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之怒”行动:大手笔大投资大风险,小买卖小收益小动静

【代号名称】“眼镜蛇之怒”行动

【规范称呼】赫尔曼德攻势

【英文名称】Operation Cobra's Anger

【密级】保密

【发起者】美国

【行动时间】2009年12月4日-12日凌晨

【目的】破坏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诺扎德山谷中塔利班的战略供应和通信线路

苍茫的诺扎德山,哺育了普什图人的倔强性格,没有什么是他们所畏惧的

【背景】

按照美国的军事力量,收拾阿富汗塔利班完全不在话下,但如果不能把这个意识形态的死敌斩尽杀绝,那就只能没完没了的纠缠下去。

至少,时间到了2009年,局面没有特别明显的好转。并且,反美武装聚集的南部赫尔曼德省,是美军始终无法彻底解决的心头大患。留给美军的出路,只能是与懒驴拉磨,磨吧。

塔利班基本控制了阿富汗

在最近几年里,塔利班在赫尔曼德的诺扎德山谷挖掘、构筑了阵地,并在整个山谷中埋下了成千上万的自制炸弹,以准备防御联盟部队的进攻。这些部队自“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美国官方对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整体战略军事行动的标准代号)早期以来一直在本地区。而这个地区主要位于崎岖的丹吉山脚下。

“眼镜蛇之怒”行动,就是在这种局面下的一次战术打击行动,目标有两个:

1、破坏赫尔曼德省诺扎德山谷中塔利班的战略供应和通信线路;

2、进入卡巴雷塔,力争重新开放战略联盟供应线,因为一支被塔利班围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与阿富汗国民军前哨,只能通过空运运送补给。

美国海军陆战队徽标

【行动经过】

2009年12月4日凌晨,“眼镜蛇之怒”行动开始。

美国来自第3营、第4海军陆战队、利马连的30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海军侦察部队特遣部队“袭击者”约有共1000名队员,150名阿富汗部队,还有一支丹麦装甲部队,共3支部队共同参与了行动,展开了进攻。

通过CH-53E“超种马”直升机和V-22“鱼鹰”飞机进入诺扎德山谷。

在行动的第3天结束时,没有遇到任何重大阻力。

CH-53E“超种马”

V-22“鱼鹰”

【后续】

“眼镜蛇之怒”行动原计划会互磕10来天,不过令联军没想到的是,重拳打在棉花上,塔利班及抵抗组织仅仅有零星的对阵,然后避其锋芒,让美国人基本上是无功而返。

虽然阿富汗军方“收复”了部分目标,但随着美军的离去,因为没有当地居民的支持,很快又再次沦陷,继续没完没了地反复、纠缠。

【关联性】

“眼镜蛇之怒”行动属于战术行动,自身没有行动序列,但它属于美国捅了阿富汗这个马蜂窝后一系列平叛行动的一次。在赫尔曼德省,美军先后共发起了以下行动:

“勒热”行动(Lejay)

“鹰之怒”行动(Eagle Fury)

“拉什卡尔加”行动(Lashkar Gah)

“山地猛攻”行动(Mountain Thrust)

“桑金”行动I(1st Sangin)

“山之怒”行动(Mountain Fury)

“诺扎德山”行动(Now Zad)

“阿喀琉斯”行动(Achilles,已发布)

“穆萨卡拉”行动I(Musa Qala I)

“火山”行动(Volcano)

“氪星石”行动(Kryptonite,已发布)

“银”行动(Silver)

“镐柄-突破”行动(Pickaxe-Handle)

“锤子”行动(Hammer)

“纳斯拉特”行动(Nasrat)

“穆萨卡拉”行动II(Musa Qala II)

“加姆塞尔”行动(Garmsir)

“鹰峰”行动(Eagle's Summit)

“红色匕首”行动(Red Dagger)

“沙希坦德尔”行动(Shahi Tandar)

“迪赛”行动(Diesel)

“三月生命”行动(Mar Lewe)

“豹爪”行动(Panther's Claw)

“纳德”行动(Nad)

“撞剑”行动(Strike of the Sword)

“达哈内”行动(Dahaneh)

“眼镜蛇之怒”行动(Cobra's Anger)

“莫赫塔拉克”行动(Moshtarak,已发布)

“托尔什扎达”行动(Tor Shezada)

“第二桑金”行动(2nd Sangin)

“营地堡垒”行动(Camp Bastion)

“桑金的秋天”行动(Fall of Sangin)

对于完整的美国对阿富汗平叛行动,请见“血债累累”。

在“历史脉动”的资料中,美国军方还有不少此类的代号:

“邪灵蛇”行动;

“蟒蛇”行动;

“森蚺”行动;

“水蟒”行动:1861年5月3日,击败南方各州的计划。“水蟒”行动是后来媒体冠名,也是历史上唯一的非军方命名,也是唯一战后命名的军事行动;

“眼镜蛇”行动(Operation Cobra):美英盟军1944年7月25日-31日,横渡英吉利海峡;

“绿眼镜蛇”行动(Operation Green Cobra):1958年2月2日;

“海蛇”行动(Operation Sea Serpent):1963年4月;

“铜斑蛇”行动(Operation Copperhead):1965年3月11日-8月11日,搜索和摧毁行动;

“眼镜蛇/结算”行动(Operation Cobra / Settlement):1965年9月10日-10月11日;

“毒蛇”II行动(Operation Bushmaster II):1965年9月12日-12月16日,第101空降师搜索和破坏行动;

“毒蛇布拉沃”行动(Operation Bushmaster Bravo):1965年10月17日,搜索和摧毁行动;

“毒蛇”III行动(Operation Bushmaster III):1965年11月14日-22日;

“毒蛇布拉沃”II行动(Operation Bushmaster Bravo II):1965年11月28日-12月9日,搜索和摧毁行动;

“巨型眼镜蛇”行动(Operation Giant cobra):1978年3月12日,“保卫”红海至苏伊士运河的航线;

“沙漠响尾蛇”行动(Operation Desert rattlesnake):2003年6月29日,在伊发动大规模清剿;

“常青藤蛇”行动(Operation Ivy snake):2003年7月末,对伊拉克“逊尼三角”的地区接连实施两次大规模清剿;

“高山毒蛇”行动(Operation Mountain Viper):2004年8月末,扫荡阿富汗扎布尔省;

“眼镜蛇组”行动:美中军事合作计划。

总体而言,各种各样、绞尽脑汁弄出来的蛇,可不论什么蛇,都是令人不快、不悦甚至恐惧的,这也正是美国人喜爱把它当做代号的原因吧。

【影响】

战术行动的局限性就在于,它能够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即便完全达到战术目的,也只能是摧毁一个点。因此打掉的这一个点能起什么作用,那么它的影响力基本如此。

“眼镜蛇之怒”行动规模并不算小,而且过程也非常顺利,但其发挥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不能“长治久安”。

【评论】

“眼镜蛇之怒”行动是美军占领阿富汗后规模占前几位的大型军事行动,参加的人员、武器都有机身特点,换句话说,美国人投入的成本实在不算小。

美国领导的“眼镜蛇之怒”行动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取得成功,这是没有什么可值得疑惑的,只是这种成功的含金量不高,因为对手基本就没正经接招。

值得一提的是,“眼镜蛇之怒”行动是“鱼鹰”侧旋翼第一次被用于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以及新实施的突击破坏者车辆也是第一次出现在阿富汗实战。这也是一个无比尴尬的悖论——这种高科技的武器,用在这种类似游击战的领域,有意义吗?

【代号说明】

“眼镜蛇之怒”行动,也译作“眼镜蛇的愤怒”行动这个代号,比较具有美国人的风格,凶狠、强势。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行动的代号走入歧途(实际上展现了美国人精神世界的本质),为了震慑、瓦解越南人民的反抗意志,以至于沉迷于使用血腥的代号,以期从气势上压垮越南。然而事与愿违,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压垮越南人,反而还遭到了全世界包括美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因此美国军方开始注意了代号的措辞。但是,过于血腥的代号虽然不见了,一些潜移默化的、旁敲侧击的、别有用心的代号却开始占据这个“战争制高点”和“道德至低点”,“眼镜蛇之怒”就是这种代号的代表。

这个代号赤裸裸的凶残、没文化、没品位,仅仅是展现一副令人生厌的臭面孔罢了。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