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遇到“晚霜冻害”易减产,如何预防?如何补救?看看这篇文章

晚霜冻害,是小麦进入拔节抽穗期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开春后,在一天之内降温接近或超过10℃就容易引发作物冻害,而当温度低于零下1.5℃造成的低温冷害,农业生产称其为“晚霜冻害”。正常拔节的小麦遭到晚霜冻害后,例如“倒春寒”,死苗、白穗等问题较严重,若预防不合理,补救不及时,则小麦减产比较大。我国小麦晚霜冻害的高发区在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

由于晚霜冻害属于自然灾害,它不受人为控制。因此,就晚霜冻害而言,小麦种植户更多地是掌握如何预防和补救,以减少冻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下面,小编分享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补救等技术,希望对大家种植小麦有帮助。

一,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

因温度剧降至零下,发生晚霜冻害的麦田,小麦叶片呈水浸状,在阳光照射后逐渐干枯。一般来说,进入拔节期的小麦容易受到冻害,处于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未被冻死。

晚霜冻害严重时,将造成小麦延迟出穗,或不抽穗、半截穗、缺粒穗、白穗等,仅有部分结实,影响小麦产量。

二,晚霜冻害预防措施

A.选用抗寒品种。尽量选择半冬性、抗寒性较好的小麦品种,其中,春小麦宜选用抗白粉病、纹枯病较强的麦种;冬小麦则应选择抗寒性好,耐倒春寒、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另外,种植冬小麦时,因天气或秋作物腾茬延迟而错过适播期,则应适当选择半冬性偏春性品种。

B.适时适量播种。小麦播种时机是有讲究的,不宜过早或过晚,尤其是种植冬小麦。因为播种过早会使麦苗的主茎和部分大蘖在入冬前就进入起身期,而入冬后容易受到冻害;而播种过晚,易造成冬前小麦多弱苗、分蘖少。因此,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适时播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C.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小麦播种后镇压、深耕、深松,有助于土壤蓄水保墒,壮大小麦的根系,提高抗寒能力。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增加土壤中钾的含量,但秸秆还田时,最好施用秸秆腐熟剂,同时每亩增施尿素10千克,缓解秸秆腐烂需消耗土壤中氮素与小麦生长需氮的矛盾。

需要注意:对于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的麦田,播种时别忘了镇压,以提高土壤紧实度,防止小麦根系扎在秸秆上,以及冷空气直接侵害麦苗的根部,改变了小麦的出苗条件。

D.浇好“三水”。提升小麦的抗冻能力还需浇好“三水”,即是蒙头水、冬灌水、冻前水,这样做能起到压茬和镇压的作用:

1.蒙头水。在底墒不足时,种植户可先播后浇以压茬造墒,使小麦晚秋初冬少受冻害。但是,浇蒙头水后易出现地温降低、土壤板结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3-4厘米的浅播、随播随浇等措施加以解决。另外,小麦出苗率低于50%不宜浇蒙头水。

2.冬灌水。能平缓地温,抑制地温高低起伏,预防小麦冬季冻害,但需要浇冬灌水主要取决于两点:

(1) 入冬前干旱少雨,麦田缺水;

(2) 麦苗单株分蘖在2个以上。一般来说,像晚播的单根独苗等弱苗不宜浇冬灌水,以避免发生冻害。

3.冻前水。一般来说,对麦田浇冻前水,既能增加田间湿度、保地温,还能提升麦苗抵抗晚霜冻害的能力。但需注意这些细节:

(1) 冻前水不宜早浇或晚浇,一般选择在小雪节气前后9点至16点之间浇水;

(2) 浇水不宜过量,可亩浇45方左右,缺肥的麦田可每亩追施尿素5-8千克,浇水后及时锄划保墒;

(3) 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可缓浇或不浇。

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这里是指耕层土壤含水量沙土地不低于16%,壤土含水量不低于18%,黏土地不低于20%的麦田。

E.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先测量土壤质量,然后科学制定施肥配方,缺啥补啥,多施有机肥,以平衡土壤养分,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壮苗抗冻促丰收。

三,晚霜冻害补救措施

A.及时追肥浇水。1.对于叶片受冻、小麦幼穗未遭受冻害的麦田,需要及时浇水,避免幼穗脱水枯死;2.对于叶片、幼穗受冻害麦田,及时浇水,再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促进小蘖成大蘖。另外,受冻害的麦田,在浇水的时候应浇足灌透。

B.加强中耕提温保墒。晚霜冻害过后,种植户们还应及时中耕麦田,破除土壤板结,以松土保墒,提升地温,促进麦苗根系生长,增加有效的分蘖数量,保证亩群体数目。

C.合理追施叶面肥。种植户们可使用0.01-0.05mg/kg芸薹素内酯、藻糖肽有机水溶肥,对受晚霜冻害的麦田进行叶面喷洒,以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促根壮苗,加快小麦恢复生长。

以上就是如何预防晚霜冻害,以及冻害发生时又如何及时补救的技术分享,以减少该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希望对种植户们有所帮助。

▼小麦种植技术之扩展阅读:

1.小麦在拔节抽穗期,种植户们这样管理,麦苗增穗增粒促丰收(实用)

2.农民种植小麦:赤霉病难治,眼看要减产咋办?学会3点提前防治

3.小麦在入冬前多弱苗咋办?早春麦田管理做好4点,壮苗升级不困难

举报
评论 0