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7——推五经穴

推五经,小儿推拿保健大法,少生病,少吃药

推脾经、推肝经、推心经、推肺经、推肾经统称为推五经,专治五脏病变。

五行脏腑经络图

推脾经、推肝经、推心经、推肺经、推肾经统称为推五经,专治五脏病变。根据脏腑虚实灵活运用补、清之法。肝、心经一般宜清不宜补,脾、肾经一般多用补法。

小儿推拿五经穴

小儿推拿五经穴

小儿推拿五经穴及上肢穴

一、脾经(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1.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脾土。

2.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在拇指正面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3.应用:

1).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廋、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证。

2).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所致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证。

小儿脾胃虚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壮邪甚者方可用清法。

清补脾经

二、肝经(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1.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肝木。

2.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3.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常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推六腑合用。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须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滋肾养肝法,以防动肝火。

补肝经

清肝经

三、心经(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1.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

2.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3.应用:清心经能清热推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魂、面赤口疮、小便赤短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本穴宜用清法,不易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证,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清心经

四、肺经(肺为娇脏,可清可补)

1.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2.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3.应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及咳嗽气喘、虚寒怕冷等肺经虚寒证。

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清肺经穴

五、肾经(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1.位置:小指末节螺纹面。

2.操作:旋推或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3.应用: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

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所致小便赤涩等证。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须用清法时,亦多用清小肠代之。

1、小儿推拿1——小儿厌食症推拿9招

2、小儿推拿2——概述

3、小儿推拿3——常规手法

4、小儿推拿4——高清穴位彩图

5、小儿推拿5——基本手法

6、小儿推拿6——复式操作手法

7、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的中成药大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小儿推拿》健康资讯,

敬请关注本人的头条号——老中医周攻谋(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与医生成朋友,人生路上多一个健康顾问。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