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以前能够吃到鱼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推荐:薛宝钗为什么深知这个连给主子倒水的资格都没有的下等丫鬟?

文/项苏农

(鱻)

【作者简介】项苏农,苏州市人,现在苏州从事律师工作。工作之余爱看闲书,出差之机常逛街市,间或有所感,书诗文自娱。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鲜”还是“鱻”?

黄帝时期的仓颉,在造“鲜”这个字时,认为活鱼的味道就是鲜的味道。

为了能够形象的表达鲜味的具体口感,他对鲜味进行了数字化的描述。在造这个鲜的文字时,他一口气连写了三个鱼字,强调了鲜味和鱼味之间,在数量上的换算关系。只是为了符合汉字是方块字的书写规范,这才恋恋不舍的把本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形,写成了上下结构的“鱻”字。(鱻,xiān,古同“鲜”)

即使今天在中国大陆流行的简体字,包括繁体字,或者台湾人称为正体字,在鲜字的具体写法上,差别不是很大。想想也是,鲜味之。

所以有鲜味,就是有一半是由鱼的味道组成的。

出生于战国时期,被人称作亚圣的孟子孟柯先生,在《孟子•告子上•十》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根据文意“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可知孟子认为鱼是天下第二美味,美就美在鲜的滋味上。

能吃到天下第二美味的鱼,在捕鱼的网具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汉朝的刘安在《淮南子•说山训》中就说过:“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君王想要良材,臣子们就会去毁坏树林;君王想吃鲜鱼,臣子们就会去抽干河谷。

为了能够吃到鱼,就发明了竭泽而渔的捕鱼方法。虽然抽干池塘里的水,是一件浩大工程,但能够捉到鱼吃,也就在所不惜了。

(二)古代吃个鱼,有多难?

鱼因为难以捕捉,所以特别珍贵,因此一般的人,在平时很难有机会吃到鱼的。

《孔子家语•本姓解》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在听说孔子的儿子出生了这件事后,就立即送给孔子一条鲤鱼作为贺礼。孔子为了感激君主赐予他的鲤鱼,也为了纪念这件很是荣光的事情,就为新出生的儿子取名鲤,字伯鱼。

假如在平常的时候,能够吃到一条鱼,就充分说明这个人,在物质生活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等级,至少是发牢骚要发的少一些。

齐国公子孟尝君,将收养的三千门客,按能力大小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给予了三种不同的生活待遇。

被孟尝君收养的冯谖,在开始的时候,一直吃的是下等门客吃的粗茶淡饭,由于整日不见荤腥,嘴里就淡出鸟来了。

于是他就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

孟尝君知道后就说:“让他吃鱼吧,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从此以后,冯谖就开始过起了食有鱼的幸福生活。

没有什么级别或者什么才能的人,平时是吃不到鱼的,所以看见了鱼,就难免会想方设法的偷吃鱼。

孟子在《万章上》就说了一个“校人烹鱼”的故事:

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宰相子产,子产就传唤鱼塘管理者,叫他把这条鱼拿到鱼塘里去放养,谁知这个人却偷偷的把这条鱼吃了。

还欺骗子产说,这条鱼放到水里不久,就鲜蹦活跳了,在水里摇头摆尾的游着游着,就游不见了。原文是:“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因为活鱼很是珍贵,所以鱼死了,即使发臭了,也舍不得扔掉,因为臭鱼还是会有人买回去吃的。

有一个叫鲍鱼之肆的成语,就是说的这件事。

说在卖鲍鱼也就是卖腌渍咸鱼的店里,始终充满着一股腥臭之味,沾染上了去也去不掉。所以就有了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说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说的就是秦始皇死的时候,正是夏天,所以很快的尸体就发臭了。为了隐瞒秦始皇已经死亡的消息,秦二世胡亥就命令在秦始皇生前坐的车上,装载几十斤的鲍鱼,企图用鲍鱼的臭味来混淆秦始皇的尸臭,从而达到密不发丧的目的。

(秦始皇)

既然臭鱼也捡不到,,既然又无钱去买鱼,那就只能自己动手,去河里捉吧。

《二十四孝》中有一孝是卧冰求鲤,说的是晋朝人王祥继母朱氏,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想吃活鲤鱼。他的继子王祥无钱购买,但为了满足继母的心愿,就想下河捕鱼,于是他就解开衣服卧在冰上,想用体温将冰融化的方法去捉鱼。他卧着卧着,冰忽然自行融化,从冰窟窿中跳出来两条鲤鱼,他就将这两条鲤鱼带回家中给继母亲吃。

(卧冰求鲤)

王祥继母朱氏吃鲤鱼没有事,但有个叫崔道枢的人,吃鲤鱼就吃出事来了,害得他在阳间的年寿也减了一半。

唐朝人康骈在其所著的传奇小说集《剧谈录》中,就记录了“崔道枢食井鱼”这个故事。

崔道枢和他的表哥韦氏,将井里捉到一条鲤鱼,偷偷的吃掉了。两天之后,他的表哥得病突然昏死过去了。他在半死不活中,看见自己被人领到一个官府接受审判,他听见一个判官对他说,这条鲤鱼是条雨龙,不是人间凡品,现在却被你们两个人吃掉了,只怕罪责难逃。你今天暂且先回去,与崔道枢一起多做功德之事试试,也许可以多少减轻一些罪过。过十天还要来找你。

崔道枢听了他表哥说的这件事后,心中虽有疑惑,但还不是很相信。谁知刚过了十天,他表哥果然死了,崔道枢这才十分害怕起来。他在晚上睡觉时,也梦到了他表哥去过的那个官府,也梦到了那个判官,还看到了判官手里的判决书,判决书上先是写崔道枢官至三品,寿到八十;后是写所有的官爵全都消除,年寿也削减一半。理由是“崔道枢所害雨龙,事关天府,原之不可。”

崔道枢和他的表哥韦氏,之所以吃鲤鱼吃出事情来,是因为唐代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因此捉鲤鱼、吃鲤鱼,就成为李家皇朝最大的禁忌,违者根据唐朝法律会受到重罚。

因此,鲤鱼在唐朝时是不准你叫鲤鱼的,你得管它叫赤鯶公。

(鲤鱼,唐代叫赤鯶公)

为了能吃到自己心爱的鲈鱼生鱼片,有人不惜辞去官职。

《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说的就是在晋朝时,一个叫做张翰张季鹰的苏州人,在洛阳的官邸里,因为看见刮起了秋风,就思念起家乡吴中的特产,于是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写完以后,把笔一丢,官也不做了,就驾着马车回家乡去了,去吃他朝思暮想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了。

(三)国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渔业

为了能够保证君主吃到鱼,国家还特地设置了一个“校人”职位,专门派人负责管理国家的鱼塘。由此可见,鱼还是很珍贵的,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在一本相传系春秋末年范蠡所著的《养鱼经》,又名《陶朱公养鱼经》的书中,记载了齐威王和范蠡的一段对话:

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

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

齐威王问道:“先生资产超过了千家万户,达到了亿万之多,不知靠的是什么办法做到的?”

范蠡回答:“发家致富有五种生财之道,其中在水里养鱼排在第一位。所谓在水里养鱼,就是挖一个鱼塘养鱼。”

鱼塘养鱼的成本很大,如果出售的话,鱼的售价是非常高的,所以有“养鱼种竹千倍利”的说法。

(四)鱼,成为贵重礼品,送鱼成为行贿的手段

鱼因为珍贵,价格很高,所以还是属于拿得出手的送礼礼品,比孟子晚出生的韩非子,就讲了一个送鱼的故事:

鲁国宰相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他却不接受。他在解释为什么不接人家送的鱼时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那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我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却能够长期自己买鱼吃。(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鱼既然作为一种贵重的礼物,自然就有人拿来送礼,当然也有人拒绝收礼。

汉朝的羊续在南阳当太守时,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看,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汉书•羊续传》。

(羊续悬鱼)

羊续因为有技巧的拒绝收受礼物鱼,被人称赞为“悬鱼太守”,也因此产生了一个羊续悬鱼的典故。

因此在仓颉造字以后的一段漫长漫长的时间里,至少是在唐朝时代,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通过吃活鱼尝鲜味,还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相关阅读:

成语说东周之“爱屋及乌”

历史丨历史上的女人:辗转列国的女歌星

鱼肠剑与烤鱼关联,一个小人物改变了历史,江山从此易主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