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老师把运河边上500年的老宅收了!从明朝穿越而来院子变身民宿

点击标题右下红色“关注”,订阅恋上民宿的杨叔[点击 恋上民宿的杨叔 了解详情]

“最有好感的民宿”系列(№010)

「杨叔说」

“民宿”两个字自带温柔的光芒,它不仅仅是旅人旅途中的一处住所,更是旅人体会当地风土人情和生活文化最好的方式。

每一处的民宿,都有着只属于当地的别样味道。

杨叔喜欢民宿,是因为它小众,有不一样的调性,而且每家民宿的设计、场景、情怀都不一样,可以体现主人的文化,融入当地的生活……一草一木似乎都更有人情。

本篇文章2100字左右,阅读全文大约需要10多分钟。欢迎你在文末留下评论。

撰文 摄影 / 杨壮波、张雨谷︱编辑 / 杨壮波︱整理 / 黄兴初、谢云、朱蓓蕾

我对院子,是有情结的。这情结几乎打小开始,年幼时记忆里的院子,有家的味道。

后来我做了设计师,掐着指头算一算:似乎是从90年代末开始,中国花了20多年,把西方的各式建筑风格抄了个遍。

丢失的院落和它承载的故事,成了再也无法焊接的文化碎片。我想,是时候找回院子,以及它的故事了。

——设计界苍老师语

我是苍老师,大多数人喜欢这样叫我。二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后,在一线城市溜达了一圈,最后在无锡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哦哦~可不要误会哦,此苍老师非那个出生在日本东京的AV女演员苍井空。他是设计界的苍老师,本名吕邵苍。

古运河边邂逅500年老宅

去年三月,一次偶然,苍老师发现了无锡南长街上莫宅的院子。吴语中,院子也叫明堂。

清晨的南长街空旷而令人心怡,街边一处空置的老宅大门虚掩,屋顶是椽木和瓦片,脚下是石阶和青苔,墙头石砖上一个“莫”字依稀可见。

苍老师说:“那种历经风雨变迁的美,仿佛是一位老人向我挥手。如果院子也和人一样,有性格,有脾性,有灵魂,那它一定是有厚度的、内敛的、素朴的。”

一见倾心开始,念念不忘。苍老师告诉别人:一进这院子,它的天井、屋檐和墙,全都让他觉得似曾相识。好像院子里的一切都和他曾经的生活有过联系,好像从前就在这里生活过。这或许就是从骨子里渗透的乡愁。

于是,从那天开始,苍老师像是着了魔,逢人便提起这个院子

不光提,还带人看,无锡的,上海的,杭州的,广州的……不论来了哪里的设计师朋友,苍老师都往这里带。

有流连忘返的,有啧啧感叹的,有饱含泪光的,甚至有掏出测量仪的……一般对话都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老苍,你要是不干,我干!”

苍老师可从来没说过不干,只是在等,在想。

这一等就是是389个日夜。同时,苍老师也思考了389个日夜,“我到底要把这老宅做成一个怎样的院子,才对得起这座城,这条河,这条街,还有这老宅。”

在苍老师看来:院子、老宅,本来就是中国人的居身之处。现在钢筋混凝土里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所喜欢的。

如果有机会回到这个院子,回到世世代代的居住空间,只要解决舒适性的问题,大家一定是愿意的。把老宅改造成客栈,就可以让更多人来此体验,在这个空间场景中停留至少24小时以上,找到城市生活中久违的的安静与温度,或茶、或憩、或只是安静的发呆。

采访中,我理解苍老师的这种感觉,那是从骨子里渗透的乡愁。

一直以为设计师是这个时代最敏感的人群,也是这个时代最幸运的一类人。而遇到理想中院子的苍老师,似乎获得了更多的幸运。

设计界苍老师的老宅情缘

2008年,带着团队进入某上市公司的设计院,我成了“空中飞人”,最高峰时,一年的机票开支近20万,按1000元一张机票算,要飞近200个班次。

在传统设计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通常每天都是处在忙忙碌碌中,似乎总有着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这忙着忙着,到了2013年,忽然觉察到之前的生活方式有点不对头。

于是,我毅然决然卸去了原来上市公司的院长职务,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原始股份,和一些励志故事里讲的一样,开始了我的“中老年二次创业”。那时候,心里就想着真正用设计去做点什么。

和大多数设计师走民宿的道儿不同,我反了过来,把设计酒店放在了城市之中。

2016年1月1日,一家名为“陌么”酒店在无锡开业。76间客房,汇聚了十位设计师的创意和灵感,每间房都独具设计风格,让所有客人都耳目一新。

酒店的客人大多是年轻人,我也时常在电梯里,听到“酷毙了”、“帅呆了”、“屌爆了”之类的评价,不少第一次入住的客人都会自拍、朋友圈转发。

陌么酒店

说句老实话,陌么什么都好,它很年轻,汇聚了我许多设计师朋友的想法。

陌么不是单一的,它能让孩子们和大人都爱上。唯一的遗憾是,没有院子。而对于院子,我是无法释怀的。

因为院子里有记忆,有关于中国人的故事。

直到莫宅的出现,一个实现东方生活美学的场景出现在我生命里。

遇见南长街的莫宅,是在陌么开业两个月后。

其实莫宅早就在了,五百多年前就在。古运河水流淌了两千年,莫宅就站在河岸边,看惯了五百年来的船来船往,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布衣,它都不动声色。

沿岸的桨声、灯影、古桥、民居,像是一幅天然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画廓”。

运河途经无锡八十里,沿途风景无数。莫宅,却独此一处。

莫宅门前的南长街,集本土历史文化和当下休闲生活于一体。明清时的古窑、古宅、古街、古桥、古寺、古巷、古码头等历史文化景观集结于此。

不论是远道而来还是常住无锡,都会被这里吸引。每到华灯初上,这里人流涌动。

莫宅的清冷和沉静,找回了我一直以来对院子的期待。

于是,我租下了这间院子,每天都跟不同的朋友们讲我的院子,他们也和我讲他们记忆里的院子——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院子里长大的,小时候爸爸妈妈会把我送到外婆家,外婆家的院子是我们的天堂,游戏玩耍做作业,太阳西下,吃完晚饭,院子里熙熙攘攘开始热闹起来。”

“在那个院子,我第二天就把那首《卜算子》背出来了。”已经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还记得。

绝版地上老宅的前世今生

开凿于2500年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1794公里。

如果沿着近1800公里的大运河由北向南,你可以领略从京津到齐鲁再到吴越不同的风土和人情。而被世人称道的所谓“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指的是大运河流经无锡城区“穿城而过”的一段。在这一段运河的南岸,有一条街伴河而建,名曰“南长街”。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这里是北宋开设的驿道。驿道南连苏州,北接常州,与水驿古运河并行。

鳞次栉比的河码头分布在南长街边,只因这里曾经是丝织业、砖瓦窑的聚集之地,所以,南长街至今都保留着浓郁的江南市井风情。

南长街所烙刻的历史印记众多,从南禅寺到清名桥的运河两岸,明、清时期还曾先后建造过8座牌坊,其中之一——丛桂坊就藏着莫宅的故事。

宋朝年间,吏部侍郎莫延瑛随南宋迁居江南,其八世孙莫可道迁居无锡,任无锡县令。到了明朝成化和弘治年间莫宅里出了两个进士,轰动一时。侄儿莫骢和叔叔莫息先后考中进士登科折桂,于是在古运河边建成“丛桂”坊,以彰显莫氏功业,垂范后人。该坊抗战前因牌坊倾斜,而被拆除,现南长街口所立牌坊上“丛桂留馨”四字则延续了这一段佳话。

莫氏老宅位于古运河边,从二楼窗口就能一眼望到大公桥堍的运河码头,该码头正对着接官弄,历代无锡及第进士都由此上岸回乡。康熙四十五年无锡学子施云锦高中状元后衣锦还乡,从古运河码头上岸,长街一时锣鼓齐鸣人声鼎沸。

年方二八深藏闺阁的莫家大小姐上楼从窗内张望,就在状元下船登岸时,莫家小姐与状元郎四目相接,莫家小姐为状元不凡气度所动,而状元郎则为莫家小姐的美貌而倾心,两人暗生情愫。施云锦过目难忘,日思夜想。莫氏小姐也暗许芳心却羞与人道。一月又余,朝廷一纸令下,状元郎即将前往陕西任官。启程前夜,状元亲赴长街莫宅门下提亲,莫家长辈应允。又两年,施云锦回乡将莫氏小姐娶过门。

古运河水流淌了两千年,莫宅偏安于河岸一隅,看惯了五百年来的船来船往,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布衣,它都不动声色。运河途径无锡八十里,沿途风景无数,莫宅却独此一处。

历经了多次修葺,莫宅却沉寂了多年。直到一个清晨,它进入了设计师的视线。寓居无锡的设计大师吕邵苍仿佛拨开了尘土寻到至宝一般,发现了这座沉睡的老宅。走进宅门,和江南传统民居一样,一个院子就掩映在宅子中心。

修旧如旧院子里装着乡愁

苍老师说:我应当还原它原来的功能,让更多人回到这个有着500年历史的院子,因此,修旧如旧成为莫宅改造的第一准则。

改造成客栈后的院子取名云隐东方·莫宅。

从南长街边步入,首先是大堂,在大堂之后有一方天井,天井里有“方塘半亩”,天气晴好则天光云影共徘徊,阴雨天则水珠如珠帘般从四周屋檐垂下落入塘中。

修旧如旧,莫宅保留了岁月洗礼的雕栏玉砌。在空间布局上还原古人的建筑节奏,疏密相宜,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走过方塘后的丛桂书房就可以步入院子——南山竹庐。食可以无肉,居不可无竹。院子是整个莫宅的宅心所在,在这个院子中,有竹有石,见天见水。既能回味儿时的院落生活,又能体验自在的野趣。身处院中,就像回到心中的桃源。

在居停功能上也回到中国人的生活本源,居、习、餐、饮、会、集,一切都围绕院子展开。21间客房每一间都独具一格,以无锡本地的文化名胜来命名,如鼋渚春涛、云林逸风、二泉印月。一推开窗,走上露台,映入眼前的就是院子。近听水声潺潺,远闻竹林逸风,客房和院子融为一体。

在院子另一边的社群活动公共空间被命名为“如是我闻”。全年80场云隐学堂主题活动将在此进行,有诗情画意,有焚香品茶,有抚琴煮酒,有传道解惑。云隐东方不仅是旅客栖居的场所,更是一个连接人们日常一切美好的社群空间。

偏于一角的文创雅集为来往游客的集趣雅兴留下一方空间,这里有出自大师之手的在地工艺品如紫砂、泥塑,也有人文艺术;有各类茶品茶具,也有本土特产美食……

在空间布局上,还原古人的建筑节奏,厅、堂、廊、井错落有致,疏密相宜,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在院子功能上,也回到中国人的生活本源,居、习、餐、饮、会、集,一切生活都围绕院子展开。

500年前的中国人是这样,当下的中国人也该是这样。

21间客房,每一间都独具一格。

客房和院子融为一体,身处院中,就像回到小时候,回到心中的桃花源。

莫宅是出过两位进士的院子,它离不开诗书,像自古中国人都离不开诗书一样。所以,改造后的云隐东方,要有从桂书房。这是一个倡导共享理念的阅读空间,住客不仅可以在这里阅读,还能把自己爱的书和别人分享。

文创雅集是酒店具有独立门面的文创商店,为来往游客的集趣雅兴留下一方空间。

这里有出自大师之手的在地6工艺品,如紫砂、泥塑,也有人文艺术,有各类茶品茶具,也有本土特产美食……

社群活动的公共空间,被命名为“如是我闻”。

全年80场云隐学堂主题活动将在此进行,有诗情画意,有焚香品茶,有抚琴煮酒,有传道解惑。

莫宅的院子,云隐东方的院子,不止是让人停留一晚,更想让每个人在这个空间场景中,找到城市生活中久违的的静谧与温度,或茶、或憩、或只是安静的发呆。

这一方中国院子,意味着自在生活。

现在在云隐东方·莫宅不仅配备了无锡知名的大厨,每天还可预订美味的菜肴。

莫宅有酒,有茶,有院子,你只要带上故事就好。

云隐东方·莫宅:

☛客栈地址:无锡市南长街418(近清名桥)

☛开业年份:2018年1月

☛适合人群:公司团建,个人度假,周末自驾,吃货,性情中人等

☛配套服务:提供团建,朋友聚会,下午茶,中餐等

☛酒店亮点:有温度的设计型酒店,有趣好玩的店里小伙伴,有故事的男主人等

☛入住留意:南长街为步行街,酒店离地铁站约1.4公里。自驾前往可直接停泊酒店附近停车场。

(部分文章配图:由东方云隐·莫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或者商量稿费支付。谢谢!)

往期《恋上民宿的杨叔》文章推荐,点击阅读>>>>

法王赐名的酒店每一处都是经典

住黄山泊舍,体验古老徽派文化

安顿云林的简化生活你不可错过

住进瓦蓝,走进走出你都会喜欢

诗莉莉泛蜜月,这里有诗有远方

暂时脱离红尘,来一场禅修之旅

大理这家客栈面朝洱海背靠苍山

约三二好友下次我会再来鸣珂里

在宜兴绿缘山庄相遇是一种缘分

杨叔求关注:颜值越高越需要你的关注、点赞和文末留言……你的关注(点赞、文末留言)就是我继续写好民宿(客栈)的动力!如果可以,你带上钱,我带上你,说走就走,一起去体验最有好感的民宿!~么么哒,

▼「About 杨叔」

杨叔,是一群热衷于体验与分享的旅人代表,总是行走在路上,帮你搜寻最美的民宿,收集民宿和民宿主人的故事。

世界很大,民宿很多,故事很长。慢慢走,静静看,停下来,住进去,睡上床。一处民宿,很多故事。

严选100家最有好感的民宿,免费在今日头条《恋上民宿的杨叔》发表!注意,一定要是游客最有好感的民宿,否则,就是付钱给杨叔也不给发表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