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人要理解这些东西,“五力流行”,为自己的拳打好基础

江湖难尽述,扬帆作远航。武术有个劲别,叫截劲。所谓的截,阻断劲路。有句老话,拿人关节,不如拿人劲路。掌法作用,在于截断劲路,或走面儿。咏春桥技,一寸之间,先截后击,连消带打。小巧当中,透着精致。打拳,不能有折的地方,讲究贯通。蹬得上力,发的出劲,就是贯通。有的拳,看着别扭,它的劲使人更别扭。一个劲,要搭配一个身法。一个身法,要有一个步法,东西就全了。太极拳,就是轴力拳。两边轴力互换,旋拧完一边,换到另一边,犹如旋转门。传统东西,与意念相关,强调精神意识。无形层面,往往潜能巨大。好比,某人天生有一股劲,并不是指他习武,而是指心性。练到深处,有一个现象,心中老有个意,身上的功就不退。打拳,老想一个球,时间一长,不自觉有了,潜在的球劲。人都挂相儿,一种心态,造就一个身姿。藏不住的,不是眼神,而是身上的气息。所谓流行,了解之后,将功法接受,采用,执行的意思。打拳,首先做好五个力。

第一,脊柱中正力。好比,南屏晚钟,清越悠扬。钟有个坠子,膛大,沉的下去,犹如开髋悬丹。大钟嗡鸣,其音纯正,千里之外。大钟圆正,上下有个虚轴。武人坐如钟,站如松。说的是脊柱拔直,心态端正。一般人,很难感觉到脊柱,练拳久了,脊柱有了挺拔劲,就喜欢天天正着,也不累。中正劲,说起来很好练,无论怎么动,百会与会阴,拔直,一线贯穿。这并不容易,稍不留神,就泄了,劲也就跑了。一句话,站桩打拳,一百年也要正着。正身而立,时间一久,其他的法,会随之而来。头条号太极浮屠。二,肘底沉重力。沉肘什么感觉,肘窝深处,也叫曲池。你用手指按,会有酸痛。沉肘到位,曲池这个地方,会有抻拉感。真正沉肘,很有力度,但很舒服,是温的。经常刺激曲池,清热解表、疏经通络,会滋养气血。打拳,必须沉肘。找两个师兄弟,一边一个,用力抬你的肘底,你则必须照样去打拳。无人似有人,一个道理,无论有没有人,拉肱沉肘,这个劲,要时刻的有。

三,小臂沉挂力。一搭手,使人感觉份量极沉,很实在,这是练出了,头沉把轻。并不是小臂沉,而是身体沉。拧一下,再往下放,好似挂衣钩。打拳要贯通气血,小臂和手掌要有粗涨感,这是好现象。身体通畅,气血会直达梢节,让人感觉小臂有充实感。小臂转动,目的是摩擦力,挂劲就是搭上之际,拧一小下。拳式到尽头,都要旋转勾挂,把沉劲放到手上去。四,拉肩扣膀力。初练,不能直接下拉肩膀,没有空间。肱骨打开,两侧斜下方,慢慢拽斜方肌,再内扣肩头,这是固锁根节。肩通着肋,要训练自己,做到肩肋同步。扣肩时,要下意识开肋。肩转,肋也跟着转。不要憋气,慢慢的动,边动边排出浊气。五,足底旋碾力。脚底涌泉与大转子,一劲贯通。足底旋碾,大转子也要同步开合。每条腿,都是一根轴,涌泉与胯轴,在一根轴上,同步转,不伤膝盖。比如,换胯同时,两条腿分别做两个事儿,脚底内旋时,就后开大转子。脚底外旋,就极力回抽腹股沟。两腿交替,配合脊柱旋转。慢慢体会,自身感受到位,拳感很重要,有没有味道,看得不得劲。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