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乔布斯(马斯克)那样改变世界的人

发现自己内心想要的,这是方向

这个想要不是喜欢,不是兴趣,不是热情,甚至是超越爱的。这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困扰绕着你的情绪,如果不顺应它——这种情绪,它就会让你感觉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和动力,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得不”的使命。

你想要成为的人,做成的事情,在短暂有限的生命里,想要去追求、去拼命燃烧渴望去获得的结果与成就,无论这些目标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最终在你这里都会是一种感受,被你强烈的感受到。这种感受是不可见的,是拥有强大力量,并让你的内心产生共振共鸣,让你的每个细胞、每个线粒体、每个DNA的排列组合都能够发生感应的。找到这个想要、体验这个感受,它就沉睡在你身体里,等待着你的探索与唤醒。

而这个想要和感受,就是你人生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无论向着什么哪里航行都是逆风。所以要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过怎么样的一生。这些问题要反复地想、反复地思考、反复地拷问自己,直到有了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为止。虽然这些自问与答案看起来比较“虚幻”,但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有方向,才能把方向转变成一系列的短期目标,再慢慢一步步的去实现。要知道,任何有任意复杂度的问题与目标,都可以无限递归拆分到简单的足以被正确执行的程度和步骤。

那么,如果迷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自己需要独自面对的问题,因为没人可以给自己一个最正确的答案,自己人生也只有靠你自己才能从迷茫的泥沼中摆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有时候现实还会不断的打击你,但你能够被打败吗?又为什么会被打败呢?事实上,在面对现实的打击时,能够给与还击的只有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这取决你是否想要还击,是否想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如何才能不去在乎别人和事,做真实的自己

改变世界说起来和听起来太过遥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用乔布斯的话来说,就是你的内心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的人,做成的事情,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一切都在你的内心深处,等待着你的探索与唤醒。


有了方向之后,需要的就是可能性

可能性,是让一切发生的动力与线索。如果一个事情你根本想象不到,还谈什么实现。如果一个事情,你觉得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你就已经失去了和这个事情的任何关联了

为什么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包括乔布斯在内,可以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是因为,在他们那里从一开始就看到了可能性,在别人眼中认为没有可能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看到了实现的路径与可能了。

这些路径与可能或许是错误的、不准确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可能性在你心中创造出了自信、耐心、勇气与行动,再搅拌上时间的努力与积累,这就像炮制了一碗充满奇幻力量的魔汤,喝下去就可以创造别人眼里的不可能。要知道,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可以无限拆分到简单的足以执行的步骤。所以没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而一切皆有路径。

那么,可能性就代表着各种路径,每一条路径的选择都会引领你走到一个不同的结局,每一条路径上的风景也大为不同。


有了可能性,接下来就是选择

选择,一个微小的蝴蝶效应就会对现实(包括自己)产生长远和巨大的改变。在无数个选择与结果的面前,是否感觉自己就像身处在迷宫之中,找出自己想要去到的出口,简直就是某种随机概率作用下的运气。

那么如何在迷宫中做出正确的更好的选择 ?这就需要回到最开始的初心——内心真正想要的,会把点点滴滴的经历在身后汇聚并连接起来,拼接成一张地图,指明方向与路径。跟随着这张内心地图的指引,按图索骥,走过人生与时间的迷宫,在出口的地方,吹着命运的风,看着身后盘根错节的概率、选择与巧合。可能性就变成了现实,一路走来,你会发现是你内心想要的指引了你,而你在追求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内心的指引。那么这个追求与指引所刻画出的轨迹,其实就是你的命运。(深入浅出命运与注定的奥秘)

而重要的是,选择没有对错,每条路都是一段人生,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和经历,要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并坦然接受选择的结果。但无论是什么选择,怎么选择,行动才是关键。


一切都要落实到行动

简单来说,行动才是人生的答案。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一件事情,过程是怎么样 ?

  • 首先,是有想法——找到方向,看到可能性。
  • 其次,是有行动。
  • 然后,是有调整(改进、修订、迭代、更新、升级等等)。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想法指导行动,行动改变想法,想要的指引追求,追求改变指引,这就像河床引导河流,河流改变河床。
  • 最后,是有结果。

而在第一个阶段,感觉这个不对劲,那个不对劲,冥冥中感到了很多感受,但迟迟不能行动,这只是因为这个想法不够强烈,不足以启动你的行动。

该怎么办 ?就像一辆车,没有油,如何开到目的地。你坐在车上,再怎么想,想再多,车还是在原地。旁边的风景一成不变,或许慢慢就会变成你越来越讨厌的景色。

该怎么办 ?行动起来!内心的种种感受已经是命运最清晰的暗示了,难道还要让上帝给你打个电话,告诉你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一步步怎么做吗?

重要的是,状态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行动就能改变状态、激发状态,让人更想行动。反之,越不行动就越没有动力去行动。同样,人生的方向和内心的追求也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看清的。如果不知道方向和追求,那就一边去行动,一边去探索寻找。积累数据、收集信息、训练大脑,一切都无需担心,一切都一定自有答案。

所以,是行动让人抵达了新的状态和新的平衡,并看到了新的风景和新的世界。行动就是人生的答案,如何行动就是每个人需要独自面对的难题。但这里有一个行动的奥秘值得被记住和运用,那就是:改变了思维就改变感受,改变了感受就能改变行动,而改变了行动就能改变一切。


用行动去积累量变

万事万物,从量变到质变,一切都需要积累,“一万个小时定律”指出哪怕是天才也不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少于10000个小时的刻苦练习——这是训练大脑成为领域专家所需要的时间底线。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英国神经学家DanielLevitin认为,人类大脑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

表面上看来,量变的积累在进步和变化上是微小的,实际上也的确是微小的——甚至有时候可以忽略不计。但只要来到了质变点,就能够产生飞跃性的进步和颠覆性的改变,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其本质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是符合幂次(非线性指数)增长的。(世界的本质关联:从0到1,幂次法则,信息论

而行动就是积累量变的途径,这个量变会发生在大脑里,就是在大脑中积累信息——以形成结构化抽象化的知识,包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顿悟和闪念。同时这个量变也会发生在外界事物上——以让现实按照我们的期望和想象去改进和变化——这就是创造。

行动会让大脑中的量变堆叠出(乔布斯所说的)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追求——这是方向。有了这个追求与方向,我们就能够废寝忘食的持续努力,毫不倦怠的继续行动、继续积累量变。接着大脑的动态神经网络结构,就会不断的与行动本身产生互相影响的关联——就如河床引导河流,河流改变河床一般。而一旦量变积累来到一定程度,激发出了大脑信息积累的质变,就会产生出才华。

只不过有些人(比如天才)需要较少的量变积累就可以得到质变的才华,有些人需要较多的量变积累才能得到质变的才华。(什么是天才?天才的本质、诞生和意义

但只要有了才华的加持,就会更加激发我们的行动,从而让外界事物的变化,更快的按照我们的期望和意愿去发展,也更容易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接着这又会增加我们的自信与信心,就容易去行动获得更多的量变积累。然后,这就会进入到一个不断增强的正向发展循环,并不断推动我们去完成不同阶段的目标,一步步直到最后,让我们变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做成我们想要做成的事情。

那么,会不会出现一个人很有兴趣和激情去做一件事情,但他却不擅长做这件事情。或说是一个人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但这个追求却是自己所不擅长的?

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很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性极小,而大脑的可塑性又很强,甚至有时候大脑不擅长一个领域的事情,但经过长时间艰深刻苦的磨炼,在大脑中训练出了刻苦铭心的神经网络结构,最终都会变的擅长,并得到业界的认可。

人与人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是极小的,尤其是在刚出生的时候,这时大脑数据一片空白,接着环境信息就会向大脑结构中填充数据,同时也会改变一部分结构,而结构也会反过来影响数据的填充。可见大脑很大的差异性都是来自环境数据的积累,所形成不可预测的概率选择,影响并决定了大脑动态神经网络结构的构建,从而影响了人的性格、情商、智商和各种能力等等。

更何况,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它(在最基础层面)造就了伟大的创新者、改革家、匠人以及改变世界的人。

所以,兴趣与追求能够让我们去积累特定的领域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大脑结构中所形成的质变,能够让我们变的更擅长处理这类信息。我们可以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大脑数据积累的差异,而行动就驱动了大脑数据的积累,产生了差异性。

那么显然,自信是来自于刻苦的练习,清晰的想法和思路是来自于信息的积累,行动才是获得这两样的唯一途径,所以行动不仅是人生的答案,还是唯一的答案。而信息积累够了,心中自然就会有清晰的路径和愿景,就不会着急,更不会担心什么的了。

乔布斯说过,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卓越转变成身上的一个特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才能、技巧,才能把其他人甩在后面。而你的内心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的人,做成的事情,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一切都在你的内心深处,只有行动才能让你找到那一条——抵达你的内心深处的路径。


行动的敌人:胡思乱想与担心害怕

很多时候,我们付出了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这时就会有很多的负面感受和沮丧情绪,还会不自觉得想出很多否定自己的理由。

还有些时候,在看到自己与别人水平和成就的差异时,也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冲击。比如觉得自己进步缓慢,别人却天赋异禀,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别人却可以如鱼得水大显身手,觉得自己步履艰难步步惊心,别人却是如沐春风轻松自在。

但这些都是自己胡思乱想的结果,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或许是别人可能付出了比你想象的多得多的努力和练习的时间才得到结果。而这个是我们所无法知道的沉默数据,但就看你如何去解读你未知的东西,然后你的想象(胡思乱想),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感受和心理状态。

而在失败、失误、失常,以及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担心害怕和恐惧的感受,也都会伺机从想象力的缝隙中倾泻而出,扑面而来。有趣的是,所有的担心害怕和恐惧,虽然都是想象出来不存在的,但却会真实地影响一个人能力和水平的积累与发挥。因为想象是虚幻的,但感受却是真实的,而感受又改变了行为,从而一切都变了。

所以,有时候糟糕的想法就会应验不好的结果,积极乐观的想法就会促成更好的结果,这些其实都是自我预言的应验,和安慰剂效应是一样的。

那么,在面对胡思乱想,以及担心害怕和恐惧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去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从而去改变自己的感受:

第一,不要那么轻易就否定自己(包括认输与放弃),现实是黑暗坚硬的,事与愿违是常态,那些获得成功的人都是在失败中走过来的——无一例外,他们都知道如果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那么只要继续坚持和调整思路,最终就一定会有如愿以偿的一天。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坚持,并拥抱错误,不要害怕犯错,甚至接受犯错是常态,然后在错误中看到正确的道路,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接着才能走上属于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且要始终相信万难之后必定就是精彩。

第二,人脑有很强的可塑性,不断的学习试错,积累经验,就能慢慢控制环境,得到想要的结果。并且一切都是变化的,现实环境有诸多互相关联的因素,也只有试错和迭代才能慢慢理解并掌控。切记,不要把一次结果,一次失败,一次不如意,就归结为单一因素和单一条件的因果作用。有问题,再来一次就是了,没那么可怕,也没什么好怕的,但要坚持行动和总结分析,以改进、提高和完善过程,才能不断逼近想要的结果。

第三,只有有所经历才能荣辱不惊,这是在积累信息的量变,需要支付必要的时间——包括刻苦的练习和耐心的等待。而等有了经历和经验过后,回头再看过去的种种情境,真的都不是什么大事情,也会觉得豁然开朗。可是在经历之前或在经历之中的时候,就会把对问题的消极感受放大化,觉得无比艰难和困苦。

但要明白的是,大脑在无法查核现状的情况下,就会预想最糟糕的情形——这就像有人一头痛就觉得自己可能是脑瘤晚期一样。 ​​​​所以,遇到问题与困境,与其消极,不如花时间搞清楚现状,搞清楚状况了,消极情绪自然也就无处遁形了。

第四,乔布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和死亡作比较,如果突然得了绝症,或是健康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以后再看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就会突然觉得不足为惧,也不过如此,也都可以解决,对我们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因为此时我们想要的是命、是活着、是健康。这样一来,原本觉得恐惧和艰难地事情就变的简单轻松了,这就是对比的力量。人脑喜欢对比(锚定效应),对绝对概念模糊不清。

锚定效应,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会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锚”的方向接近,而产生估计和认知偏差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做决策时,我们容易受到初始信息和熟悉信息的影响,并不自觉地以它们作为参考(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而这就是先入为主,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我们决策的原因所在。

第五,如果我们跳出当前的情景,试想,想象未来10年,20年,30年后,我们再看今天面对的问题与困境,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有的问题也都会有全新的答案,这是用未来的视角解决今天的问题。虽然我们不能穿越去到未来,但我们可以想象,用逻辑去推理,而不是陷入无限消极的情绪。而这就我们需要学习并不断练习的思维模式——跳出今天的局限,获得未来的视角。

第六,我们需要经常细致审视自己的内心,调整并确定自己真正的追求——这一定是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然后才能坚持下去。行动是在积累量变,而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时间是不确定的,也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得到结果。否则,量变的积累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不到质变的突破性收获,那么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会是付诸东流的毫无意义。

第七,如果真的需要去寻找一些事情不尽人意的原因,就要放弃瞎猜和胡思乱想,要去寻找证据和逻辑,不然就会被一些虚幻的想法动摇了自己的内心,而事实上,人的感受是很容易被动摇的。谨记,感受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并且可以控制。同样的想象,就看你是让消极、担心和恐惧阻碍你, 还是用积极乐观的思维去战胜眼前的障碍。​​​​

第八,事实上,担心、害怕和恐惧,以及胡思乱想都是本能,想办法质疑和对抗自己的感受,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那么,对抗就要先从改变思维开始,思维不改变,感受永远控制着你的大脑皮层,任何驱动力都抵不过感受在体内创造的剧烈化学反应的。还是那句话,改变了思维就能够改变感受,改变感受就能改变行为,接着一切就都可以改变。

最后,其实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利器,一直就在每个人的手里,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超级强大的大脑智能,用智能去对抗本能,用行动去获得数据和信息,想要的一切就会慢慢实现。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追随你的内心,追随你的内心,追随你的内心,这样你才有足够心理力量去对抗环境信息的干扰。但最终,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只有自己才能给出解答,而行动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嫉妒与妒忌是一种惩罚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并不真正关心你在某领域的表现时,你就会对别人在这些领域的高水平表现,感到好奇、高兴和赞赏。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某领域的表现时,你就会对别人在这些领域的高水平表现,感到不悦、不爽和心烦。

这其实是因为人的嫉妒与妒忌的心理在起作用,和胡思乱想、担心害怕一样,嫉妒与妒忌也是人脑想象出来的虚幻的东西——是本能,并阻碍了人们的开心、成长与进步。事实上,嫉妒与妒忌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

简单来说,嫉妒与妒忌就是“瞎比较”带来的负作用,而我们只有摆脱和控制了嫉妒与妒忌,不再盲目、无端、没有逻辑性的瞎比较,才能专注于自己的行动,更快的积累信息,加速实现我们的追求与目标。

关于嫉妒和妒忌的详细解读:我们为什么会妒忌与羡慕,为什么会嫉妒与崇拜


对抗痛苦与压力

痛苦与压力有个特点,就是让人感觉到,就让人下意识的想要避之不及、逃之夭夭、不战而逃。

这是因为人都有习惯,习惯在舒适区里养成,走出舒适区,就会与本能对抗,本能希望人保持习惯不要去改变——因为习惯是经过验证安全可行的行为和状态,所以习惯会有惯性——保持不变的趋势与驱使。

那么,本能如何驱使人去保持习惯?就是痛苦、压力与恐惧(担心害怕),这些都是本能所施展的化学幻术,企图让人留在舒适区,保持习惯不要去改变。

但事实上,只有走出舒适区,改变习惯,经历痛苦与压力,我们才能积累必要的量变信息,才能有机会从量变到质变,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一切。那么,对抗痛苦与压力,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轻易得到的也不会珍惜,也不是梦寐以求的)

既然,痛苦与压力,和担心害怕以及恐惧一样,都是本能利用化学幻术让我们想象出来的虚幻感觉。我们就可以利用前面的心法原则去对抗,还是那句话:改变了思维就能够改变感受,改变感受就能改变行为,接着一切就都可以改变。

另外,还有两个点值得说明:

第一,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有内在的状态平衡,并且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平衡。也就是说来到一个不同的阶段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然后就能在这个阶段达到新的平衡。比如长跑,身体会有个极点,在极点之前会特别累,特别想要放弃,但过了极点之后,身体就会来到新的平衡,感觉就没那么累了。大脑适应环境也是一样,坚持和时间,才能够来到下一个阶段,才能看到和感受到不同的世界。

第二,在经历痛苦与压力的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化学信息,然后仔细想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到痛苦与压力,并用理性的逻辑进行思考推理,看清楚真相,这样就可以打断痛苦与压力这个化学感受的作用过程。

最终,我们会发现,感受(担心害怕恐惧、痛苦、压力)是本能陈旧的信息传递,使用大脑的智能去逻辑推理和分析归纳,这就是在用智能去对抗本能。而多去想开心和乐观的事情,好事情和好运气真的就会接踵而至,因为信息是互相关联的,正能量能够改变坚硬的现实。

关于痛苦的详细解读:我们为什么会痛苦?痛苦的本质、意义以及应对


活在当下,珍惜拥有

生命很短暂,健康生活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遇到了疾病或是重大事件的时候,才知道反思生活的点点滴滴,往往人们会想:如果……当初……就好了……

所以,身体健康就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所拥有的最大财富,而健康的身体是支撑追求实现梦想的重要基础。每一天只要在一步步成长和积累信息就可以了,不要着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自己的规律和周期。

事实上,一天有24个小时,也只有24个小时,每个人都一样多。不要觉得等到想要的一切都达成了才是生活,恰恰相反的是,无时无刻都是生活,顺境逆境都是生活,时间的分分秒秒都一样珍贵。

只要我们还健康,有一个具有无限潜能的大脑,那么未来就始终在自己的手中,一切问题都不是多大的事情。所以,没必要着急心浮气躁,过好每一天,坚持每一天,想要的结果就会因为努力和行动而慢慢实现的,每个获得想要生活的人、实现理想和梦想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无一例外。

最终,无论是不是改变了世界,还是成为了另一个乔布斯。终究你会发现——过程就是最大的奖励,旅途就是回报,行动就是人生的答案——只要你每一步都走在了自己梦想的小径上,那么,其实你就已经改变了世界 !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有哪些特质


One More Thing——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马克斯第一任老婆对他的成功的总结:

  1. 极致的成功需要极致的个性,这样的成功一定是以其它方面的牺牲为代价的。
  2. 着迷、痴迷、疯魔,如果没有这种热情做现在的事情,那就需要立刻停下来,然后去找能够为此疯狂的事情。
  3. 学习承担能够打垮大多人的痛苦和压力水平。
  4. 可以担心、害怕、恐惧失败——或是不怕,但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前进。
  5. 不是阅读网络新闻与舆论是非观点,而是直接看书,看伟大人物的传记,并从中获得启发。

最后,马克斯前妻补充说道 “极致的人身上混合了高智商、才华和近乎疯狂的勤奋,所以如果工作本身不是你最大的驱动力,你很快就会燃尽自己或者半途而废,然后那些个性极致的竞争者会将你碾压得嗷嗷直哭。而极度的痴迷,这个特征的本质会耗损一切——包括耗损这个人本身和他身边的人。 ​”

而在TED演讲现场,马斯克被问到,为何你如此成功,他憋了半天,说道,“我很努力……”。

但他曾解释说过 “我们运用「第一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这样的结果是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而「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这要消耗大量的脑力,但却可以得到意想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或许「第一原理思维」就是快速积累量变,从而获得从0到1的一种“捷径”。

只有那些疯狂到认定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