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丨杭州城为啥没有以前堵了?答案在25公里外的云栖小镇

【编者按】

一朵智慧的云在云栖小镇升上空中,使杭州整座城市的功能与之联接,打通城市的七经八脉,这朵云便化身为城市大脑,让一切尽在掌握。

2016年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宣布与阿里巴巴联手,启动打造国内首个“城市大脑”——杭州“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大脑管理着这座城市的正常高效运行。而这个大脑最重要的一环,杭州交警城市大脑实践基地便落户于云栖小镇。

两年过去,“城市大脑”已逐渐成为中国城市治理体系智慧化改造的一条可行路径。澳门、苏州、雄安新区……“城市大脑”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枝散叶。

一个云溪大会,改变了云溪小镇,而源于云溪小镇的一朵云端“城市大脑”却改变了杭州城,影响着杭州人的城市生活品质。的哥王先进,今年50岁,从业15年,见证了这座城市从畅通到拥堵,再到解堵的全过程。

“杭州变得拥堵,我知道原因,生活好了,当然汽车变多了嘛。”但是对于曾经的著名“堵点”一个个消失,他只知大概,“好像和城市大脑有关”。但城市大脑具体是做什么的,王先进并不清楚。

出租车行驶在莫干山路,这里被杭州人戏称为“堵王”。车流量依旧很大,但交通有序。王先进说,这条路他最熟悉,每天都会经过次数最少也有两三次,以前怕走这段路,甚至会拒载。如今的转变,他感受最深。

改善为啥这么明显?答案在25公里以外的云栖小镇。

城市大脑连接全市交通路网

40分钟后,与的哥王先进告别,上游新闻记者踏上了这座闻名小镇。

当年,在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杭州“城市大脑”。8个月后,2017年7月6将交通作为杭州“城市大脑”首个落地场景的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V1.0版本正式上线。

据阿里云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初上线时,其选定的试点区域就是莫干山路、中河-上塘高架及其沿线范围。为什么呢?答案就是这两个地点,交通复杂,繁忙,如果把这两个堵王啃下来,其他路段的可行性就大。

莫干山路部分路段周边32个路口;中河-上塘高架彩虹快速路至瓜山立交共22公里,包含21个上匝道、20个下匝道。

成果如何,一组数据可以呈现。据监测评估,试点的中河一上塘高架道路平均延误降低15.3%,出行节省时间4.6分钟,莫干山路等地面主干道平均延误降低8.5%,出行节省时间1分钟。

特殊车辆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萧山区试点区域覆盖66平方公里。萧山“交通系统已接入1447路视频,视频每日接入量约58TB。信号算法覆盖区域内208个路口,畅通比例总体提升5%。

高峰时段各道路速度提升明显,市心路、通惠路平均速度提升18%以上,育才路平均速度提升20%以上,晨晖路平均速度提升10%以上。探索对110、120等特殊车辆通行的干预,并进行实际路网的测试。

技术人员道出工作原理,如果某段路一旦出现事故,城市大脑中枢便能找出最优的疏导路线,同时为救援车辆一路打开绿灯,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经过100多次的实际演练测算,实验路线车速最高提升50%,救援时间提升15分钟以上,到达现场时间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

效率提升解放警力到更关键岗位

“杭州全市大约有3600路视频监控,具体落实到片区,每个交警大队要负责300个到400个监控。而借助城市大脑,事故报告的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节省了相当部分的警力。”一位杭州市交管人员表示。

相比于处置交通违章和事故,这些全天候自动巡航的摄像头更像“城市大脑”的一双双“慧眼”,其用意更多是辅助整座城市进行更加合理的交通规划。

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副主任、ET城市大脑视觉智能负责人华先胜博士介绍:“ET城市大脑发布的‘天擎’,可以让视频分析的速度千倍加速,处理16小时视频仅用1分钟,随后系统就可以进行检索,例如识别行人、车辆等,大大提高响应速度。”

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对交通堵点、乱点以及涵盖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各类动静态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报警不仅使监控的利用率提升到到100%,而且替代并超越了人工视频巡检和路面巡逻,将公安交警部门日常工作重心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处置问题之上,从而解放警力、提高效率。

自去年6月V1.0上线试运行以来,杭州交警查处违法总量一直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高压严管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治堵实效。

归集数百亿条数据让群众只跑一次

治理交通,只是城市大脑的功能之一。在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综合协调处副处长黄雪峰各诉记者,2018年5月15日,杭州市政府公布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五年规划”:未来五年,除了交通领域,“城市大脑”还将深入安防、城管、医疗、旅游、环保等多个领域。

他介绍说,比如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其核心是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市。

当前杭州大数据平台已经归集了59个部门373.4亿条数据,存储容量超过46TB(不含非结构化数据)。其中为“最多跑一次”数据共享工作归集数据12.51亿条,实现数据批量交换共享11.25亿条。每一次数据调用,相应就减少了一份纸质材料的需求,仅取消社保参保证明一项就减少130余万人次“线下跑”。

黄雪峰介绍说,通过这个“大脑”,实时对城市“体检”,感知城市生命体征参数,实现事件的预测预警;优化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将有限的优质资源配置到最为合适的位置,解决入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大数据参考,为市民的生活提供精准化服务;治理“城市病”,缓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等。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杭州报道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