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就应该是天然不受待见的存在

在三大类金融产品当中,在当下的中国,保险是最不受待见的一种。

(1)银行

人们会天然的首先选择银行、信任银行,这跟银行的业务是处理货币交换的功能有关系。因为货币本身是一种价值交换的媒介,而银行天然是用来保存这种媒介,所以不得不使用银行。

这也与遍布各处的银行网点有直接的关系,人们从心理上就会习惯性地接受,虽然服务可能是虚拟的但网点的真实存在会带来信任感。也就是说选择银行是本质需要,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与惯性。所以这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2)投资

那投资呢,虽然投资不一定带来收益,甚至会是大幅的亏损,但人们一直趋之若鹜,比如中国的股市。

这与人性当中追求刺激,追求波动性有关系,就像你知道赌场里最终必然赚钱的是赌场老板(这是根据凯利公式推导而得出的确定结论),但赚钱的人永远想赚得更多,而输钱的想再赢回来。

不过好消息是,在投资市场里不能完全地与赌博等同,所以才会有投资大师如巴菲特,如达里奥。但就像你获得收入需要付出劳动去做交换,甚至是需要比竞争者更多的劳动,投资大家的背后要付出的难以直接衡量。

在投资市场里,要基于短期情况对长期发展做预测,短期情况的分析是确定性事件,但长期的发展却是概率性事件。 前一部分需要的是理性分析,后一部分只有寄望于老天开眼,只是谁也不能老把眼睁着,也都要一眨一眨的,神仙也不例外。

投资也像在婚前看准一个男人,分析他未来会成为潜力股,但是也难免在以后变渣男。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前的判断就不重要,女人不能随便找一个男人结婚,婚后却抱怨天下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更理性的做法是自己选择的不后悔,要么继续坚持等待回心转意,要么是及时止损走向新的爱情。

投资市场看白了也就是这个道理了,要想玩得先有本事,不过即使你有再大的本事,也要具备输得起的能力。

千万不要做一个亡命赌徒,虽然现状是即使你什么都做了,也可能是跟赌徒一样的命运。

也就是说投资的内核是需要付出价值做交换,但最直接的功能是迎合了人们想要追求刺激的心理需要,人们会天然地想要做投资。

(3)保险

那保险呢?

保险在中国不受待见,可能是购买容易理赔难,可能是用高收益讲解产品造成了销售误导。本质上是人们的预期和实际不匹配,是在销售的过程中为了暗合人性而做的妥协,只讲客户喜欢听的而造成的误解

就像重疾、医疗等保障型产品的购买容易理赔难的问题,是人们希望花小钱办大事,是人们期望一张保单100种功能全包括还巴不得不花钱。

在这过程中,会有销售人员没有讲清楚的原因,也有客户只选择自己喜欢听的东西的原因。

那年金类的产品呢,最常见的投诉问题是收益,要么是整体算下来收益不高,要么是因为前期的分红比较少进而得出保险骗人的结论。

那就重点来分析一下年金产品到底应该看什么?在这之前,有一个最基本而朴素的逻辑,那就是在这个信息透明,充分竞争的市场当中,没有一家公司会傻到自己的产品收益特别高或低,只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上下波动而已。(单纯地比较产品收益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这也是银保监会的统一监管有关系,决定了保险产品的短期收益不高,现金分红类产品的前期分红必然都比较少。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不再是研究某一家公司的产品,去做各种数据到对比,而是回归到这些看似收益低的产品却为什么要选择的问题上来了。

也就是说,收益都差不多并没有谈的必要,回归底层逻辑才有意义。

(注意,我并不是在回避当下保险销售的问题,而是通过第一性原理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那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下文再来细谈~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