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之极简史

了解了这三个人,就了解了价值投资的历史与传承。

按照“先读史,再学哲”的思路,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价值投资的历史。按照时间先后,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人物,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了解了这三个人,就了解了价值投资的历史与传承。

本杰明·格雷厄姆 | 价值投资的开创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 | 价值投资的开创者

寒门才子

格雷厄姆1894年生于英国伦敦,当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其全家移民美国纽约。移民后,格雷厄姆的父亲英年早逝,他的母亲只身抚养他和另外两个兄弟。家境贫寒的格雷厄姆,凭借着勤奋与天资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毕业后,经哥大的院长推荐,于1914年入职华尔街(20岁就一流大学毕业,真是牛)。

优秀基金经理

入行后没多久,格雷厄姆凭借着卓越的选股技术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投资方法。此后不久他开始管理别人的资产,到了1920年变得更加声名显赫。

事业低潮

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摧毁了很多人的投资,格雷厄姆也未能幸免。同时,他个人的写作计划也无限期搁置。在此之后,格雷厄姆和他的合伙人不收分文的为客户继续管理资产长达五年,直到基金净值回到崩盘前的水平。这次的经验十分惨痛,但也让格雷厄姆的正直与诚信声名远播。

投资圣经

在帮助客户资产回到崩盘前的水平之后,1934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出版了著名的《证券分析》一书。该书再版无数,译成多国文字,成为有史以来最为长青的畅销书,也奠定了它在价值投资者眼中“圣经”的地位。实际上,这本书的雏形来自于多德的笔记。这位几乎记下了格雷厄姆每一句话的小伙子,当年是格雷厄姆在哥大授课时的年轻助教。

基业长青

格雷厄姆成立的投资公司,在扳回1929年大崩盘的损失之后,就再也不曾让它的客户亏损过一分钱。历时30年,即使经历了1929年股市大崩盘、经济大萧条以及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格雷厄姆的年化回报率为17%,而这还不包括其最经典的对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所带来的利润。

经典案例

1948年格雷厄姆在其投资组合中买下了当时一家民营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即Geico公司),当时他并未注意到共同基金不能持有保险公司,因此只好将其变成一家公开上市公司,把原本收购的股份转给基金的持有人,Geico公司的股价也因此一飞冲天。截至1972年,Geico公司股价的涨幅超过280倍,许多投资人将其股票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熟悉巴菲特的投资者,知道后来巴菲特于1995年买下了该公司余下的49%的股票,让Geico公司作为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再次重演了一番。对Geico的成功投资,也让格雷厄姆的声誉达到巅峰,从投资分析的好手进阶为投资界的天才。

再创佳作

1949年格雷厄姆为非专业投资人写了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后来也再版多次,成为和《证券分析》一样长青的畅销书。

薪火相传

格雷厄姆从1928年起每周在哥伦比亚大学授课2个小时,一直坚持到1956年退休为止,从未间断。他的课广受欢迎,即使在1929年大崩盘的年份,也有超过150名学生注册上课,为哥大建立商学院的声誉立下了汗马功劳。巴菲特当年也在哥大接受教育,并成为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毕业几年后,巴菲特成功说服格雷厄姆加入了他的资产管理公司,并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后,他的许多客户由巴菲特接手。这些客户的子孙中,许多人至今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

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用一生的实践与教学,成为了价值投资的开创者。其投资理念的核心有三点:

  • 正确态度:坚定的区分投资(赚好公司成长的钱)与投机(赚交易对手口袋里的钱)。同时主张投资要能够提供资本的安全性和合理的预期回报。
  • 安全边际:意料之外的灾难是投资回报的大敌,但是发生不测又在所难免。所以在投资时需要留下额外的安全边际,来应对决策的片面与潜在的不周全。主张安全边际的建立来自于资产评估、获利能力评估以及分散化投资三个方面优势的搜寻。
  • 内在价值:价值投资的关键是寻找交易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证券。交易价格显而易见,而内在价值却需要仔细评估。所有对于内在价值的评估,其立足点都是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与增长状况。

沃伦·巴菲特 | 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

沃伦·巴菲特 | 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

巴菲特的生平和事迹,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广为人知了,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只简要概括一下他的投资理念:

  • 所有者原则:即以企业主的心态投资,视投资如同经营企业,而不是只把股票当成交易的材料、游戏的筹码,这种投资心态更符合投资的本质。在做投资分析时,将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或者证券分析师。
  • 杰出企业原则:精选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杰出企业进行投资,而且该公司必须把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寻找正直的超级明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唯一机会” 。
  • 集中投资原则:“少就是多”,把资金集中投资在少数几家熟悉的、可以理解的、“能力圈”以内的杰出企业股票上。“多样化是无知的保护伞”,选择5-10家价格合理且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看好它”。
  • 安全边际原则:要逢低买入,且买入价格要显著低于企业内在价值,以便留有安全余地。确保离悬崖还有一公里,这样肯定不会跌下悬崖。安全边际是成功投资的基石。
  • 能力圈原则:明白自己的优势,并将投资局限在自己的优势范围内。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不打无把握之仗”。
  • 长期投资原则:“园丁会给自己精心培育的花草每天浇水,却不会每天拔出来看看长了多高。”不要过度关注股价短期的涨跌,以买下一家公司的心态长期持有,通过复利增长来分享企业长期成长的果实。长期投资是最聪明而且也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既然你是以企业所有者的心态投资,持有的又是少数几家杰出的企业股票,买进的价格又有很大的安全边际,除了长期持有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推荐序中强调了投资的成功之道: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我想这个知识体系大致可以概括为:

在能力圈范围内,寻找内在价值相对于交易价格具有显著安全边际的证券,找到后重仓买入并长期持有。

以戒为师

有一个佛陀的故事,说的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大家以佛陀为师。当佛陀即将涅槃的时候,有弟子问,您离世后,我们以何为师?佛陀说,以戒为师。

在佛教中,有戒律一说。戒是一定不能做的事情,而律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如果说上面几条原则是巴菲特的律的话,那么下面几条就是巴菲特的戒。

  • 不要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不接最后一棒,同时也规避了最后一棒的巨大风险。
  • 不要跟风:“不做能力圈之外的事情”。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大量所谓的.com公司没有利润,甚至没有多少营业收入,可是股价却炒上了天。当时,在高度投机的氛围中,纳斯达克指数历史性的达到了5000点的纪录高位。巴菲特由于看不懂,没有投资任何一只科技网络股,虽然没有获得股市疯狂时候的收益,也没有在随后一年的剧烈下跌中遭受损失。
  • 不要投机:巴菲特对短线投机十分反感,他认为“短线投机等于就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赌博。如果你运用大量的资金进行短线投机,有可能血本无归。”他甚至一针见血地说:“你不会每年都更换房子、孩子和老婆。为什么要卖出公司(股票)呢?”

这三不要,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出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以及他所秉持的价值观。

乔尔·格林布拉特 | 价值投资的创新者

乔尔·格林布拉特 | 价值投资的创新者

青年才俊

1957年格林布拉特出生于美国纽约。1980年,年仅23岁的格林布拉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毕业后,他没有参加工作,而是继续学习法律。不过他很快改变了主意,于一年后放弃了法律的学习,加入一家刚刚成立的对冲基金,从事风险套利方面的投资。当时的风险套利,也叫做并购套利,就是在看到并购公告后买入一家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完成来获利。

在工作的过程中,格林布拉特发现基金的并购套利策略风险收益比不合适。为了获取并购成功后的1块钱利润,基金需要冒着并购失败后亏损10-15块钱的风险。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一些特殊事件,例如重组、拆分等等,并从中寻找赚钱的时候可以赚1块钱,但亏钱的时候只会亏1毛钱的机会。格林布拉特将其称为“在人少的地方找机会”。

初出茅庐

1985年,格林布拉特在“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的资助下,以7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创建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并按照纽约市的别称为公司命名为哥谭资本,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特殊事件类投资。在成立后的十年间,扣除管理费前的资产以年40%的惊人速度增长,充分展示了格林布拉特天才般的投资能力。

持续辉煌

1995年哥谭资本决定返还全部的外部资本,格林布拉特和其他联合创始人以自有资金继续进行特殊事件类投资,持续保持着卓越的投资业绩。从1985年起步到2005年的二十年间,管理的资产规模从700万美元增加到8.3亿美元,年均回报率高达40%,堪称华尔街的一项投资奇迹。即便是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哥谭资本的资产管理规模依然维持在9亿美元的水平,年化收益率仍高达30%。

股市天才

1999年,格林布拉特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畅销书《股市天才》,描述了哥谭资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在这书中,有两个有趣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他的岳父岳母是如何在拍卖会上物色便宜古董的。怎么做呢?比如说,他们在拍卖会上看到了一幅画,在其他拍卖会上看到过类似题材、类似尺寸的类似作品,但是其成交价是现在这幅画的两三倍。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出手把它买下来。他们用不着研究这幅画能不能成为下一个毕加索的作品,要找下一个毕加索可是难多了。这个故事很好的概括了套利的含义。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家里的水管坏了,需要找水管工来修理一下。水管工来了以后,敲了一下水管,然后说修这个水管要200快。你说:“要200块?你就敲下水管就200块啊?”水管工说:“敲下水管只要5块,知道在哪里敲要195块。”这个故事很好的概括了专业的含义。

所以,整本书就是在说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套利者。

神奇公式

2005年,格林布拉特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股市稳赚》。该书销量超过30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成为他最出名的著作。

在这本只有150页的小册子中,他将自己毕生的投资经验浓缩为一个简单易懂的“神奇公式”:从资产收益率高和市盈率低的综合排名中,选择前20-30只股票,形成一个组合,分别买入并持有一年后卖出,循环往复。基于美国数据的历史回测,这个神奇公式选出的股票在过去五十多年的表现大幅超过平均水平。

价值投资的传播者

与格雷厄姆一样,格林布拉特也横跨学术界和华尔街。除了担任哥谭资本的创始人和基金经理之外,他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客座教授。自任教以来,他教过800多个学生。

1999年,格林布拉特发现了一家公司,由于资本结构很复杂,一般人看不懂,导致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只有公司所拥有的现金的一半。有一天,他的合伙人在雅虎的留言板上,发现了一位在超市里上班的先生,清晰的勾画了这家公司的资本结构。这启发了他和约翰·佩特里共同创建了名为“价值投资者俱乐部”的网站,以吸引“民间高手”参与并分享关于价值投资的想法和建议。目前,俱乐部有500名活跃会员,共同创造了超过7000条投资建议并获得了超过90000条会员之间的互动点评。

之所以称格林布拉特为价值投资的创新者,是因为他在两个方面对价值投资做了新的探索与扩展:

  • 估值特殊事件:一个公司通常情况下的估值和特殊情况下的估值是不同的,而每一家公司都会经历它自己的特殊情况,只是时间跨度千差万别。格林布拉特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特殊情况下(跳变)的公司估值提出了一套框架,是对通常情况下(渐变)公司估值体系的有益补充。
  • 量化价值投资:在格林布拉特看来,《股市稳赚》及其提出的神奇公式,是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的一次量化尝试。实证结果表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也因此,在2009年之后,哥谭资本又开始接受外部资本。因为这时的格林布拉特开始了价值投资的量化之旅,通过长短仓投资组合的形式,多空双边持有几百只股票。这对于集中投资于少数杰出公司的传统价值投资理念而言,是一个划时代的跨越。

总结

关于格林布拉特的《股市天才》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这本书的结尾,作者提出了“滚雪球”一说。这启发了巴菲特,将其发展成为滚雪球理论:

“人生如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长期资金)和很长的山坡(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

汇添富基金首席投资理财师、巴菲特研究专家刘建位先生后来总结巴菲特的一生为滚了三个雪球:

  • 投资的雪球:借助投资杰出企业,实现长期资金的复利增长;
  • 知识的雪球:以价值投资理念为核心,把所有相关的知识汇聚在一起;
  • 情感的雪球:对亲人、朋友充满爱与忠诚,对同行、后辈薪火相传毕生所学。

其实这三点,也同样适用另外两位:格雷厄姆和格林布拉特。

我想,正是在这个包括认识价值、发现价值、收获价值、传承价值的价值之旅中,一代代薪火相传,才让价值投资理念历久而弥新。

价值投资,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