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特里亚 大夏 吐火罗 大月氏 贵霜:中亚史谜一般的纠缠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壮年,他的帝国不久也分崩离析。他的部将塞疏古一世建立了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疏西王朝,包括伊朗、亚美尼亚、印度的一部分,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北部被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的地区。前329年亚历山大征服此地后,即以此为东方领地的统治中心。塞琉西王朝统治中亚地区的时候,更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原居民是操东伊朗语与斯基泰/塞种接近的民族。公元前256年,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图斯一世(约前256~前248在位)宣告独立,这就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建立。

巴克特里亚钱币

据古希腊《地理志》记载,公元前140年前后,游牧民族Sacae(斯基泰或塞种)四部Asii, Pasiani, Tochari, Sacarauli 联合灭掉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政权。之后张骞出使西域曾到达这里,《史记》援用张骞的叫法称其为大夏。据研究,大夏可能是四部落主要力量Tochari的对译。《地理志》也提及Asii是Tochari的王族,并在占领巴克特里亚首府蓝氏城Bactra过程中战胜了Sacarauli。 一般认为Asii就是中国史书的奄蔡和阿兰,而吐火罗是Tochari的对译。此时起,西方文献称此地为吐火罗斯坦-Tokharistan。 据《史记》记载,“(大夏)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

大月氏最早在我国境内敦煌祁连(东天山)间游牧,先秦称禺知等。冒顿单于时期被匈奴打败西迁伊犁河,楚河流域。后又被乌孙打败,再迁至阿姆河北岸一带,就在这段时间张骞来到大月氏商议联合抗击匈奴,但月氏人在新的土地上安家乐业,已不愿再为故园而战。目前尚不知四部落南向灭亡巴克特里亚是否与受到大月氏的压力有关,但张骞返汉后不久约130BC前后,大月氏南渡阿姆河,攻败大夏诸部,“臣蓄之”。并设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翕候治其地。五翕候应该是原大夏国人,或者大月氏征服前就有。

阿富汗“黄金之丘”出土的金王冠

贵霜(Kushan)就应该来源于四部之Gasiani, 可视为对译,Pasiani是其误拼。后百余年,贵霜翕候丘就却灭其余四翕候,自立为王,国号贵霜。后又灭掉宗主大月氏王,同其后代通过一系列征服建立贵霜帝国。汉朝人仍称其国为大月氏。 Gasiani进入巴克特里亚也曾生活在伊犁河楚河流域,有可能是月氏(禺知)更早时间西迁或认为禺知是Gasiani东迁。这样贵霜,月氏同源,月氏是Gasiani同名异译,可以解释汉朝人到后来三国魏明帝仍称贵霜为大月氏,而贵霜王也无异义等问题,不过目前尚无充足证据。同样龟兹(kusan)、车师、大宛都城贵山、唐昭武九姓何国都城贵霜匿等名称与贵霜同源可信度也很高。

贵霜帝国

了解了这段历史可以知道,希腊·巴克特里亚、大夏(吐火罗斯坦)、大月氏国、贵霜帝国(中后期疆域扩大)代表的是同一地区政治上完全不同的四个历史时期。大夏可以与吐火罗勉强划等号。

我们知道龟兹语是一种在中国发现的古老印欧语系语言,与焉耆语、楼兰语等统称为吐火罗语。吐火罗语是分布最东的印欧语,直抵汉藏语系民族历史核心区但不同于周边塞种民族多说的印欧语系东伊朗语,而更近似古赫梯语、甚至日耳曼语和凯尔特语等西印欧语。最新研究表明大月氏人的语言也属吐火罗语。如果之前大月氏、Gasiani、贵霜的关系得到确认,Gasiani应该就不是纯粹的塞种部落。而真正的吐火罗部落(Tochari)讲伊朗语还是吐火罗语会是有趣的问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