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食·黑龙江」:180°的佳木斯风光,爱上“平行世界”里的她

倒影的世界总是最清晰、干净的。当一场大雨过后,仿佛整个世界都颠倒了颜色,总能发现不一样的你和美丽!

初食探索地方文化,品尝别样北国风光,走进梦幻般的“平行世界”——佳木斯。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为满语,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

简称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曾经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湿地-三江湿地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也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的写照”

佳木斯生活着许多的少数民族,各个民族的风俗汇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关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图腾柱——赫哲族是一个相信万物有灵的民族,图腾柱是赫哲族原始图腾崇拜的体现。



神偶广场——神偶广场位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民族风情园内,是赫哲人与神灵对话的地方。整个景观由天神雕像和“房山神”、“山峡神”等一组神偶雕像组成。


萨满舞——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神灵,相信“万物有灵”,万物都是神在主宰。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是赫哲族人的“鹿神”节(亦称跳太平舞),意为求神驱鬼消灾求福,保护全村人口兴旺,祈求渔猎丰收。



鱼皮工艺——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赫哲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该民族自古就以渔猎为生,用鱼皮制作各种服饰(包括萨满宗教服饰)也有千年历史。



伊玛堪非遗——东北地区赫哲族的独特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绝唱伊玛堪通过再现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场景,聆听伊玛堪说唱片段,来再现伊玛堪的神奇魅力,并使其得到继承和传扬。


乌日贡大会非遗——赫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这是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大会每年农历5月15日召开,历时二至三天。此时,正逢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鱼类繁殖期,为了保持水产品资源的生态平衡,三江停止捕捞,即歇网期。



有关朝鲜族

朝鲜族婚俗中,定婚前,一般也要经过提亲、请婚定吉日、送聘礼等程序。到了婚期,新郎须由长辈护送亲自去迎娶,按规定的时间进到女方家,把带来的一对木刻的大雁献上去,比喻今后要像大雁一样比翼双飞永不分离。随后举行“醮礼”,女方在正室中央按东西方向合放两张桌子,中间放青松翠竹,松竹上披青红线;桌两边放上木雁,摆上酒食,在主礼者引导下,西边的新郎向对面的新娘敬酒,新娘谢拜回敬。接着,新郎入上房接受女方为他准备的“大桌”,上摆鱼肉、水果、糕饼、糖果之类食品,在接爱“大桌”时,新郎要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并且说一些礼让双亲和宾客的话,以免失礼。这个程序之后,新郎才可骑马领轿娶回新娘。


佳木斯的民俗老话“七不出,八不归”

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Ps: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八件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Ps: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佳木斯的特产文化

打糕——朝鲜族的饮食文化,朝鲜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朝鲜族的铁锅与汉族的蒸饭的铁锅有所不同,它口小,内大,所蒸出的米饭味道纯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后,经过反复锤打而成,吃起来柔韧可口。



天然糙米——佳木斯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这里被公认是全世界土壤最肥沃的黑土区。黑土持水能力强、通透性好,具有良好的保肥与保水性能,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抚远鲟鱼——据说鳇鱼、鲟鱼作为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过,就那原始古朴的外形1亿多年来几乎就没有改变过,那是具有相当珍贵的科研价值啊,不愧号称是水中活化石。



抱马子茶叶筒——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特有的工艺品。抱马子是一种木本植物,丛生在山坡山沟中,是东北稀有的特产树木。这种树的木质十分细密,色泽纯白,木纹清晰美丽,且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学名叫白下香。



它没有江南水乡的灵秀,也没有海滨城市的婀娜,但它却用粗犷和豪迈迎接着四海宾客;它没有历史古城的厚重,也没有一二线城市的繁荣,但它却用开拓和进取让城市的吸引力逐步提升。或许,这就是我爱上它的理由!

初食文化探寻沧州

初食文化邂逅山东临沂

初食走进广西河池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