,由律诗的四平八稳,变成“蹈歌旋舞”之情态,其适用的表达的情绪,便是”层层推进,终临爆发又戛然而止“的。

依拙作试看之:

起句“沧海明珠曾掌中,深杯竟未识雍容。”比法而起,以明珠喻人,点出不识美人。、

三四句“醒时候吹蜡东风冷,梦似流云茜影空“,前文提到此处笔法宜清宜淡,所以此处对句我使用了近乎流水对的处理方式,用醒梦之对比淡化触感,而于情节上也是作为追忆式的处理,营造了冲淡的氛围,而又不言尽于此。

下片”亏久叹,误初逢,几回辗转觅芳踪”则是从虚到实的推进,从“茜影空“到”觅芳踪”,又兼之以“三,三“句中的辗转吟叹,旋转中,从虚镜推进到实写。

结句“人间君已留痕浅,莫与余辉倶化风”,这是比较典型的“高富帅”式的作法,不直接作出最后的挽留,而是端住姿态,“化用美人如花隔云端“突出其人的气质,而自会产生“如此美人,不追何其悔“的既定效果。


网间说填词之法者寥寥无几,偶有所说,也未见得其人其作。试想:自己都不会填词,如何教别人填词。所以我就想,写出自己在填词时,对词牌的解析和看法,这样或许能让大家更有裨益一些,对于自己来说, 也是一个整理提高的过程。而在看完文章以后,如果有所疑问,或者偶有创作,都可以留言于此,诸君亦可共同探讨之。

与人与事,俯首即诗。下期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