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为什么要打七年?关键是这个猪队友太坑

作者:我方团队书剑为酒

明代战争无数,但要论其中见证了明军强悍战斗力的战争,那必须有万历朝鲜战争。

在这场历时七年的惨烈血战里,人数少的多的明军血战近二十万日本“战国精英”,却经常以少敌多狠打,几乎是摁着日军水陆轮番痛击,最终在白浪滔滔的露梁海面上,将数万日本精锐彻底埋葬在怒涛中。其震撼东北亚的强大战力,正如战争期间朝鲜大臣们心悦诚服的歌颂:战胜之速,为前史所未有也!

但奇怪的是,既然战斗场面如此一边倒,明军的战斗表现如此可圈可点,那为什么这场几乎把整个朝鲜打成残渣的战争,却要苦苦拉锯七年才分出胜负?“战胜之速”的明军,为什么就不能速战速决,迅速将日本人彻底消灭?

其实,这话要是问参战的明军部队,肯定要问出一肚子苦水:不是我军不能打,实在是猪队友太坑爹。不信?看过下面这些事,就一定知道有多坑!

1、 伤不起的“猪队友”

1592年,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不顾群臣反对,悍然出兵朝鲜。4月14日,15万日军从釜山登陆,18天后王都汉城沦陷,日军的进军速度堪比二战时的德军,创造了冷兵器史上的奇迹。

朝鲜国王李昖一看大事不好,立刻带着文武百官掉头就跑,一口气跑到了鸭绿江边,派大臣去北京求救。

▲日军势如破竹

明朝听到朝鲜沦陷的消息惊呆了:“这不可能啊,前段时间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亡国了?好歹朝鲜也有三千里的战略纵深,一个月不到就崩溃了?”

朝鲜使臣回答说:“千真万确,现在我们大王就在鸭绿江边,非常危险,请求明朝收留,并且派兵支援。”

万历皇帝听闻此事后,只说了两个字:“出兵。”神宗皇帝虽然平时不上朝,但对于事态的严重性还是清楚的,如果在朝鲜挡不住日本人,日本人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就会是北京。

既然皇帝都下令了,兵部的大臣就去找朝鲜人询问军情,准备出兵:“日本人有多少兵马?现在军至何处?”

朝鲜大臣不好意思地答道:“目前国内三都沦陷,八道瓦解,前方战况我们一无所知,但倭寇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大明天兵一到,即刻剿灭。”

看着朝鲜人真诚的面孔,明朝兵部的大臣感觉他们遇到了一群白痴,一问三不知,就知道拍马屁。算了,还是靠自己,先派一支5000人的小股部队入朝探探情况吧。

2、 遇到朝鲜“带路党”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援朝的军费怎么办呢?

朝鲜不但一分钱拿不出来,国王李昖还请求大明皇帝恩赐一些财物,能让他养活自己的流亡政府。

谁叫大明是天朝上国呢?万历皇帝被迫赏赐了李昖两万两白银,明军的军费也由自己承担。可还有粮食的问题,从内地往朝鲜运粮实在不方便,如果朝鲜的官员能配合明军在当地募粮以供军用,就能节省一大半的开支。

朝鲜官员再次表示,我们对朝鲜国内已完全失控,粮食问题只能配合,不能担保。

▲明军围攻日军倭城

明军就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让游击将军史儒率领先头部队2000人入朝。

配合明军的朝鲜大臣这时干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军队的指挥权。史儒觉得朝鲜人疯了,严厉驳斥了他们的无理要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鲜大臣开始不停催促明军进军解放平壤,史儒忍无可忍与他们争吵了起来:“你们到底懂不懂军事?不懂就闭嘴,靠着2000人能打下平壤吗?”

朝鲜大臣冷嘲热讽地答道:“平壤城就1000日军都不敢打,胆小。”

▲日军平壤守将小西行长

7月,副总兵祖承训率领2000多人抵达前线,明军共计5000多人。这下朝鲜人更来劲了:“快去解放平壤!”

史儒和祖承训一商量,明军5倍于平壤城内的日本守军,应该能轻松解决战斗。谁料进入平壤城后,明军遭到了大批日军的埋伏,被杀的大败而归。

气得祖承训破口大骂:“你们朝鲜人是间谍吧!平壤城中至少有一万日军!故意把我们往沟里带!”

3、 死在朝鲜箭下的明军

首战败北的明军算是知道了朝鲜的水有多深,紧急从国内调来了5万援军,准备正式与日军一决高下。

主将李如松前来找朝鲜官员询问粮草情况,朝鲜户部官员说,目前能筹得军粮5万石,马豆3万石。

▲明军中的神机营

李如松听完差点晕过去,明军拥有战马26000匹,一个月就能吃完3万石马豆,剩下的日子你让我的骑兵扛着马打仗?暴脾气的李如松将朝鲜来使绑在柱子上结结实实打了一顿。看来还是要靠自己从祖国运粮,斗志正盛的明军就这样被耽误了战机。

在明军光复平壤后,李如松去清点战场,发现战死的明军中有不少人中了箭,问题是日军不用弓箭,只用火枪,那么这箭是谁射的?李如松的判断是自己的盟军朝鲜人从背后射的,吓得朝鲜将军立刻下跪辩解道:“这肯定是城中投靠日军的朝奸干的!”

李如松看着跪在地上的朝鲜将军感觉又好气又好笑,没想到自己的盟军竟然是一群敌我不分的“战五渣”。

4、 朝鲜人的窝里斗

这里不得不提朝鲜的海军名将李舜臣,此公在绝境中,以一己之力多次大败日本海军,搞得日本后勤补给鸡犬不宁,战争变得难以为继。可谓朝鲜之役中朝方唯一可堪大任的将星。

朝鲜人窝里斗的本领可能是全世界最强的,刚刚与日本议和停战,就有人诬告李舜臣谋反,朝鲜国王李昖盛怒之下把他打入大牢。

▲擅长窝里斗的朝鲜大臣

没想到对议和条件不满的丰臣秀吉再次发动了侵略,14万日军铺天盖地而来。

国难思良将,没有李舜臣的朝鲜海军接连遭遇重创,仅存的一点家底都被庸臣败光,国王李昖这才下令将李舜臣释放,以小兵的身份戴罪立功。

或许李舜臣看透了腐败的朝鲜朝廷,知道就算胜利后自己还是会被奸臣害死,他选择了在最后的露梁海战中以身殉国,完成了对日军的最后一击。

▲李舜臣

值得一提的是李舜臣是朝军中为数不多能与明军打配合的将领,尤其与大明海军大将邓子龙的关系特别好,还写过诗文赠与对方。

5、 惩前毖后

纵观整场“朝鲜之役”,明军一直是正面战场的主力,面对三倍于己的敌军,稳扎稳打,进退得当。

日军表现亦可圈可点,在装备上,他们配备了最新式的火器,给明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于明军交战中,虽常有失败,但都没有伤其根本,后期更是建造坚城,避免于明军决战,打得有板有眼。

▲万历帝、朝鲜国王李昖、日本关白丰臣秀吉

而主场作战的朝鲜则令人大跌眼镜,除了与明军争夺军权外,还谎报军情,不顾实际,一味催促明军开战。朝鲜军队在与明军联合作战时,训练极差,误伤友军的事情比比皆是,往往战斗还没开始,怕死的朝鲜士兵就逃跑了。但对待功臣毫不手软,充分发挥窝里斗传统,至死方休。

在三方的角力下,原本清晰的战局陷入了僵局,活活拖延了七年之久,不求朝鲜人帮忙,只要别添乱,说不定这场战争会早点结束。

中国古代四大坑爹“名将”,谁是破坏力最大的一个?

精兵强将的北宋为何总吃败仗?看过这些你就明白了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