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光”行动/“米沙特”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波斯兄弟阋墙

【代号名称】“永恒之光”行动

【英文名称】Operation Eternal Light(发起者称其为Operation Foroughe Javidan,波斯语:عملیاتمرصاد)

【密级】保密

【发起者】伊朗人民圣战组织、伊拉克

【行动时间】1988年7月26日-30日

【目的】在两伊战争结束前,最后再争取痛击伊朗革命卫队

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使伊朗成为天然的乱源

【背景】

经过将近8年的血腥战争后,第二次战役期间,伊朗在伊拉克南部“真主之手”行动(Operation Tawakalna ala Allah,本行动“历史脉动”尚未发布,敬请及时关注本头条号的后续内容)遭受重大失败,以及沿伊朗境内边界的中部,正在考虑接受停火。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598号决议,该决议将于1988年7月20日结束战争。伊朗和伊拉克都接受本决议。决议使旷日持久的伊朗伊拉克战争即将结束。

然而,由于伊拉克因近来的胜利而信心十足,自然又对结束战争还心有不甘,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打击霍梅尼政权,两个心怀鬼胎的力量决定:在停火生效前发动一次全力进攻。其中一方就是萨达姆·侯赛因,他决定违反停火谈判程序,并让由伊拉克支持的伊朗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MEK)发动对伊朗本身的军事打击,希望趁此机会最后再大捞一笔。

伊朗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徽标

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是何许人也?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也叫做人民解放军(Sāzmān-emojāhedin-e khalq-eirān,缩写为MEK、PMOI或MKO)是一个伊朗政治流亡者组织,主张推翻伊朗现任政府,同时声称自己是流亡政府的替代政府。它的总部先后设在法国(1981-1986,自2003年以来)、伊拉克(1986-2016)和阿尔巴尼亚(自2016年起)。

尽管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但在1979年伊朗革命期间,在马苏德·拉贾维的领导下,伊朗的人民圣战组织与霍梅尼部队一道推翻了沙阿。但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垮台后,由于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拒绝参加新政府的宪法公投,霍梅尼反对他们,阻止马苏德·拉贾维和其他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成员在新政府中任职。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宣布,针对伊朗官方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发动武装叛乱,如轰炸伊斯兰共和党和总理办公室爆炸事件、攻击低级公务员和革命卫队成员以及支持新政府的普通公民。结果,自1979年以来,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的暴力袭击中有10000多人丧生。

作为回应,伊斯兰革命卫队搜查了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安全屋,杀死了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领导人马苏德·拉贾维的第一任妻子阿什拉夫·拉比和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当时的第二任指挥官穆萨·哈巴尼。后来,在萨达姆·侯赛因的庇护下,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协助他的共和国卫队,镇压了1991年全国反抗萨达姆的起义。

圣战者战旗

26日,在阿亚图拉霍梅尼宣布接受联合国斡旋停火决议6天后,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在伊拉克重磅空中掩护下前进,从伊拉克穿越伊朗边界。它前进到145公里(90英里)的最大距离,并沿途掠夺并将伊朗的伊斯兰堡城夷为平地。

随着圣战者进一步深入伊朗,伊拉克停止了空中支援,伊朗军队切断了伊朗民族解放军的补给线,并在战机和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反击。

阿亚图拉霍梅尼

伊拉克领导层同意的袭击将是双管齐下的攻击。一部分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部队将袭击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伊朗部队,该地区仍在伊朗和佩什梅加手中。当伊朗部队为了抵御库尔德斯坦的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袭击而移动时,由伊拉克空军支援的叛教伊朗武装组织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将发动大规模入侵伊朗中部的行动,目标是伊朗的心脏。

在他们领导人马苏德·拉贾维领导下的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期望这次袭击将导致对阿亚图拉霍梅尼伊斯兰政府的总体起义。拉贾维将在伊拉克西部边界袭击伊朗革命卫队。

马苏德·拉贾维

【行动经过】

1988年7月25日15时30分,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开始发起行动,“永恒之光”行动正式展开。伊朗民族解放军号称投入兵力达到35个旅。不过外界一般认为,该组织的实际兵力不超过1.5万人,参战的许多部队其实是打着该组织名号的伊拉克正规军。这些部队分成5路越过两伊边界,进入伊朗巴赫塔兰省西部地区。

他们首先在盖尔-达沃德隘口击败了装备有坦克、野战炮和多管火箭炮的伊朗守军,接着又乘势夺占了30千米长的帕塔其隘口及其周围的制高点。占领了多个弹药库和军需物资仓库。随后,在从盖尔-达沃德到克雷恩德之间地段上,民族解放军同伊朗革命卫队、巴斯杰民兵、宪兵和陆军部队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交战,伊朗的反击都被击退,伤亡数千人,并损失百余辆战斗车辆。19时许,民族解放军占领了克雷恩德城。

20时,一支民族解放军部队从克雷恩德城出发,沿公路向东南方的伊斯兰阿巴德进发。虽然伊朗方面已经动员了该地区的所有武装力量,在公路沿线设立多出阵地,但在激战2小时后,再次败退,丢弃了包括坦克、装甲车在内的400余件重型武器。

22时许,民族解放军攻破伊斯兰阿巴德西面的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开始进入伊斯兰阿巴德。经过激烈巷战,守卫该城的伊朗革命卫队被歼灭。

26日,伊军发动了4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入夜时分。双方在交战中都伤亡惨重。

6时,伊军发动第一次反击。参战部队包括革命卫队第5、第17和第43师,但由于指挥官急于求成,炮兵尚未部署到位就发起攻击,结果激战4小时却一无所获。

7000名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成员自称伊朗民族解放军,在伊拉克军队的空中支持下,越过伊拉克边界进入伊朗,将西伊斯兰阿巴德夷为平地。在伊朗中部开始了他们的袭击行动——“永恒之光”行动。圣战者与伊拉克空军合作,向伊朗城市克尔曼沙赫推进。由于少数伊朗部队进入该领域,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迅速前进,夺取并摧毁了卡斯尔-希林堡、萨尔波勒-扎哈卜、凯伦德-加尔卜和伊斯兰堡-加尔卜等城镇,并推向省会城市克尔曼沙阿。

克尔曼沙阿市的著名景观,描绘的巴赫拉姆是希腊文化时代在公元前153年雕刻的赫拉克勒斯

伊朗方面的第二次反击在26日中午展开。攻击矛头直指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战斗持续到当天午夜,伊朗军队总共发起了7次冲击,但均被击退。随着民族解放军援军赶到,第二次反击也宣告失败。

第二次反击尚未结束,伊朗方面又发动了第三次反击。17时许,伊军第8、第27、第57师及革命卫队第25师向伊斯兰阿巴德东面的交通枢纽马拉维发起进攻,试图切断正向巴赫塔兰推进的民族解放军与伊斯兰阿巴德间的联系。伊军首先机降占领马拉维周围的制高点,随即在马拉维周边5个地方同时展开战斗。民族解放军投入战斗的有5个战斗旅。在马拉维北面的制高点附近,激战持续数个小时。最后,伊朗军队被逼退到一片开阔地上,遭到炮火覆盖,损失惨重。北面和南面的伊朗部队被切断联系。北面的伊朗部队因无法得到增援和弹药补给而败退。南面的伊朗部队虽然依靠直升机运来了增援部队,但着陆场却被敌方炮火覆盖,最终因兵力损失太大而后撤。

圣战者预计举国的伊朗人都会站起来支持他们的行动,推翻霍梅尼政权。然而,令这些卖国贼们失望的是,他们臆想中的“全民起义”从来就没有踪影。

不但如此,他们自身的进攻也没有任何便宜,并且还受到伊朗库尔德人的零星打击。7月27日下午,得到增援的伊朗革命卫队先后向多个地点发动攻击,试图占领城北制高点。伊军第71师、第61炮兵旅和第155特种旅被指派夺占城南制高点,随后寻机突入城内。另一股伊军则向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背后的山岭展开攻击,试图夺取兵营,并切断联系克雷恩德城与伊斯兰阿巴德的公路。

但伊朗革命卫队却遭到民族解放军的突击,不得不撤离高地。圣战组织仅仅向伊朗革命卫队发动了进攻,而革命卫队迅速被打退,圣战者们向欣喜若狂,继续向伊朗纵深推进。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民族解放军投入了5个战斗旅,挫败了伊军攻势。

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民族解放军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察尔泽巴隘口战斗爆发后,伊朗民族解放军领袖拉贾维很快意识到局势正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他亲自飞赴巴格达向萨达姆求援,希望获得更多的空中支援。然而结局非常黯淡,萨达姆已不愿再耗费更多军事资源了,拉贾维的请求被断然拒绝。

“永恒之光”的结局也就此确定。

拉贾维亲赴巴格达,但他的请求被萨达姆断然拒绝

随后几天,伊朗军队只是以空袭和炮击的方式对克雷恩德城进行袭扰和封锁,不再发动地面进攻。

伊朗库尔德战士的打击,有所减缓圣战者的进攻速度,这让伊朗人有时间准备反击。但伊朗没有立即对圣战者发起反击。相反,他们一直等到他们超出伊拉克空军掩护的有效范围。不知死活的炮灰——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的战士们仍然继续前进,深达伊朗145公里(90英里)。通往德黑兰的道路似乎开阔了。

此时,伊朗军方在阿里·赛义德·希拉兹中将(此老兄在“历史脉动”前期的资料中,也曾屡次出现,可谓是伊朗在两伊战争年代伊朗的中流砥柱式人物)的指挥下,发起了“米沙特”反击行动(Operation Mersad)。

阿里·赛义德·希拉兹中将(左)和行动的副指挥莫赫森·礼萨伊将军

由于他们暂时放弃战略,伊朗人已经取得了空中优势:

伊朗伞兵落在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线后面,而伊朗空军“幻影”F-4轰炸了克尔曼沙阿高速公路上的圣战者车辆;

之后,陆军航空直升机发动了使用反坦克导弹的空袭;

此时,在波斯湾战争期间,死亡公路的微型版本中大部分敌人的装甲被摧毁,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的突破突然而彻底地停止了。27日夜,已连续战斗56小时的民族解放军终于停止了无望的战斗,逐渐撤出伊朗领土。

死亡公路

28日6时,伊军从3个方向对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后的山岭发动进攻。进攻被挫败后,伊军又猛攻城南的一个山头。双方爆发血战,山头反复易手,最终还是民族解放军控制了战场。虽然在连续3天的激战中,伊军损失巨大却无寸进,但民族解放军也遭到重创。更糟糕的是,他们在伊斯兰阿巴德东北面的察尔泽巴隘口正面临巨大危机。就在攻占伊斯兰阿巴德的当天晚上,民族解放军就派出部队沿公路向巴赫塔兰推进。

午夜零点左右,部队在哈桑阿巴德遭到了伊朗革命卫队的阻击。激战1小时,阻击者被肃清,民族解放军很快推进到察尔泽巴隘口前的平原地区。另一边,伊朗陆军第27师正通过隘口前往哈桑阿巴德。战斗很快在迎面相遇的两支部队间爆发。经过短暂交火,伊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向隘口撤退。察尔泽巴隘口夹在两道平行山岭间,隘口内是一条长约4千米的狭窄小道,其后半部分从一个狭小的山谷中通过。从隘口入口到巴赫塔兰只有约35千米的路程。伊军在山谷两侧的高地上部署了革命卫队的“安萨罗尔-侯赛因”师和陆军第31师,此外还有大量附属部队。进入隘口的民族解放军很快发现,他们已经身陷险境,他们随即开始从克雷恩德撤退。遗憾的是伊朗革命卫队却被蒙在鼓里,直到29日下午依然没有重占该城,这使民族解放军安全逃离。

伊朗军队和革命卫队随后从胡齐斯坦向北移动,并于1988年7月29日包围并镇压了凯伦德-加尔卜市的剩余抵抗。同日,伊朗民族解放军宣布无条件撤回伊拉克。

“永恒之光”行动的战果

【后续】

7月31日,伊朗驱逐了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部队卡斯尔-希林堡和萨尔波勒-扎哈卜,尽管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声称已经“自愿从城镇撤出”。

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萨达姆和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没有再对伊朗发动进攻。

战争最后一次着名的战斗行动于8月3日在波斯湾发生,当时伊朗海军向一艘货船开火,伊拉克对伊朗平民发动化学袭击,造成数目不明,造成2300人受伤。

圣战成员在“永恒之光”行动中,于克尔曼沙阿杀害革命卫队

双方最终在未来几周内撤回国际边界,第598号决议于8日生效,结束了两国之间的所有作战行动。

到20日,恢复了与伊朗的和平。属于联伊特派团的联合国维和人员占领了该领域,一直留在伊朗-伊拉克边境,直到1991年。

战争结束时,伊拉克在8月和9月初的剩余时间里清除了库尔德人的抵抗。伊拉克使用6万军队以及武装直升机,化学武器(毒气)和大规模处决,袭击了15个村庄,杀害了叛乱分子和平民,并迫使成千上万的库尔德人迁移到被迫定居点,许多库尔德平民移民到伊朗(“安法尔”行动:对立双方都里外不是人的奇景)。到9月3日为止,反库尔德人行动结束了,所有抵抗都被粉碎了。400名伊拉克士兵及5万名库尔德平民和士兵被杀。

为追求民族建国而殉难的库尔德人的骨骸。但就国际现实而言,他们只是在作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蠢货

至少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入侵,伊朗在全国各地处决了数千名叛国政治犯,主要是在囚的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成员,还有人民党(共产党)成员和其他反对派团体、左派组织的成员。死刑执行数量的估计数从不到1400到高达12000(也有30000名一说)不等。

最可能的人数,是异议人士阿亚图拉侯赛因-阿里·蒙塔泽里提供的,介于3800-4500之间。他在回忆录里认为,这是霍梅尼下令、由伊朗政府多个高级官员执行的反人道罪行。

异议人士阿亚图拉侯赛因-阿里·蒙塔泽里

对于由前线法庭武官执行或在监狱中死亡的那些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而言,死亡人数可能更高。

吊轨的是,伊斯兰人民圣战组织被伊朗和伊拉克指定为恐怖组织,2008年和2009年分别被英国和欧盟视为恐怖组织,2012年被加拿大和美国视为恐怖组织。

并且,各种学术著作、媒体、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以及美国和法国政府都将其定性为邪教——该组织围绕其领导人马苏德和马里亚姆·拉贾维,建立了一种个人崇拜。

【关联性】

伊朗人民圣战组织称这次军事行动为“永恒之光”(Foroughe Javidan),伊朗军方称反击行动为“米沙特”行动(Operation Mersad)。虽然二者发起是对手,但也算是相生相伴,甚至无法将他们割裂开,因此说是具有关联性毫无障碍。

这种战术行动在“历史脉动”发布的行动计划中数不胜数,对这类行动感兴趣的,回看本头条号的往期内容,可谓各有千秋。

伊朗空军徽标

【影响】

此战,伊朗人民圣战组织宣称他们打死、打伤了约4万名伊朗士兵,自身有1263名(也有1400人一说)官兵阵亡、失踪和被俘有死亡或失踪,伊斯兰共和国(革命卫队、武装力量动员队)方面蒙受55000人伤亡。

伊朗方面最初宣称民族解放军投入的兵力为7000余人,估计有4500名(也有4800人之说)圣战者被歼,400名伊朗士兵死亡。但后来承认“伊拉克的雇佣兵”(指民族解放军)战损1734人,此外还有约2800名伊拉克士兵阵亡。

除了人员损失,民族解放军还战损大量装备。人民圣战者组织承认在战斗中损失了612辆各型车辆(包括72辆坦克和装甲车),此外还有21门122毫米火炮、51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及大量轻武器。

8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宣布两伊将于8月20日开始全面停火。至此,两伊战争宣告结束——本行动并非是两伊战争的最终一战,但其对终止战争还是具有一定的积累作用。

除了阿拉伯河沿岸的水道和沿边界有争议的领土之外,边界都恢复到战前地位,这两个地区都在伊拉克控制之下,直到1991年伊拉克放弃有争议的领土并让伊朗有权使用水路,以换取不会入侵伊拉克的承诺。

阿拉伯河

【评论】

“永恒之光”行动是伊朗和伊拉克战争的最后一场陆战。伊朗伊拉克战争的最后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以伊朗的决定性胜利结束。”永恒之光”行动虽持续时间不长,却是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方面深入伊朗境内距离最远的一次攻势。在4天的行动中,伊拉克方面深入伊朗境内达150千米。

伊朗在“永恒之光”行动中取得的成功部分原因是他们决定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结构,并永久地消除了陆军与革命卫队之间的分歧。

而通过“永恒之光”行动可以清楚地看出人民圣战者组织的罪行,这个伊朗人民的叛徒、波斯种族的逆种,勾结外国敌对势力的国贼、内鬼,是多么的令人愤慨。

诚然,霍梅尼政教合一下的政权,不顾人民的死活,进行了8年的、仅仅是为了个人面子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事关伊朗国家、民族与敌对势力的殊死搏斗,在这种关乎国家尊严的时刻,作出如此恶毒之事,绝非善类。

伊拉克的出海口一直是它的心病,因此抢夺这种资源,也是萨达姆的无奈选择

【相关资料】

同时期各国行动计划:

“依赖真主”行动:伊拉克1988年7 月12日,共和国卫队和第四军团向南线祖拜达特地区的伊朗军队发动的行动;

“火炬”计划:中国1988年8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

【代号说明】

“永恒之光”行动,是人民圣战组织给行动的代号。这个代号极为富有波斯人对于军事行动的代号命名典型特征——大气、阳光、充满宗教的辉煌,可这与这个组织的行为实在是难以划等号。

而伊朗军方的“米沙特”行动,也被译为“梅萨德”行动,波斯语意为“伏击”。这与伊朗革命卫队的战术极为贴切,也是军方对国家叛逆仇恨到极点的生动写照。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