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报“大东北”披露:解放战争时期通化省委书记吴溉之的峥嵘岁月

​1946年2月,吴溉之任通化省委书记兼东北军政大学副政委。

​1948年,东北军政大学学员向校首长敬献锦旗,吴溉之(中)。

​1938年延安,毛泽东与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合影,吴溉之(二排左六)。

通化地处长白山南麓,地理位置重要,日伪统治时期这里建有兵工厂、飞机场、军械仓库、银行、货币印刷厂、医院等设施。1945年12月2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通化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方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员,吴溉之任政委。后方司令部所辖单位有总后勤部、供给部、卫生部、军工部、兵站部、东北银行以及炮兵学校、航空大队和通化支队等。

1946年2月10日,东北局为统一通化大后方建设,统一通化党政军民之领导,将通化分省委改为通化省委,吴溉之任书记;将后方司令部改为通化省保安司令部,吴溉之兼任政治委员,同时兼任军政大学副政委、还兼任航空总队政委。

吴溉之从1945年11月初至1946年5月在通化工作的半年时间,领导通化大后方党政军民开展了建军、建政、建党、剿匪、锄奸、反特、清算、伸冤等工作;部署了以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和分配土地为中心的工农运动。认真贯彻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采取各种形式,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出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才能。

今年是吴溉之诞辰120周年。

日前,记者采访了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金萍、征研一科科长马会凤。

周密部署安排 平定武装暴乱

杜金萍告诉记者,吴溉之到通化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坚决果断地平定了通化“二·三”反革命武装暴乱……在吴溉之到达通化之前,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武装部队和辽东军区通化支队已经进行了剿匪,接收了伪政权,建立起通化专员公署和通化县市民主政府,为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但是,动乱的危险依然潜伏着。

光复前,通化市是日伪省会和日本投降前夕的关东军司令部驻地。日伪残酷统治14年,反动势力盘根错节;光复时,日本关东军云集通化,居住在通化的日本人增加了1倍,达1.6万人。不甘失败的日本法西斯分子与汉奸、国民党特务相勾结,暗中活动,宪警土匪武装猖獗;真假国民党打出各种招牌欺骗人民,破坏国共和谈协定,这些敌人接二连三地制造反革命事件。吴溉之凭着几十年对敌斗争的丰富经验,当机立断,主持省委会几次研究决定,搜捕了一批日本法西斯战犯,同时按照党的政策赈济了有困难的日本居留民,留用了一批有专业技术的日本人。在省委领导下,充分发挥了通化专员公署和通化市县民主政府的职能作用;成立了公安机构,派出武装部队深入各地剿匪,整顿了社会秩序,城乡人民生活日趋安定。

但是,1946年2月2日,吴溉之政委得到消息,以孙耕尧为首的通化国民党党部和以日本关东军125师团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为首的日本军人,以推翻共产党在通化建立的民主政权为目的,组织暗藏在通化市区的3000多名日本关东军为骨干,并联络市区外匪特日部队,密谋发动暴乱,总人数达1.2万多人。而当时主力部队由朱瑞司令带领在山区剿匪,市内仅有3个连500多人的兵力,形势严峻。吴溉之随即下达紧急命令,进入战备状态,并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通化支队参谋长茹夫一带领30余名警卫战士,包围了暴乱指挥中心,活捉了孙耕尧等首要分子。通知各部队、机关,一方面布置兵力,一方面逮捕内应分子,抢先占领主要高地。调动通化支队,后方司令部及炮兵学校精锐连队作机动部队,待机消灭集结的敌人,其他各部门则坚守驻地。待拂晓时全部出击,彻底消灭敌人。

1946年2月3日凌晨4时,通化山城的电灯突然闪灭三次后,全城一片漆黑,由蒋日勾结的反革命武装暴乱开始。暴乱以数千名原日本关东军士兵组成的突击队为骨干,他们手持战刀、斧头、枪支扑向通化支队司令部、通化专员公署、市公安局、飞机场、红十字医院等重要目标,全市枪声、爆炸声、喊声响成一片。在党政军民全力反击下,战局很快由防守变为主动出击。吴溉之、刘西元发出反攻命令后,通化支队、专署警卫连、工人自卫队、朝鲜义勇军等各部,从四面八方冲出阵地杀向敌群。敌人四处逃窜,溃不成军。仅两个小时,就平定了蒋日精心策划的反革命暴乱,此次战役毙暴乱分子1000余人,俘虏3000余人。3月9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通栏大标题刊登了《辽宁国民党内法西斯反动派勾结敌寇举行通化暴动,人民武装予以镇压,两小时悉数扑灭》的新华社电文,10日又刊发了短评,揭露国民党策划暴乱的罪行。

“平定‘二·三’反革命暴乱,粉碎了蒋日妄图颠覆共产党长白山根据地的阴谋,为党中央、东北局在通化建立第一个军事大后方扫清了障碍。”杜金萍介绍说。

加强军队建设 创办军事院校

吴溉之任通化省委书记期间的第二件大事,是加强军事院校和人民军队的建设,迅速剿灭土匪,在南满创建和巩固长白山区革命根据地。1946年,通化分省委改为通化省委,下辖通化、辑安、柳河、临江、长白、抚松、浑江、金川等八个县。并将原后方司令部改为通化保安司令部,原通化支队改为杨靖宇支队,朝鲜义勇军改为李红光支队,统辖于保安司令部。关于学校建设方面,原抗大总校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军政大学,林彪兼校长,彭真兼政治委员,何长工、朱瑞任副校长,吴溉之兼任副政治委员,徐文烈任政治部主任。军政大学下设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航空学校。

2月19日,为纪念先烈,隆重集会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杨靖宇支队和李红光支队。吴溉之发表题为《继承杨李二将军伟大精神,为着东北和民主奋斗到底》的讲话,阐明成立两支队的重要意义。3月1日,由吴溉之、何长工、朱瑞、常乾坤主持成立了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航校的诞生,揭开了我党我军航空事业发展史崭新的篇章,成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成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吴溉之主持省委工作后,即于1946年2月21日发出《关于剿匪工作的政治指示》,指出全区大股土匪带有政治背景,在各地扰乱治安、交通,破坏我群众工作,要求党政军民统一指挥,一致行动,在青纱帐未起之前把土匪全部肃清。指示下达后,通化保安司令部之杨靖宇支队、李红光支队以及各县区人民武装积极出兵,在临江、抚松等地消灭土匪数股。特别是在安图县境内,一举歼灭土匪350余人,遂解放安图县城松江镇。在围剿和宽大政策感召下,靖宇县4股土匪200余人,全部放下武器归降。5月12日,省委又发出《关于发展群众武装和剿匪防匪工作的指示》,指出“要广泛组织自卫队,建立坚强的自卫团,是发动群众的首要任务之一”。通化地区各县、区、村,迅速组建起防匪自卫的群众武装队伍,致使土匪无藏身之地。马会凤告诉记者,由于吴溉之和省委重视剿匪,措施得力,因而在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之前已基本根除匪患,为进一步发动群众支援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建立民主政权 完善领导机构

吴溉之主持通化省委工作的第三件大事,就是加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完善党政领导机构。1946年3月6日,通化县市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通化市各界人民代表深入学习共产党的政策,了解人民军队的性质。省委书记吴溉之在会议期间以《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为题目,作长达1.2万字的政治报告。他讲道:“我们党在哪里,民主势力就到哪里,民主政权也就在那里建立起来了。今天的中国,也只有我们党领导的地区,民主政权才建设起来,而且做得很好。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民主政府欣欣向荣,就是铁的证据。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求民族解放,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事实。我们党领导的地区之所以能建立民主政权,获得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不单单是靠我们的党,而且也要靠工人农民及各阶层的民主人士共同奋斗才能得到。我们党来到通化,已经给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还未完全做好,可是我们有一个心,就是一心为老百姓做事;一个努力,就是努力把老百姓的事做好。为了这些,我们就是流血牺性也是在所不惜的”。当讲到优秀的中华儿女、革命干部和战士在与敌人搏斗中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会场空气立刻肃穆起来,很多代表也为之流下热泪。代表们被共产党人为人民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他的讲话,抓住了新解放区人民的心理,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很受代表们的欢迎,会场上不时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辑安(今集安市)、柳河等县也都召开了县人民代表大会,省委派出负责干部去指导选举工作。因此,各县市人民代表大会都正确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获得圆满成功,选举了正副县市长,成立了参议会,体现了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

加强党的建设 夯实革命根基

吴溉之主持省委工作的第四件大事,就是深入开展群众运动,加强党建工作。

1946年3月4日,中共通化省委发出《关于发展党的指示》,指出:“为了使我党在群众中生根,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急需在放手发动群众运动中大量发展党员。发展的对象应当是工人、贫苦农民、模范战士和进步知识分子。”还指明东北的情况是处于急需大量发展党员的时期,要求新党员的后补期就要与新党章(草案)规定的有所不同。所以,在坚持新党章规定基本原则的同时,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新的补充规定,体现了省委在建党工作中执行党章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吴溉之主持的通化省委,于1946年上半年在通化驻军和地方上发展了一大批新党员;使许多基层单位建立起了党的组织;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与群众之间建立起了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使我们党在工人、农民中间扎下了根。

1946年5月,吴溉之离开通化,担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政委,为党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马会凤介绍说,全国解放后,吴溉之同志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书记,他团结党内外人士一道工作,为建设我国法律工作队伍,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作出了贡献。1956年,他出席了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并在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检察委员会常委,在党的监察工作中,为严肃党的纪律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还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务员会委员。1968年7月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0岁。

吴溉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对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缅怀吴溉之,同时也让我们铭记那段峥嵘岁月。

专家简介:杜金萍,女,出生于1967年3月,黑龙江省双鸭山人,曾任通化市二道江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通化市二道江区副区长,现任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马会凤,女,出生于1972年10月,吉林省通化人,现任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一科科长,从事地方党史研究工作20余年,参与《通化百年》《中共通化历史》《解放战争时期的通化》等编写。

参考资料:《通化百年》《通化党史人物》。

(本版图片由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记者 毕玮琳 李铭

编辑 马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