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为何自称小中华?

在我国南方有一个和我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的邻国,这个邻国甚至以小中华自居——虽然也像其它邻国一样向我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称臣纳贡,但却先后和宋、元、明、清都发生过战争。按古代东亚的朝贡体制——只有中国君主才能称帝,藩属国君主只能称王,而这个邻国在先中国朝贡时的确是称王,但在其国内却称帝上瘾。这个邻国就是越南,那么越南究竟为什么如此自信满满地要和当时东亚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天朝大国平起平坐呢?

说起“越南”这一国名的由来其实和中国大有渊源——1803年越南阮氏王朝的君主阮福映遣使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这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其实嘉庆皇帝之所以将越南人自己选定的南越国号倒过来改成越南其实大有深意。

原来中国古代在今天的江南、岭南地区生活着古越族,他们分布在今天的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越族内部又分为于越、扬越、瓯越、闽越、南越、骆越等不同支系,合称百越。如今其他越族分支大多已融合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且绝大多数就是融合在了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的血脉基因之中,事实上广东省的简称粤在古汉语中和越就是通用的,而今天的广东显然是以汉族人口居多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因为中原人口的南迁;二则因为当地越族的汉化。古代的南越包括今天的两广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事实上越南当初试图将国名定为南越就暗含着他们认定岭南是其领土的小心思,嘉庆皇帝为杜绝他们这一念头将南越倒过来变成越地之南就是明确告诉越南:从今往后不要再打越地的主意。

那么古越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现代越南有和古越族有什么传承关系?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和中原文明有什么交集?越南历史始于旧石器时代,是百越部族中的骆越后裔。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越南人自己所著的《大越史记》是这样记载的: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在南巡五岭时,娶婺仙女,生泾阳王(越南语:Kinh Dương Vương;名叫禄续,越南语:Lộc Tục)。帝明有意将帝位传给泾阳王,但本身已有长子帝宜,泾阳王“固让其兄”,放弃继承权,帝明便决定由帝宜继位,统治北方,并将泾阳王封到南方,实行统治,国号赤鬼国,以“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为元年。这也是越南相对于其他东南亚邻国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并优越感爆棚的原因——他们一直强调自己和中原文明同为炎黄后裔,尽管历史上越南也像其他藩属国一样对中国称臣朝贡,但其国内史书一直记载道:自古南北各帝一方。越南史籍一贯称中国为北朝,说白了就是认为自己是和中国平起平坐源于同一文明体系下的南北并立的两个王朝。

不过这么自说自话,中原王朝是否认可呢?事实上越南和中国历史上其他藩属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国文明的确是同文同种同根同源,而且在上千年的时间里越南就是中国郡县管治下的领土,而不是藩属国。纵观越南的整个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和中原王朝既交流又对抗的历史,事实上越南史籍所记载的这种交流和对抗的年代之久远可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根据越南的野史传说(注意是越南单方面记载的,而且是野史传说):泾阳王具有“能行水府”的神力,并娶了“洞庭君龙王”的女儿,生貉龙君(越南语:Lạc Long Quân;名叫崇缆,越南语:Sùng Lãm)。其后泾阳王“不知所终”,由貉龙君“代治其国”。在传说中貉龙君 “事神术,变现万端”,拥有法力,并能出入“水府”(水中宫殿),又将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教民耕稼农桑,始有君臣尊卑之等,父子夫妇之伦。”貉龙君“或时归水府”,人民须要帮忙时向他呼唤,就会“龙君即来,其显灵感应,人莫能测”。传说貉龙君娶神农氏帝宜之孙,帝来之女妪姬,两人生下一胞,“胞中开出百卵,一卵生一男,乃取归而养之。不劳乳哺,各自长成。秀丽奇异,智勇俱全,人人畏服,其非常之兆”,“是为百粤之祖”。但由于貉龙君是“龙种,水族之长”,要经常出入“水府”,便与妪姬商量:“吾将五十男归水府,分治各处。五十男从汝居地上,分国而治。登山入水,有事相闻,无得相废。”!妪姬带领五十位儿子居于峰州,推举“雄长者为主”,称号为“雄王”(越南语:Hùng Vương),并使用“文郎”(越南语:Văn Lang)为国号。

还是根据越南的野史传说:中国殷代时雄王因“缺朝觐之礼”,而招来殷王率来袭(又称“殷寇”;而《大越史记全书·外纪·鸿厖纪》则说是“雄王六世”时期的“国内有警”)。正当大军压境时,仙游县(或作武宁县)扶董乡的一位三岁童子自动请缨,带领雄王军队来到殷军阵前,“挥剑前进,官军(雄王军)后从。殷王死阵前”,而童子亦随即“脱衣骑马升天”。其后,雄王尊该名童子为“扶董天王”,立祠拜祭。关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近代越南学者陈仲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中国殷朝入侵的传说“实属谬误”,理由是:“中国殷朝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即今之河南、直隶、山西和陕西地区。而长江一带全是蛮夷之地。从长江至我北越相隔路途甚为遥远。即使时我国有鸿庞氏为王,无疑也不会有什么纪纲可言,无非像芒族的一位郎官而已,因此他与殷朝无任何来往,怎能引起彼此间的战争。而且中国史书也没有任何之处记载此事。因此有什么理由说殷寇就是中国殷朝之人呢?”因此陈仲金将之视作“有一股贼寇称为殷寇”而已。

中国古籍里的越裳氏献白雉于周的说法,亦被越南传说所吸收——据《岭南摭怪》所说:“周成王时雄王命其臣称越裳氏,献白雉于周。”亦即是说当时统治越南的鸿庞氏王朝派出使节,以“越裳氏”之名,入贡于周。据中国的古籍记载:周公认为自己德行不足,于是退回了这次贡物,并赐以重赏,将来使送回。不过现在更多认为越裳氏其实是掸族。据越南古籍《越史略·卷上·国初沿革》所说:中国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尝遣使来谕,碓王拒之。”亦即是说越王勾践有意招揽鸿庞氏的国君,但遭拒绝。所以今日越南民族的直系祖先和勾践的越国虽同属百越分支,但彼此并无统属关系。

公元前257年秦国灭亡古蜀国后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灭文郎国,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是越南古代国家的雏形。据越南史籍记载:瓯雒国都城为古螺城,在今越南河内东英县,其疆域主要包括今越南北部一带,后一度扩张到中国广西、云南部分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州。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份。刘邦灭秦灭项后重新统一华夏,南越国开始向汉朝称臣,成为汉朝治下一个维持半独立地位的割据政权。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

公元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当时叫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战”吴权击败中国南汉,939年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而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独立。北属时期之后的历史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仍未脱离中华文化影响,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后来接受中国北宋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