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部分投资者不关心宏观经济,常对市场泡沫性视而不见,泡沫的不断膨胀会引起金融动荡。天天和大家讲理论、谈技术大家也不胜其烦。小马尝试换个角度,通过世界著名的金融危机,让大家来了解一下无视泡沫的后果,今日向大家介绍--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金融的发展,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是现代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如果大家看过《货币战争》,就会知道世界是由金融之手所掌控,当然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成立还有待考证,但不可否认,金融业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催生泡沫,而一个国家金融泡沫的破灭可以颠覆这个国家甚至世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

郁金香危机爆发的过程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

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593年,原产于小亚细亚的郁金香传入荷兰。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在当时,巴黎的时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为装饰,便会觉得身价倍增。另据记载,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时,所有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

相比之下,朴实、认真的荷兰人肯定没有巴黎人那么时尚、浪漫,但别忘了,经过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的洗礼后,17世纪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

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无与伦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但也许正是这种冒险精神,竟成了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由于当时荷兰人的投机欲望是如此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而那些花朵上带有美丽的花瓣或条纹的稀有品种,更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标。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贵族、市民、农民、工人、海员、马车夫、清洁工甚至是女仆,大家摇身一变都成了种植郁金香的行家里手。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

为了方便交易,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为给普通人投资机会,交易所甚至把单株郁金香分割为细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规范。荷兰政府也不甘寂寞,颁布了郁金香交易法,为郁金香交易设立特别公证人,指定具有资质的交易所。

1635—1636年,荷兰郁金香合同价格的上涨幅度是5900%。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480弗罗林,而1000磅(约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罗林。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当时足以换取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一栋豪宅。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荷兰人创造了“期货选择权”。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看多”、“看空”、“期权”、 “期货”等证券市场名词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由荷兰人创造出来的。

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1637年2月4日,在此之前交易都非常顺利。当天,突然有经纪人喊低报价,当天球茎价格暴跌。一周之内郁金香跌落到农贸市场上洋葱的价格,几天内郁金香的价格跌至最高位的0.005%。此时,荷兰政府站了出来,声明郁金香球茎价格下跌毫无理由,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郁金香暴涨,没有理由;同样,暴跌也不会有理由。没有理性的市场,政府说话同样不好使。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荷兰政府开始耍无赖,1637年4月27日政府宣布:终止所有郁金香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郁金香泡沫,在第一次政府救市行动中破灭了。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到底为什么有人开始喊低报价,或许这是所有泡沫的最终宿命。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而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

“郁金香泡沫”使荷兰这个国家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蚀掉的本钱,而且打乱了荷兰整个经济结构。

经此一折腾,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停顿了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航船改种花的荷兰,最终在17世纪的海上争霸中输给了英国。

更为重要的是,泡沫破灭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贪婪。为了多收交易中的印花税,荷兰政府前期曾助推过“郁金香泡沫”的兴起,负债累累的民众自此不再信任他们之前曾浴血保卫过的国家和政府,荷兰就这样丧失了走向强大的门票。

一个兴盛中的国家有时看起来无往而不利,但向上的国运其实最经不起贪婪、妄念和私欲的反复折腾。破灭的“郁金香泡沫”警示着世人,有时,绊倒一个大国的,或许仅仅是一朵看上去很美的花儿。

郁金香危机形成的原因

17世纪欧洲市场上对郁金香的需求迅速上升,这是促成郁金香泡沫的必要条件之一。可是,许多商品在一段时间内都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现象,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泡沫经济。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⑴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⑵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⑶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

小马有话说

荷兰郁金香危机是全球范围内有记载的最早的金融危机,一种非珍稀植物球茎的价格被炒到天文数字,在现在的社会可能无法被想象。但是,17世纪的欧洲确确实实的发生过,并导致老牌帝国荷兰的全线崩塌。

我个人觉得,金融危机的发生在于市场对于标的价格的极端炒作,颠覆人们对于投资标的的传统认知,而人性的贪婪促使人们前仆后继的去参与到炒作之中,殊不知这种炒作的覆灭就在顷刻之间。

金融在现在的经济体系中尤为重要,但是如果社会形成全民金融并专注某一标的的时候,危机就一定会来到,只是大家选择视而不见。任何产品被附上金融属性之后,就会被炒作,而持续性的炒作就会催生泡沫,最后的投资者终将被这种泡沫的破灭所掩盖。在我国,这样的情况也很多,比如P2P、房地产、茅台等,有一些本就是金融产品,有一些附加了金融属性,但都属于过度的炒作。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有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意识不到泡沫,还在不断的促使其膨胀。如同气球,给其输入气体,就会膨胀起来,停止供气就会慢慢消退,但如果不断的输送气体,就会被撑破,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否在投资中意识到了这些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